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谈读书 学案
学习目标
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写作背景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随笔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很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三、导读理解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6.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自我检测
1.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3)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阅读《谈读书》,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美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②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阅读选文“读书使人充实……皆有特药可医”,说说读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5)阅读选文之后,你对读书有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及解析
1.答案:(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答案:(1)使心情愉快。
(2)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儿。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
(1)怡情: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使心情愉快。出处:培根《谈读书》中:“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2)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3.答案:(1)①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②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2)排比。突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3)比喻论证。运用比喻论证,说明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少,读书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4)示例:①塑造人的性格;②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5)示例:①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对各个领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②拥有良好的读书态度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和修养,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人生增彩;③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我;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
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意思。
①寻章摘句:意思是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②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可以指指摘细小的毛病。
(2)本题考查修辞赏析。
①修辞手法判断。通过三个“足以”可知,这句运用了排比修辞。
②“怡情”“博彩”“长才”分别指出了读书的好处,故这个句子突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同时,句式整齐,简洁,具有韵律美。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①论证方法判断。结合“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书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比成“水经蒸馏”。
②形象说明了不是所有的书都可请人代读,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读者所能获取的知识、信息少,读书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概括。
①结合“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知,这里通过具体举例,证明读不同的书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故可概括读书的作用一:塑造人的性格。
②结合“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里举出具体的事例,证明可以通过读不同的书帮助人弥补头脑中的缺陷,故可概括读书的作用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求: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思考、获得启示。
①示范1:结合“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知,读书的好处有许多,因此可得到启示: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要对各个领域的书都要有所涉猎。
②示范2:结合“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可知,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能够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可得到启示:拥有良好的读书态度可以帮助人提高修为和修养,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面,为自己的人生增彩。
③示范3:结合“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可知,读书要有怀疑精神,要有自己的思考。故可得到启示: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丧失自我;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
④示范4:结合“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美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可知,读书要活,要把书和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死读书,因此可得到启示:要把读书和生活联系,要活学活用。(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13.1 谈读书
培根
学习目标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新课导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作者简介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随笔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很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写作背景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课外延伸——驳论文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蒸馏( )
滞( )碍 吹毛求疵( )
yí
chóu
zǎo
xiá
jié
liú
zhì
cī
读清字音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解释词义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文章梳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部分(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部分(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
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研读课文
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
“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研读课文
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研读课文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6.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试举例说明。
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3)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1.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
合作探究
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读书益处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本文精辟地论述了有关“读书”的种种看法,包括读书的正确目的、态度方法、价值等,对引导读者多多读书,学会用书,通过读书来完善自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文章主旨
《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语言特色
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参考①处画线句,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_________________: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课后作业
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课后作业——答案
第1空:“狡黠”“无知”“明智”是形容人的品性的词,“鄙”“羡”“用”是形容读书态度的词;故上句可补写“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第2空:横线处后文讲的是书可以被浅尝、被吞食、被咀嚼,意思是有的书要细细的读,有的则不然;故上句可补写“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课后作业——解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13.1 谈读书 教案
教学目标
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2.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写作背景
《谈读书》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英国本无随笔,由于培根的示范,随笔始在英国植根,后来写随笔的名家辈出,随笔成为英国文学中很有特色的体裁之一,培根对此有开创之功。
四、课外延伸——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怡( yí )情 统筹( chóu )
藻( zǎo )饰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蒸馏( liú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滞碍:不通畅。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六、层次结构
本文可分几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6.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八、论证方法
1.通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试举例说明。
明确:(1)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3)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九、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读书益处:
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
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十、本文主旨
本文精辟地论述了有关“读书”的种种看法,包括读书的正确目的、态度方法、价值等,对引导读者多多读书,学会用书,通过读书来完善自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十一、语言特色
《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课后作业
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参考①处画线句,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
①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_________________: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答案:(示例)②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③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
解析:第1空:“狡黠”“无知”“明智”是形容人的品性的词,“鄙”“羡”“用”是形容读书态度的词;故上句可补写“不同品性之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亦有所不同”;
第2空:横线处后文讲的是书可以被浅尝、被吞食、被咀嚼,意思是有的书要细细的读,有的则不然;故上句可补写“不同的书读法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