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6: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字源探析、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墨、染、碎”等3个生字,学写“墨、染、竿”等3个汉字;
2.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朗读课文,了解三个不同场景描写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溪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教学流程设计:
板块一 了解水墨画,预想画面场景
1.看事物,说名称;
2.观察比较,了解水墨画的特点。
板块二 读文识字,整体感知画面
1.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提示,自主学习;
2.反馈;
(1)请3名学生读课文,一人一首诗歌,结合正音识字;
(2)借助问题,整体感知。
板块三 细观《溪边》,品味赏析画面
1.过渡:《溪边》这幅水墨画里到底画了什么,又是怎么画的呢?请同学们开展第二个学习活动。学生根据学习活动提示,自主学习;
2.反馈: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第一、二行诗歌:结合写法理解、抓关键词理解;
(2)第三、四行诗歌:抓关键词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
(3)第五、六行诗歌: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生自主学习;
4.反馈;
(1)交流 “有人”的诗句:从“人影、钓竿、笑声”都可以看出有人。
(2)诗歌和水墨画比相同的特点都是:没有直接写事物,通过其他事物来印证人的存在,体现“写意”的手法,带给人无线的想象空间。
(3)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5.带着理解,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质疑:那课文中为什么不用我们黑板上的小标题,而用“溪边”“江上”和“林中”。
板块四 观察比较,学习书写汉字
1.观察比较汉字。在田字格里出示本课要写的三个上下结构的字“墨、染、竿”,发现结构特点:“墨”,上大下小;“染”,上下基本同等大小;“竿”上窄下宽;
2.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4.交流评价,再次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