第九单元 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溶液-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16: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春人教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优练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终形成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D.纯净物
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5、依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
C.45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 ℃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6、将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至如图所示的状态。对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B.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继续降温,会析出硝酸钾晶体
C.硝酸钾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D.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7、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温度
A.全部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12、用硝酸钠固体配制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 mL量筒
B.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 mL量筒
C.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10 mL量筒
D.托盘天平、烧杯、100 mL量筒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
⑵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⑶将含等质量溶剂的A、B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14、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
(1)在20 ℃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得溶液为硝酸钾的    溶液。
(2)在2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水,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    溶液。
(3)将常温下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 ℃,则变成     溶液。
15、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1)小明配制了5%的双氧水600g,则600g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 克,溶剂为________ 克。
(2)小明倒出了300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16、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1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
(4)t1℃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C中混有少量的B,想要得到纯净的C,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19、如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________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___g。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室温下,取20 mL水,加入 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有3.4 g固体不溶,得溶液②
加热一段时间 全部溶解,得溶液③
在溶液③中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1)上述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溶液②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
(3)小红同学认为溶液④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她的判断是否正确 为什么         。小超同学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
四、计算题。
22、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为了得知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向盛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100g待测硫酸铜溶液.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为无色,并产生了蓝色沉淀。求:
(1)判断此时两种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2)待测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22春人教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优练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终形成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D.纯净物
【答案】C。
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内的液面几乎保持不变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晶体
C.硝酸铵晶体 D.生石灰
【答案】B 
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D
5、依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B.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
C.45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 ℃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答案】B
6、将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至如图所示的状态。对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B.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继续降温,会析出硝酸钾晶体
C.硝酸钾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作结晶
D.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7、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温度
A.全部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8、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 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答案】B
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食盐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称量、溶解、计算、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B.溶解、计算、称量、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C.计算、称量、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D.称量、计算、溶解、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答案】C
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答案】C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A
12、用硝酸钠固体配制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 mL量筒
B.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100 mL量筒
C.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10 mL量筒
D.托盘天平、烧杯、100 mL量筒
【答案】B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
⑵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⑶将含等质量溶剂的A、B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
【答案】A > B t20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14、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
(1)在20 ℃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所得溶液为硝酸钾的    溶液。
(2)在2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5 g水,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    溶液。
(3)将常温下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 ℃,则变成     溶液。
【答案】(1)饱和 (2)不饱和 (3)不饱和
15、双氧水(H2O2)既是工业上重要的绿色氧化剂,又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1)小明配制了5%的双氧水600g,则600g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 克,溶剂为________ 克。
(2)小明倒出了300g双氧水溶液进行消毒,则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答案】30;570;5%
16、实验操作考试“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不用游码),同学们的下列操作中,不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称量时,药品、砝码放反了 ②称量时,托盘天平右盘没放称量纸 ③将称量好的氯化钠转移到烧杯中时,纸上有残留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⑤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⑥用刚刚洗净的烧杯配制溶液 ⑦量好的水转移到烧杯时有洒落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用蒸馏水刚洗过的试剂瓶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洒落 ⑩在烧杯中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有氯化钠固体残留
【答案】①⑨ ②③④⑥⑧⑩
17、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____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将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
(4)t1℃时A的溶解度_________t2℃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C中混有少量的B,想要得到纯净的C,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C 不变 C>B>A 大于 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18、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1)蒸发 (2)AD
19、如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________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________g。
【答案】>;100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5 D (2)胶头滴管
三、实验题。
21、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室温下,取20 mL水,加入 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有3.4 g固体不溶,得溶液②
加热一段时间 全部溶解,得溶液③
在溶液③中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④
(1)上述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溶液②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
(3)小红同学认为溶液④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她的判断是否正确 为什么         。小超同学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
【答案】(1)①③  (2)②中有硝酸钾固体没有溶解
(3)不正确,因为溶液④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观察其能否继续溶解,若能继续溶解,则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继续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22、实验室中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为了得知它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向盛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随后向其中加入100g待测硫酸铜溶液.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溶液为无色,并产生了蓝色沉淀。求:
(1)判断此时两种溶液是否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2)待测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完全反应,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液为红色;若硫酸铜有剩余,则溶液为蓝色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