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只有一个地球》 教案+说课稿+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9《只有一个地球》 教案+说课稿+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09:39:26

文档简介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12个生字,理解“慷慨、枯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写法,了解文章选材的内在联系,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为文章选材。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一)谈话,揭题
1.出示图片,谈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我先带大家去飞往世界各地去看看我们的地球。
播放视频,自由谈感受(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热爱,引出单元人文主题)
师:你想说什么?
小结并回顾单元人文主题:是啊,美丽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守护。因为“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师:这样的地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一个的,他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课题。(9:09)
2.朗读课题
(二)预学分享
1.预学检测(出示音形义3组练习)
(1)地球外层裹着一层薄薄(bó báo)的纱衣,是多么美丽。但是,由于人类滥(lài làn)用自然资源,地球美丽的容貌在逐年隐退。
(2)抗战名将张自忠慷(慨 概)赴死,尽显英雄本色 ,气(慨 概)吓破敌人肝胆。
(3)枯竭 枯萎
秋天来了,各种花草都( )了。
当地球资源( )的时候,我们将别无去处。
表示与厚相对念bao;慷慨表示充满正气,情绪高昂,是一种态度,一种情绪,所以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你怎样区分理解枯萎和枯竭。(9:14)
二.抓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
1.PPT出示学习活动一要求:
这是一篇说明文,要想快速读懂一篇说明文,了解它的内容,我们曾经学过一个方法,在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中学到的,抓住关键语句来读。
默读课文,画出能帮助你读懂课文内容的关键句,然后结合关键句思考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师:别急,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你觉得怎样的句子可以称为关键句。回顾什么是关键语句:集中表达作者某一个主要意思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关键语句通常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提高阅读速度。
(2)拿1、2段练习
(3)学生自学3-9段,填写空格。
先写地球美丽壮观,
接着写_________,
然后写________,
再写___________,
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
板书(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用抓住关键句的方式阅读,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个方法你学会了吗?接下来老师放手,咱们再来试一试。
2.迁移阅读,默读《神奇的绿化》,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尝试照样子说说语篇的主要观点。(9:26)
二、关注段落,思考结论如何得出
师:回到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得出了我们要保护地球这一结论。
1.作者是如何描写:美丽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这三个方面的特点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几个方面?
2.出示1、2自然段,共同学习,划出让你感受到地球的“美丽渺小”的词句,思考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写?
(抓住“晶莹的球体、水蓝色的纱衣、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6400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发现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3-7段,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交流适当板书(举例子、列数字)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思考:本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感受说明文用词严谨科学,像这样的词文章中还有吗?“至少”一词同理。(9:36)
师:这就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科学性。其实这篇说明文严谨的不仅仅是用词。我们再回到文章整体,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描写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为什么作者要写这几个方面的特点?联系整体思考。
(正因为地球美丽渺小,所以自然资源有限;正因为自然资源有限,所以才考虑移居其它星球;正因为无法移居其它星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每个论据之间都有(板书:因果关系,环环相扣),最终才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师:同学们,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选择的论证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且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观点。这样写作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我们也可以学着作者的方式,为自己的文章选材。
假如学校组织征文比赛,要求大家围绕着“我们的成长离不了阅读”这一个观点来写,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呢?学生填写学习单。(9)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了解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要保护地球的结论。也尝试围绕中心观点环环相扣的文章选材。这篇文章还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挖掘的内容,留给你们以后学习。19 《只有一个地球》 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的主题是:抓“关键”,“品”地球,“护”地球。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的训练重点,也就是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上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用的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最后得出结论: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寻找关键句,进一步掌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思想感情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拟定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如下:情境导入—了解学情—研读悟情—总结回顾—课外拓展。
(一)情境导入
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们现在在哪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得出“我们现在都在地球上。”的结论。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还能怎么称呼地球?学生会回答:人类的母亲、美丽的家园、地球妈妈……这时候,让学生再次深情地向地球妈妈打声招呼。然后,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实则引导学生将地球人格化、形象化,从而拉近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了解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在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谈谈预习时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又鼓励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三)研读悟情
这个部分分成以下两个环节来展开:
1、自读课文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的感叹?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在质疑的时候肯定会有同学提出,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地球的可爱的?又是怎样写地球的容易破碎的?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与寻找的时间。
2、汇报交流
(1)体会地球的可爱
让学生阅读课文1-3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地球的可爱,并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从以下语句体会,在品读这些语句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如:抓住“晶莹”、“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抓住“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些词语体会地球的可敬可亲;抓住“无私”、“慷慨”体会地球的伟大无私。(板书:太可爱:美丽渺小)
