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18: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和动口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情感态度性目标:
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分法。
教学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6朵小红花、桔子的图、作业题板。
学具准备:小棒18根
预设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出示小红花)“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这是小红花,老师想把它们奖给课前准备做得最好的二位同学,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有几朵?
师: 6朵红花分给二个人,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师黑板演示。
生①:1/5 生②:2/4 生③:3/3
师:如果二位小朋友表现都一样好,我应该怎么奖励这二位同学?你们能帮老师出出主意吗?
生:3/3
师:为什么呀?
生:比较公平。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意思了。(指着不平均的分法)这几种分法二个人得到的星不一样多,所以是不公平的,3/3这种分法二人得到一样多的红花,所以是公平的,是这样吗?那你们能试着给这种公平的分法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
生:公平分、平分、平均分……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不错!数学家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课题)
师:刚才6朵红花是怎么平均分的,谁来说说看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6朵花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3朵。)
师:对!每个人3朵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平均分。(出示卡片: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我们一起大声说一遍。(生齐读。)
师指出:6朵花分成了2份,每份都是3朵也能说成把6朵花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朵。
师:从哪个词可以知道每份同样多?(强调“平均”的意思。)
师:如果要把这6朵红花分给3个同学,还能平均分吗?谁能上台试试?(指名上台分一分:每份2朵。)
师生一同评价:这样分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再次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说说。感受虽然不同的分法,但只要每份同样多都可以叫做平均分)
二、联系实际,辨析平均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就认识了平均分。老师这里有一些食品也分了分,请你们来当当裁判,看看它们有没有平均分。(出示画好了图的画)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得太棒了。小金鱼看到同学们对平均分掌握得那么好,也想来凑凑热闹。你看它们平均分了吗?(师在黑板上粘贴小金鱼,左4条,右6条)
生:小金鱼左边4条,右边6条,每份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师:判断准确!那你能想想办法把它变成平均分吗?
生:要从6条里边拿出一条放到4条里面,就是平均分了。
师:说得真精彩!老师把大拇指送给你!能懂得移多补少了。
三、小组合作,探究平均分。
师:老师真高兴,咱们同学能准确的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还能说明理由,太了不起!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分一分?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分组讨论,动手分一分
小组汇报:有一个一个分的,有先2个2个分的,也有3个3个分的。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更快?3个3个分的同学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回答想法)
师:真聪明!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了。咱们在分东西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但不管怎么分,每个小组每份分的一样多,那就是平均分。在平均分时能想到用乘法口诀去解决,那就再聪明不过了。
四、化知为能,巩固平均分。
1、教材练习二第1—4题
2、说说生活中的平均分。
6、拓展练习:
师:如果我有12颗糖准备分给客人吃,你说我能请几人来吃才能够恰好平均分?看看有多少种答案?从这些答案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 均 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 ﹡﹡﹡ ﹡﹡ ﹡﹡ ﹡﹡
□□□ □□□ □□□ □□□ □□□ □□□
《平均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平均分”的关键是“每份同样多”,我针对低年级儿童喜欢动手操作,以形象感知为主的特点,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进行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探索规律,进一步认识“平均分”这一概念。
我的不足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以致于误导了学生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投入了太多注意力而再次浪费了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磨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再精简些,严谨些,教学机智再灵活些,从而在课堂上多一份从容,少一些尴尬。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节课是是建立在二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例2。让学生自动动手分东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关平均分的现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南门外小学万达分校
吴燕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说课稿
南门外小学万达分校
吴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