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9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9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58:09

内容文字预览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学习重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写作背景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导读理解
1.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明确:“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7.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8.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9.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明确: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0.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商酌(_________)
累赘(_________)
妥帖(_________)
譬如(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打gǒng(_____)
颠pèi(_____)流离
丁mǎo(_____)年
鞠躬尽cuì(_____)
3.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商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文学常识填空。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___》等。
(2)张中行,学者、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随笔集《___________》等。
5.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 )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 )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 ),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坚持 商酌 一如既往 B.坚持 咨询 一以贯之
C.坚决 咨询 一如既往 D.坚决 商酌 一以贯之
(2)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所叙述的叶圣陶先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件。
(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选文末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你怎么看待文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zhuó zhui tiē pì
2.答案:拱 沛 卯 瘁
3.答案:(1)商量斟酌。
(2)颠沛流离
4.答案:(1)叶绍钧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2)散文 负暄琐话
5.答案:(1)D
(2)①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②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③真诚送客,周到守礼;④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3)①运用了动作描写,“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作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
②“非常”表示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这两个词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态度之真诚,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以及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
(4)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揭示了前文叙事的意义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以及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
(5)示例:叶圣陶先生在“细枝末节”上的待人细节,更能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因为见微知著,细节更能反映精神。启发示例:我们在成长中,要努力做好每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做好小事来磨砺自我,打造自我。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坚持:长久地去做某件事情;坚决:形容态度坚定明确;此处主要写叶圣陶先生写文章态度明确只用普通话,故填“坚决”,可排除AB选项;咨询:询问某件事情;商酌:商量某件事情;此处是叶圣陶先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应选“商酌”恰当,排除C;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一以贯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此处是说叶圣陶先生不仅在文字方面,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一样宽厚待人,故选“一以贯之”;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根据“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知,叶圣陶认真替吕叔湘描文章标点;根据“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可知,叶圣陶先生谦逊地请“我”修润文章;根据“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知,叶圣陶先生真诚送客,周到守礼;根据“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知,叶圣陶先生及时给“我”回信,关心“我”的现状。
(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①根据“走过”“送到”“鞠躬”“口说”“看着”等一系列的动词可知,此句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叶圣陶先生送客时周到的礼仪,这些动作描写使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谦逊有礼的高尚品格充分体现出来,栩栩如生。
②“非常”是意思是“很”,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未能接待客人的行为的自责程度之深;“真”是确实如此的意思,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态度的真诚。这两个词直观真切地表达了叶圣陶先生对朋友的关爱、热情,也使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对己严的个性更加突出。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作用。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记叙、抒情、说明等,选文末尾画线句子“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感激,“也很悲伤”是表达了对社会上缺失像叶圣陶先生这样有可贵品质的人的忧虑之情。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赞扬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对人真诚热情的可贵品质。
(5)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解答时要先分析叶圣陶在待人接物上的细节态度,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示例:文章中叶圣陶在“细枝末节”的待人事件上的态度十分宽厚,真诚热情,体现出他的高贵品质,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启发:我们平时也要认真对待生活当中的每一件小事,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写作背景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四、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繁碎( suì ) 商酌( zhuó )
譬如( pì ) 颠沛( diān pèi )
朦胧( ménɡ lónɡ )累赘( zhui )
妥帖( tuǒ tiē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五、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2):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9):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六、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明确:“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7.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8.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9.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明确: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0.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七、合作探究
1.第三自然段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2.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答:(1)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2)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3.探究研读第2-8自然段,说说文中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和“律己严”。
明确:待人厚:(1)修改文章
(2)恭送客人
(3)真诚回信
律己严:(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2)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3)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4.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5.作者对叶老的评价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写作者的文学或者工作中的贡献,只谈一些末节的事?
明确:叶老的功绩被很多人记录过,无需赘叙,其次我与也老的关系亲近,能接触到真实的叶老,以小见大,更能突出眼睛的至学态度,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6.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我写文章受叶老的影响应该很大,找找看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明确: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八、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过人的品德,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九、语言特色
1.行文平实,感情真挚。
从表面上看,作者没有大悲大喜,既不动声色,又有较为明显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正因为作者善于用理性来控制情感,反而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真挚。
2.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选择具体典型的生活事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通过事件细节,突显人物的精神风貌,寄寓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以小见大。
课后作业
文中说叶圣陶先生除了“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实例,如老师的宽厚待人;爸爸妈妈的宽厚待人等,你对“宽厚待人”肯定有了一定的理解。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2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宽厚待人”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新课导入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者简介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写作背景
繁碎( ) 商酌( )
譬如( ) 颠沛( )
朦胧( )累赘( )
妥帖( )
zhuó
diān pèi
zhui
tuǒ tiē
ménɡ lónɡ

suì
读清字音
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8)
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分(9)
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1.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研读课文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研读课文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描写方法
6.“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7.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研读课文
8.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9.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研读课文
10.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结构上,总结全文。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1.第三自然段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合作探究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1.第三自然段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合作探究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1.第三自然段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合作探究
(3)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2.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
(1)待人厚。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合作探究
(2)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3.探究研读第2-8自然段,说说文中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和“律己严”。
(1)修改文章
(2)恭送客人
(3)真诚回信
合作探究
(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2)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3)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待人厚
律己严
4.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合作探究
5.作者对叶老的评价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写作者的文学或者工作中的贡献,只谈一些末节的事?
叶老的功绩被很多人记录过,无需赘叙,其次我与也老的关系亲近,能接触到真实的叶老,以小见大,更能突出眼睛的至学态度,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合作探究
6.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我写文章受叶老的影响应该很大,找找看文章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合作探究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过人的品德,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文章主旨
从表面上看,作者没有大悲大喜,既不动声色,又有较为明显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正因为作者善于用理性来控制情感,反而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真挚。
行文平实,感情真挚。
文本特色
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选择具体典型的生活事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通过事件细节,突显人物的精神风貌,寄寓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以小见大。
文中说叶圣陶先生除了“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在你的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实例,如老师的宽厚待人;爸爸妈妈的宽厚待人等,你对“宽厚待人”肯定有了一定的理解。请把你的理解写出来。(250字左右)
课后作业
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课后作业——答案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宽厚待人”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示例:我们培养宽厚待人的良好品质要做到毛点:一、从小事做起;二、从身边的事做起;毛、从对待周围的人做起。人的一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子有过错的人,我们应该诚恳、友善地去帮助他们改正,当他们认错后就不能揪住不放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碰到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与指责,对此在弄清事实真相之后,都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应该耿耿于怀宽容包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爱心。宽容者用爱心战胜忌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处处表现出与人为善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培养宽容待人、心胸坦荡、待人真诚的良好品质。
课后作业——解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