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是惟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封建王朝的少数民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蒙古国
②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③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蒙古族
④1644年,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推翻了明朝,建立起大清帝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关于满洲兴起与清朝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满洲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发展而来的
B.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C.1635年,努尔哈赤改族名为满洲
D.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3.下列是李自成起义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建立大顺政权②攻占北京③陕西爆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④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4.下列对明朝灭亡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B.努尔哈赤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C.崇祯皇帝降清,明朝灭亡
D.黄巢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5.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传十六帝,统治长达276年。在历史上,标志着大明王朝统治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B.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C.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D.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6.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B.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C.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D.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7.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8.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是出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东汉黄巾起义
C.明朝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9.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①回族 ②满洲 ③党项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
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10.下图所示为1944年郭沫若所作的《甲申三百年祭》,回顾了那一年明政权的灭亡和李自成政权被打败。李自成政权是被哪个民族灭亡的(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女真族 D.藏族
11.见如下图的图示,这两种变化是哪一人物所为(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保机 D.成吉思汗
12. 下图是1393年到1820年中国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 )
A.明清时期的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地增长
B.19世纪初人口总量是1630年的两倍
C.明末清初我国的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
D.康雍乾时期中国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
13.下列属于造成如图百姓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的是( )
明《流民图》局部
A.皇帝疏于朝政,皇室钩心斗角 B.各级官吏、地主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
C.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14.历史上曾流传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
A.黄巾起义 B.隋末大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5.李自成直接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举措是
A.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6.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
A.建立起大顺政权 B.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C.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D.得到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
17.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C.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D.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章。
材料二:元末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最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材料三: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
(1)材料一中“黄巢起义”在哪里建立了政权?“黄巢起义”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元末农民起义”中的哪位领袖后来建立了明朝?
(3)材料三中“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提出哪一口号?
(4)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人民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贪赃枉法。人民在饥寒交迫之下,无暇去顾及礼义廉耻。因此,我应当克制奢侈的行为,节俭开支,轻徭薄赋,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为“使人民不再为衣食担忧”在经济方面采取的 措施。
(2)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国A是哪位历史人物?国B人物领导的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请回答:
(1)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回答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材料四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自杀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属于哪一民族?
(4)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②正确;1644年,满蒙八旗铁骑入关,席卷大江南北,彻底扫除了明朝残余势力,建立起大清帝国对全国的统治,④正确;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政权,①错误;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公元1635年,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改为满洲,③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C项符合题意;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3.C
【解析】
【详解】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李自成在陕西爆发起义后投奔起义军,1636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1640年李岩加入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百姓的欢迎,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因此其先后顺序是③④①②。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A项正确;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排除B项;“崇祯皇帝降清”,表述错误,排除C项;黄巢农民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占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统治,D项正确;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皇太极1616年改国号为清,以上均与满清的兴起有关,排除AB项;“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这是客观记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时间,是史实,B项正确;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对戚继光历史地位的评价,是观点,排除A项;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这是对八股文危害的评价,是观点,排除C项;元灭南宋,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这是对元灭南宋历史影响的评价,是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说明清朝第一个皇帝是皇太极,B项正确;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所以他不是大清皇帝,而是后金皇帝,排除A项;康熙和乾隆均是皇太极之后的清朝皇帝,排除CD项。故选B项。
8.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东汉黄巾起义均没有提及关于土地和赋税问题的口号,排除AB项;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即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没有关于赋税问题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建立清朝,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打败李自成政权的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C项正确;李自成是被女真族建立的后金灭亡的,并非是契丹族、蒙古族和藏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女真为满洲;后金为清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B项正确;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权,排除A项;阿保机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C项;成吉思汗统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需知识可知,崇祯三年中国人口数超过两亿,而康熙十九年时却低于两亿,这说明由于战乱,明末清初我国的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C项正确;表格显示康熙十九年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并非持续快速增长,排除A项;19世纪初中国人口数量不足4亿,1630年人口数量达2亿多,所以19世纪初人口总量不足1630年两倍,排除B项;表格显示嘉庆帝时期人口数量最多,而非康雍乾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明朝时期百姓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各级官吏、地主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B项正确;ABD项是深层次的原因,都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出身于陕西来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所以题干民谣反映的是明末李自成起义,D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隋末大起义发生在隋朝末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紫禁城北万岁山自缢,明朝至此宣告灭亡,C项正确;ABD项与李自成起义相关,但没有“直接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640年,河南发生饥荒,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打开富户金银窖藏赈济贫民”可知,李自成救济贫民,赈济灾民,获得了广大饥民的拥护,参军人数增多,扩充了起义部队,D项正确;1643年建立大顺政权,排除A项;李自成起义是时间是1629年,起义后不久久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排除B项;1644年推翻明朝的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所学知识可知: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故“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是历史史实。D项正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对紫禁城的评论,属于史论,排除A项;“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论,属于史论,排除B项;“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对长安的评论,属于史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8.(1)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朱元璋
(3)李自成“均田免赋”
(4)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贴近题意即可)
【解析】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结合所学可知黄巢在长安建立了政权;根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2)
根据材料二“元末农民起义是古代中国最典型的一次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元末农民起义”中的领袖朱元璋后来建立了明朝。
(3)
根据材料三“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是李自成;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4)
根据以上材料获得的材料获得的启示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方面进行获得启示。
19.(1)节俭开支,轻徭薄赋。
(2)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黄巢;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解析】
【详解】
(1)唐太宗时期,为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节俭开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
(2)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 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导致黄巢起义,图A是黄巢;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导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1644 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 276 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20.(1)政治腐败、财政危机、朝廷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陕北连年大旱。
(2)二者是因果关系。
(3)自杀的皇帝”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的自杀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逃跑的皇帝”是李自成;最后失败。满洲。
(4)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财政危机、朝廷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陕北连年大旱。
(2)材料二“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反映李自成采用了一系列维护人民的政策;材料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反映了人民对李自成欢迎。由此可知,二者是因果关系。
(3)第一小问:依据前面的材料可知反映的明朝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所学,1644年4月,百万大军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进攻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由此可知,“自杀的皇帝”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
第二小问:由上一问“自杀的皇帝”是明朝崇祯皇帝,据所学,崇祯帝的自杀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第三、四小问:依据材料四“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结合课本所学,李自成起义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崇祯帝的自杀明朝灭亡;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由此可知,“逃跑的皇帝”是李自成;
第五小问: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帝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由此可知,“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满族。
(4)依据前面的材料明朝统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解决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发生;李自成起义过程采取了维护农民的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由此得出: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