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3 从“神州十三“聚焦全球科技
选择题
1.(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①符合题意;发明了“麻沸散”的是东汉名医华佗,②不符合题意;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扁鹊,③不符合题意;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2.(2021·北京·中考真题)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答案】D
【详解】
材料反映的造纸术的工艺流程,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故选D;火药的发明对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与造纸术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
3.(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科学家祖冲之运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D项正确;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A排除;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其著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排除;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著有农学著作《齐民要术》,C排除。故选D。
4.(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
5.(2021·广西·中考真题)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罗盘”导航技术
【答案】C
【详解】
根据“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技术是印刷技术,再根据“每字为一印”可知这是活字印刷术,故选C;综上所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不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罗盘”导航技术,排除ABD。
6.(2021·海南·中考真题)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入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其在朝鲜、日本以及欧洲的广泛传播及运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制变革,所以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促进了世界选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所以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没有提及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所以C不符合题意。
7.(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答案】D
【详解】
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北宋时期成型,并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在北宋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D符合题意;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排除A;造纸术是汉代发明,排除B和C。故选D。
8.(2022·江苏兴化·九年级期末)宋代科技高度发达,关于宋代科技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活字印刷术出现 B.司南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造纸术传到欧洲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A项正确;司南是古代用于辨别方向的一种仪器,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排除B项;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排除C项;造纸术在14世纪传到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广东紫金·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C
【详解】
材料“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说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C项正确;“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说明马克思主要强调的不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加速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开启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排除BD项。故选C项。
10.(2022·山东胶州·七年级期末)“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益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重在强调
A.中国四大发明比其他发明重要 B.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在于实用
C.天文与历法都比不上四大发明 D.中医中药的价值比不上四大发明
【答案】B
【详解】
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因此科技发明也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材料中“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均与农业经济有关,体现了发明的实用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四大发明比其他重要,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比较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排除C项;材料也不比较中医学与四大发明,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详解】
“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都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航天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仅根据这些命名不能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排除AC项;“墨子”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排除B项。故选D项。
12.(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 )
A.人造地球卫星 B.导弹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
【答案】C
【详解】
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牛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C项正确;人造地球卫星、导弹核武器和“神舟五号”飞船是我国在航空航天和国防方面的成就,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一代巨星陨落。他曾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青蒿素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罗红霉素 D.推动玉米高产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B项正确;发现青蒿素的是屠呦呦,排除A项;发现罗红霉素和推动玉米高产不是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排除CD项。故选B项。
14.(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 )
A.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参与研制原子弹 D.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因此本题选B;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是屠呦呦,A排除;参与研制原子弹的是钱学森和邓稼先,C排除;创作长篇小说《红岩》的是罗广斌、杨益言,D排除。
15.(2021·陕西·中考真题)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屠呦呦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因此,题干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②③,故B项正确;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因此,①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含有①的AD项;2017年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于26日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因此,④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含有④的C项。故选B项。
16.(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答案】D
【详解】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成功说明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故D符合题意;中国原子弹并不是领先于美国,排除A;原子爆炸是1964年,排除B;氢弹爆炸是1967年,排除C。故选D。
17.(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C.环境污染的严重 D.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业革命开展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逐步推广,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普遍拥有了钟表,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加强,因此导致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消失,由此得出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正确,排除B项;这一职业消失与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这一职业的消失源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并不是由于社会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C符合①时段的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AB属于②时段的描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广泛应用,D属于③时段的描述。综上故选C。
19.(2021·广东·中考真题)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变成现实”可知,材料表明创新意识推动了技术变革,故D项符合题意;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织领域,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与题干“1825年”不符,排除B项;工业革命中,在生产领域首先使用瓦特蒸汽机,后来扩展到交通运输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1·河北·中考真题)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答案】C
【详解】
根据“高耸的烟囱”“蒸汽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说明英国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C;材料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已经建立工厂制度,排除A;B项中“开始使用”表述错误,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步入了“电气时代”,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英国发明家,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
材料二 徐寿(1818年~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如下)。
(3)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例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工业落后。据此,请你说明材料用于研究“一五计划”还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1)因素: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人的资金支持;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原因: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
(3)“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创造中。
【解析】
【详解】
(1)因素:根据材料“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可归纳出他人资金的支持;根据材料“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可归纳出政府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2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根据材料“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可知与洋务运动有关;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两国的国际环境、政府政策、资金是否充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价值:从材料中的漫画可知,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创造中。
22.(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现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达输业中,导致了适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陈述的内容与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逃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家是谁?
