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过去的老平湖人是怎么去平湖周边的小县城或上海、杭州、嘉兴的呢?
轮船码头
南河头老街的小船
农民出行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市场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忆过去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及其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南船
北马
历史上的交通运输方式
【课标呈现】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类型以及布局的原则。
2.理解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3.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
发展产生的影响。
4.认识日新月异的交通运输方式对生活的影响;加深对乡土情感。
航空
公路
铁路
水运
管道
交 通 运 输 概 况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公路
最灵活,运量小、长途运输成本高,短途运输成本低。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短途量小,不易保存,容易死亡腐烂的对时限要求高的货物。如水果、海鲜等。
特点
货物特点
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成本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铁路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水运
最廉价,运量大、运速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生 活 小 提 示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K 代表快速列车,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航空
速度最快、运量小、最昂贵。
特点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如药品、花卉、电子元件等。
管道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运量大;液体不渗漏、气体不挥发、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
1、五箱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乌鲁木齐。
2、2吨活虾,从郊区运往市区。
3、5万吨小麦,从上海运往重庆。
4、10万吨原油,从科威特运往日本。
5、2万吨煤炭,从大同运往上海。
请为下列货物的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
(公路运输)
(内河航运)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到秦皇岛,再海洋运输到上海)
例1: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读图,完成1~3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由图可知,货物③具有价值较高、运距较长、重量较轻的特征,适合航空运输。
C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铁路
C.河运 D.海运
货物④具有运距较短、重量较轻的特征,一般采用公路运输。
A
3.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货物②具有价值低、重量较大与运距较长的特征,降低运费是其生产布局考虑的重要因素。
B
优缺点比较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短距离运输运费高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运费较高
水路运输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损耗小、安全性高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1、阅读课本89页《日本东海道经济带》,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由东京至福冈(博多)不同交通方式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高速公路减少;新干线先增加后减少;航空增加。
【活动】
1500-1840年马车、帆船的最佳平均时速16千米。
1850-1930年蒸汽机车平均时速105千米,蒸汽轮船平均时速58千米。
1950年代螺旋桨飞机时速483~644千米
1960年代喷气式客机时速805~1127千米
交通运输方式变革引起的时空压缩
高速铁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16 年 6 月,沪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它连接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中心城市,全长 2 266 千米。该铁路运营后,从上海到昆明的时间由原先普通客车的 37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也就是说,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不需半日即可直达。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 250 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的 65% 以上。
高速铁路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人们日常出行不仅衡量距离远近,更以时间表明行程长短。比如,北京与郑州相距约 700 千米,人们更倾向于以 2.5 小时来表明两地间的高铁时间距离。
高速铁路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一线城市工作,二线城市居住”的购房模式应运而生。上海的高房价迫使上海的一些职工在苏州昆山购房,人们乘坐高速列车往返两地仅需 20 分钟,使得两地犹如一城。
【活动】
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我国 2016 年市辖区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
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2019年12月30日,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北京—张家口)高铁全线开通,时速达350 km。110年前的这一天,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该铁路时速不足40 km。作为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举办城市之一,京张高铁的开通对张家口影响深远。下图为“京张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1~2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京张铁路时速不足40 km,而现在京张高铁时速达350 km。导致两者时速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经济 C.技术 D.市场
2.京张高铁开通后,张家口( )
①旅游业发展迅速 ②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③会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④煤炭外运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当堂检测】
C
A
Part 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水运交通
2干支流交汇处
1河口
3通航河段上游起点
从西安往西,沿古丝绸之路可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城市。
2.陆路交通
在西方,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对欧洲城市的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2.陆路交通
石家庄:原为河北省正定县下属的一个村庄,1907年正太路全线通车,当时的石家庄村东侧,便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成为交通枢纽,从而发展为大城市。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探究:
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1906 年,从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城市的框架。1954 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6 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使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使郑州由一个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阅读课本87页《扬州的兴衰》案例,完成以下问题:
1、案例中反映了扬州发生了哪些变化?
2、每一次变化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活动】
京杭大运河开通——扬州繁荣
大运河淤塞,社会经济环境变迁——扬州发展停滞交通发展,京杭运河疏浚——扬州焕发青春。
交通运输的变化影响扬州的兴衰
3.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由于京杭运河的开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但随着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水运,铁路沿线的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柳州和南宁。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梧州曾经能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城市的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河运便利 D.人口稠密
4.梧州后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A.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
B.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当堂检测】
C
C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示意
交通运输发展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提高了可达性
更强化了区位优势
形成经济带
促进各种生产力
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1
沿海型经济带
2
沿河型经济带
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经济带
3
沿路型经济带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城市群、经济带、区域性经济中枢、工业和旅游城市
【活动】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
内河航运
大连、上海、天津、广州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能源、电力、制造业、航空航天
电力、钢铁、汽车、石化、服务业
经 济 带 类 型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 1975 年、1985 年、2014 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日本群岛高速公路分布
长度增加,密度增大,岛屿的南北、东西几乎全部贯通,连通性增强。
【活动】
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 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缩短运行时间,增加通过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污染,促进区域间生产与文化交流和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日本群岛新干线分布
日本交通运输方式由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不断的发展变化促进区域间联系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联系的加大,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交通运输更加完善。
【活动】
到2019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3.5万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6.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声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当堂检测】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