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雷雨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之一。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洪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戏 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
剧本的组成: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说明组成。
剧本的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戏剧
三要素
语言
人物
戏剧冲突
语言是戏剧的基础,
是戏剧第一要素。
矛盾冲突
是戏剧的基本要素。
戏剧语言
人
物
语
言
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
舞台说明
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戏剧分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哈姆雷特》)、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 如《白毛女》)
话 剧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话剧的基本特点
【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三十年风风雨雨 往事今事交织如雷
两代人恩恩怨怨 苦水恨水倾泻似雨
雷雨解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雷雨》中的人物: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 漪——周妻,35岁。
周 萍——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 冲——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鲁 贵——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侍 萍——鲁贵妻、周萍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 凤——鲁贵与侍萍之女,使女,18岁。
雷雨中的人物关系
繁漪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夫妻
旧情人(主仆)
夫妻
周冲
周萍
鲁大海
四凤
母子
父子
母子
父女
异母兄弟
兄弟
异父兄妹
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母女
继母子(情人)
父子(雇佣)
父子
母子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作 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预示一场雷雨的到来
烘托人物的情绪,感染读者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主 要 矛 盾 冲 突 一
周朴园
侍萍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纠葛、阶级对立)
主 要 矛 盾 冲 突 二
周朴园
鲁大海
阶级冲突
剧本结构 戏剧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部分,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相遇述旧怨)
第二部分,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相认生新恨)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相遇述旧怨
关窗
姓鲁
你,你,你是——
熟知旧衬衣
想见见她吗?
她还在?不会吧?
亲戚,修墓
姓鲁
熟知旧事??你姓什么?
无锡口音!
周朴园
鲁侍萍
新来的下人?
来找女儿
窗户谁打开的?
你贵姓?
叙述梅侍萍悲惨遭遇
打听无锡事件
自小无锡长大
她没有死
小孩也活着
你是谁?
四凤的妈
不,不
想帮帮她吗?
让我想一想
以前的下人
侍萍?怎么,是你?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但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产生警惕
更疑惑,内心极度惊恐
不知所措
不愿相信也不敢承认这是真的
自私、虚伪
善良、软弱
周朴园认出侍萍时的心理活动
相认生新恨
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惊讶
周朴园认出侍萍时的心理活动
相认生新恨
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女子幻像的破灭
失望
惊讶
周朴园认出侍萍时的心理活动
相认生新恨
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女子幻像的破灭
失望
恐慌
惊讶
鲁的存在对他产生了威胁,会影响他如今的生活
周朴园认出侍萍时的心理活动
相认生新恨
苍老的鲁与年轻的梅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
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女子幻像的破灭
鲁的存在对他产生了威胁,会影响他如今的生活
怀疑鲁接近自己的目的
失望
恐慌
戒备
惊讶
周朴园认出侍萍时的心理活动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转变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转变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转变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转变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相认生新恨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转变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你可以冷静点。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相认生新恨
侍萍认出了周朴园,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为什么不斥责周朴园,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对周朴园的“忏悔”产生了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如何理解?
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这三十年的纪念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何怀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想要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也清楚地记得与侍萍的感情,留恋过去的生活。
因何倾诉:面对侍萍的控诉,他刻意地展现自己的赎罪之心,以此减轻自己的罪恶;“无威胁的”“死去的”侍萍回来了,且面目全非,令他感到真实的恐慌,想要用温情软化对方。
思考探究
性格特点分析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冷酷
虚伪
自私
道貌岸然
周朴园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
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
勤劳、善良、有尊严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撕毁五千元支票——有骨气、有尊严,对周朴园的蔑视。
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纯洁、崇高的母爱。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时,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
明知故问“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最后恶狠狠地向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性格分析
周
朴
园
对付罢工工人:
包修江桥:
性格分析
周
朴
园
对付罢工工人:
态度“忽而软,忽而硬”
“拖延时候......花钱收买”
“叫警察杀了许多工人”
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鲁大海
包修江桥:
性格分析
周
朴
园
对付罢工工人:
态度“忽而软,忽而硬”
“拖延时候......花钱收买”
“叫警察杀了许多工人”
开除“罢工闹得最凶的”鲁大海
包修江桥:
“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两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三百块钱
周朴园是怎样对待罢工工人的?
血腥镇压+金钱收买分化工人+开除工人代表鲁大海
面对周朴园种种卑劣行为,鲁大海有何表现?
立场坚定,坚信罢工一定会胜利;
揭露周朴园的种种罪恶及血腥发家史,痛骂周朴园
城府极深,老谋深算,贪婪冷血,冷酷无情
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他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鲁侍萍
鲁大海
周朴园
一位善良、刚强、自尊、清醒的下层妇女形象。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他的斗争,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老谋深算、冷酷无情,是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资本家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写作特点:
1.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巧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将“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交织在一起。鲁侍萍与周朴园的意外相遇,是“现在的生活”。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引出他的追问,于是有了侍萍的讲述与回忆,这是“过去的生活”。当周朴园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侍萍时,先惊恐,后责问,再劝解和曲意诉说,又把“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穿插在一起。巧妙的结构安排,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1)、人物语言个性化
《雷雨》中的人物语言,不仅在遣词上、语气上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而且随时注意与戏剧情节的契合,即随剧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周朴园语气简短、盛气凌人;侍萍语气时而和缓、时而冲动,表现出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控诉。
(2)、人物语言动作性
不仅指人物外部形体动作,而更多是指人的内心冲突。人物经历的坎坷,情感的激荡,内心的矛盾,决定了人物语言动作性强。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对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
2、生动形象的人物语言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
(3)、丰富的潜台词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的)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你来这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要认儿子,还是来勒索钱的?
2、你一个人应该没这么大胆量,背后为你撑腰的人是谁?
3、三十年了,你还不死心。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就是他!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你说什么,是实话么?”(极度震惊)
“是这个人么,没有说错?”(难以置信)
“就是那个与我作对的工人!”(恼怒)
“我对付的、反抗我的竟是我自己的亲儿子?”(惶恐)
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连续上升的语调,真实地再现了周朴园当时的复杂心理。
“你是我的萍儿,是大海的亲哥哥,你不能打自己的同胞兄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表现了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和对大儿子周萍极度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节选部分主要通过描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本家庭的腐朽、污浊,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展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题归纳
主题
标题“雷雨”有何含义?
1、表层义:表明故事发展时恶劣的天气环境,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雷雨的夜晚;
2、深层义:象征封建大家庭的内部矛盾即将在这个雷雨之夜酝酿,激化,趋向高潮,最终崩溃爆发。
3、主题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20世纪的中国将面临从家庭到社会的巨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