材料二中所开辟的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材料三新中国成主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雄镇”帝月、“墨子”传信、“耙手”组网、“天眼”诞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思想学习问答》
(3)材料三中“两弹一星”的“一星”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至少答由两点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历史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意义: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畜力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
(2)爱迪生
(3)人造卫星;加持党中央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科学家们的创新、奉献、无畏困苦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立足生产生活关注民生。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改良后的蒸汽机意义重大,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摆脱水利条件、畜力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工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城市兴起;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汽轮问世,加强了洲际之间的联系。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这名发明家时爱迪生。
(3)根据材料“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可得,取得成绩得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可得,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4)本小题相对较为开放,综合概括材料,围绕着材料主旨去写,言之有理即可。综合材料内容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立足生产生活关注民生。(共35张PPT)
中考
复习
从神州十三聚焦全球科技
2022
背讲考
热点03:中考热点复习
Conents
目录
中考 复习
壹
贰
叁
肆
热点话题
考向预测
考点链接
典例剖析
热点话题
据新华网报道,远在太空出差的三人组将于4月中旬,重新回到地球家园。据了解,这次神州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在返回地球时将采用全新的快速返航方案。在这之前,我国还从未使用过这种快速返回方式。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如今官宣即将返回,也意味着三名航天员即将成功完成在太空停留6个月的任务。命题立意:科学技术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立意的考查方向之一
考查角度:科技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及其作用
壹
考向预测
贰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航天精神
中国古代科技
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链接01
叁
中国古代科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古代科技综述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散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罗盘、火药和指南针,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考点链接
毕昇像 司南 水罗盘 蔡伦
四大发明
考点链接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造 纸 术 纸的 发明 西汉时期, 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蔡伦 改进 造纸 术 时间 东汉
原料 树皮、 麻头、 破布、 旧渔网等植物纤维
特点 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这种纸原料易找, 价格便宜, 易于推广
作用 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纸逐渐取代简帛, 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影响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四大发明
考点链接
四大发明
考点链接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
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
伟大贡献之一。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概况 ①发明: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②发展: 辽、 宋、 西夏、 金时期, 刻书很盛行, 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③局限: 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 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代表 晚唐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 概况 ①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元代王祯在《农书》 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 发明转轮排字法。③元代中期, 出现铜活字印刷
特点 灵活、 经济、 省时
传播 13世纪时, 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 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地位 这一成就比欧洲早约四百年(15世纪, 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
作用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大发明
考点链接
指南针 发展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罗盘) 应用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传播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影响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 发明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应用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元朝时发明了火铳。 关键信息元代、火药、武器、火铳
传播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四大发明
考点链接
张仲景 成就 著作 东汉末年的名医,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影响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华佗 时代 东汉末年
成就 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影响 (1)最早运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2)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和“神医”
古代医学和数学
考点链接
李时珍 时代 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
成就 所著《本草纲目》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该书于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 以后又陆续被译成多种文字
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还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古代医学和数学
考点链接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求得圆周率为3.1416.