在引导品读的时候,做到由扶到放。品读第一句的时候,先让学生认真读读句子,说说读后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再说说该怎么读好句子,通过指名读,评价读,范读,齐读等形式让尽量多的同学能做到感情朗读。品读第二句时,让学生自读后在重点词语下面做上记号,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在汇报交流之后指导朗读。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组结合品读第三句,汇报交流。
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体验,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内涵,在对字词的品读之中师生共同体验情感。
(2)体会地球的易碎
还是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品读句子。有两个地方值得挖掘:一个是“本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本来”一词说明因为人类的破坏,现在地球上的部分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再生,不能长期给人类作贡献了。另一个地方是“生态灾难”,虽是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担忧和震撼。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再出示体现每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的一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接着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目睹地球疮痍的一面,触目惊心的一幕幕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时顺势启发:看着青春不再的母亲,看着伤痕累累的母亲,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的地球妈妈说吗?我相信在此时,学生不管是深深的歉意还是信誓旦旦的承诺,都会源源涌出。
对“生态灾难”一词的挖掘,从情感深处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激起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激情。(太易碎:资源枯竭)
(3)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这一方面课文讲得很清楚,只需让学生读读课文就能明白,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之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读读宇航员的感叹,呼应课堂开头的质疑,最后得出要精心保护地球。
(4)这时学生的思绪已经是汹涌澎湃,他们肯定迫切地想告诉人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问题:为了保护地球,我们人类能做什么?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愤慨或热切期盼。
(四)总结回顾
结合板书整理整节课的学习线索,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再次让环保意识碰撞学生的心灵。
(五)课外拓展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动手栽下一棵小树苗……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既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把对学生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通过太可爱和太容易破碎这两个切入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最后通过交流讨论,得出要精心保护地球的情感体验。
只有一个地球
太可爱:美丽渺小
太易碎:资源枯竭
精心保护地球
以上就是我对《只有一个地球》磨课后的所得,当然有很多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交流探讨,谢谢大家!《只有一个地球》文本解读
尊敬的导师,亲爱的同仁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文本解读的主题是“聚焦文本·合理取舍·提升能力”,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进行文本解读。下面我将从文体特点、语言表达、文化底蕴、语文要素以及教学建议这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从文体特点上来看,
首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科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兼具科学性和文学性。科学小品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还要有品味,有滋味,供人品赏。《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从说明方法上来看。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二、从语言表达上来看,
(1)首先是用词严谨。作为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用词是科学严谨的。如“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类似的语言,文中不止一处。
第(2)是表达生动。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如“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第三部分是文化底蕴
也分成两点,第(1)点是环境保护。“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响亮口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领域不断拓宽,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日趋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2)造福子孙。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不但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而且要治理好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有栖息之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
4,从语文要素来看,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来自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两篇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习作:学写倡议书”“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篇章页的上部分写着:“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句话出自美国印第安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点明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明确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下部分写着:“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提示了本单元阅读与习作的重点。
从语文要素看,“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抓手。文章的主要观点往往在一些重点句子或关键句子中体现出来,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句,就像是抓住了“牛鼻子”,就能够很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古诗三首》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堪作修辞的范例,对偶与拟人的修辞方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在《只有一个地球》中,围绕“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让学生明白,“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青山不老》结尾一句点题,让我们感受到老人的精神像青山一样万古长青。《三黑和土地》开头一句“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就把诗歌的中心意思“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表达了出来。从文化要素看,这一单元的课文,都需要让学生懂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让脚下的土地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要结合单元的语文要素,首先抓住本文的观点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结合课后第二题:用“为什么”来倒逼:“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再找到另一个关键句:“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然后围绕“可爱”和“易碎”两个方面来梳理课文的内容,美读第1自然段,体会地球的美丽。给第2-7段分层,概括各层的意思:地球在宇宙中很渺小;地球资源有限且无法再生;宇宙中很难找到新的居住点。然后再从三个层次中寻找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以上就是我对《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