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20:5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其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人民思想得到解放 B.“左”的错误思想束缚亟待突破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中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摘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改变”范围的有( )
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右图所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B.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扩展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7.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开始于()
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海南
9.右图是2000一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歌曲是历史的浓缩,能反映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歌曲《春天的故事》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唱到的“老人”指的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11.“这一年(1992年)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无疑的是具有发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有效作用。”1992年之所以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作出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决定
C.推动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2.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的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
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13.同学们搜集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千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5分)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葛努力《关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80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与深圳经济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17.(20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未来可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的新气象】
材料一经过30年的探索和建设,中国共产党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巨变。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巨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从哪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有何特点?(10分)
(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把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什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哪一年?(4分)
【走上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表现有哪些?(两个即可)(4分)
材料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4)据材料三,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2分)
18.(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走向富裕】
材料一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
【走什么道路】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2)中国人“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材料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4分)
【姓“资”姓“社”】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4)材料四中“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的困扰出现在什么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旗帜飘扬】
(5)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材料一中的“伟大理论”是什么?为什么称这一“伟大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