贾思勰撰写和《齐民要术》 概况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是强调农业生产技术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成就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科技著作
考点链接
《天工开物》 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了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考点链接02
叁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研究原因
成功过程
两弹元勋
成功原因
历史意义
精神内涵
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威胁;②提高我国国防安全的必然要求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的国家)
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于敏等人
①鼓舞了国人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核大国的垄断,促进了科技发展;③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
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②科学家们的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④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考点链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考点链接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人才稀缺
经济困难
环境恶劣
设备落后
研究过程中
遇到的困难
考点链接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主要贡献
荣誉
推广
意义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①对中国: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对世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考点链接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考点链接
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的一小步,
也是中国传统医药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份礼物。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03
叁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
飞天宇航员
翟志刚—中国第一位
太空漫步宇航员
刘洋—中国第一位
女性航天员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04
叁
航天精神
国魂——“两弹一星” 精神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考点链接
天问——航天精神
探索浩瀚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
不懈追求航天梦。
——习近平
考点链接
考点链接05
叁
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开始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四
五十年代
率先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重要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 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重大 发明 火车 汽船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原子弹、克隆技术等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火车时代”) “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 “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
考点链接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当时中国 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 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在专制统治下,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政治上: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掠夺原料和销售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思想上:逐渐萌发了学习西方的新思潮
考点链接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当时中国 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 工业革命 清政府对于西方先进技术排斥态度,尽管爱国科学家颇有成就,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滞后。民族资本主义也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曲折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快了侵略和瓜分世界的步伐。(2)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第三次 科技革命 由于各种原因最初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改革开放后迎头赶上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神舟”系列飞船、北斗导航系统等
考点链接
三次科技革命
考点链接
三次科技革命
典例分析
肆
典例分析
典例剖析
1.(2021·广东·中考真题)徐光启突破了狭隘的文化优越感,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会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据此可知,徐光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反对“以夷制夷”策略
C.固守中国传统文化 D.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
【答案】D
徐光启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并融会贯通中西文化,最终超胜西方,体现了在洞察反省中追求超越,故选D;A项不符合“会通中西文化”,排除;材料体现徐光启主张学习西方而后超越西方,体现了“以夷制夷”策略,排除B;C项不符合“主张虚心接受西方科学”,排除。
典例剖析
2.(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都是中国现代航天工业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航天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仅根据这些命名不能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排除AC项;“墨子”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排除B项。故选D项。
典例剖析
3.(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罗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5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故A符合题意;神州一号、神州五号、神州七号均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贡献,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热点03 从“神州十三“聚焦全球科技
选择题
1.(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①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 ④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2021·北京·中考真题)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2021·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割圆术是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计算方法。用此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是( )
A.刘徽 B.宋应星 C.贾思勰 D.祖冲之
4.(2021·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5.(2021·广西·中考真题)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罗盘”导航技术
6.(2021·海南·中考真题)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明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7.(2021·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8.(2022·江苏兴化·九年级期末)宋代科技高度发达,关于宋代科技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活字印刷术出现 B.司南用于航海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造纸术传到欧洲
9.(2022·广东紫金·九年级期末)“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促进了欧洲的文化传播 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C.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
10.(2022·山东胶州·七年级期末)“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益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作者重在强调
A.中国四大发明比其他发明重要 B.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性在于实用
C.天文与历法都比不上四大发明 D.中医中药的价值比不上四大发明
11.(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2.(2021·山东日照·中考真题)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初衷的科技成果是( )
A.人造地球卫星 B.导弹核武器
C.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D.“神舟五号”飞船
13.(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一代巨星陨落。他曾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青蒿素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罗红霉素 D.推动玉米高产
14.(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下列属于他的成就是( )
A.研制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参与研制原子弹 D.创作长篇小说《红岩》
15.(2021·陕西·中考真题)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21·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17.(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C.环境污染的严重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8.(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19.(2021·广东·中考真题)蒸汽机不仅用于地下矿井抽水,而且还用于驱动地面车辆的设想于1825年变成现实,一条从矿井直达海岸的7英里铁路问世了,这是人类第一条铁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煤炭业 B.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铁路运输率先实现了现代化 D.创新意识推动技术变革
20.(2021·河北·中考真题)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2021·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英国发明家,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1774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
材料二 徐寿(1818年~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如下)。
(3)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例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工业落后。据此,请你说明材料用于研究“一五计划”还有哪些史料价值?
22.(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现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达输业中,导致了适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陈述的内容与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问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逃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家是谁?
材料二中所开辟的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归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材料三新中国成主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独立自主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神舟”飞天、“蛟龙”入海,“雄镇”帝月、“墨子”传信、“耙手”组网、“天眼”诞空。“天问”探火等,令世人为之惊叹。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又思想学习问答》
(3)材料三中“两弹一星”的“一星”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至少答由两点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