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珍贵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
格
斯
The speech to mourn Karl Heinrich Marx
新课导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柯察金的自白,也是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一生的写照,1883年3月17日,在马克思的葬礼上,作为他一生最忠诚战友兼最亲密朋友的恩格斯,满怀真挚地为他献上一篇与世长存的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瞻仰伟人的遗风,领略伟人的襟怀。
壹
背景简介
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作者简介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最亲密和最忠诚的朋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他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意志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父亲是普鲁士贵族,经营着一家大纺织工厂。恩格斯含着金钥匙出生,妥妥的土豪后人。
1837年(17岁),即将中学毕业的恩格斯,被父亲坚持要求辍学经商,进入家族工厂“体验”。一年后,他到不来梅一家商行当办事员。闲暇时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恩格斯深入底层,对工人生活十分了解和同情。1839年,他发表文章写到:“工厂中的工作是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的,……工人的贫穷和苦难的主要原因是厂主们的胡作非为。”
恩格斯
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兵役两年后,1842年(22岁),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家族纺织厂当总经理。他经常到工厂和住宅区去了解工人的状况,也结识了他日后的妻子纺织女工玛丽,两人开始同居。
这段时间,恩格斯还与《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开始书信来往。1844年(24岁),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两人“一见钟情”,惺惺相惜,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
遇见马克思
他们共同完成了《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文章,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将是最后的革命者。
1847年6月(27岁),恩格斯和马克思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848年,两人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思想的系统化,并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志同道合
1850年(30岁),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陷于贫困的马克思,恩格斯回到英国继续经商。他与马克思保持通信联系,共同研讨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一个人写的东西另一个人也一定读过并完全赞同”。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经济支柱。据统计,1840年到1859年的20年间,马克思累计收入约4562英镑,其中2170英镑来自于继承亲友的遗产,2002英镑来自于恩格斯的资助。
1867年,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1869年(49岁),经商20年后,恩格斯终于决定离开公司,前往伦敦与马克思汇合。他在伦敦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一套送给了马克思。
退居二线
1871年,第一国际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两人积极支持,撰文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不久,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而失败。
恩格斯总结经验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此后,恩格斯和马克思将重心放在了哲学研究上。1873年起,两人拟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写作长达十年。1878年,两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反杜林论》。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悲痛不已。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
好友诀别
1885年(65岁),他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出版《资本论》第二卷。1888年,恩格斯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系统地阐释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889年(69岁),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再一次掀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秉承遗志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恩格斯病倒了,在遗嘱中写道:“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8月27日,遵照遗嘱,他的骨灰被洒入大海。
恩格斯非常谦虚,他认为所有成就都归功于马克思,他只是“亲密战友”,马克思背后的“第二提琴手”。
亲密战友
“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帐,我不能再吃肉。”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医生我过去不能请,现在也不能请,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现在是否能够弄到这些,还成问题。”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952年)
“2月初我将给你寄5英镑,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这个数。即使我因此到新的结算年时负一身债,也没有关系。……当然,你不要因为我答应每月寄5英镑就在困难的时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写信要钱,因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办。”
——恩格斯给马克思的回信(此时的恩格斯是某公司中一个收入低微的小办事员)
“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66年)
“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1867年)
【注】据统计,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保存下来的通信,一共有一千多封。
1869年(49岁),经商20年后,恩格斯终于决定离开公司,前往伦敦与马克思汇合。他在伦敦买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一套送给了马克思。
1894年,病中的恩格斯立下遗嘱,他将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给马克思的法定继承人――女儿艾琳娜·马克思。自己和马克思的全部藏书赠给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和辛格尔。他还有大约3万英镑的财产,3/8给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和爱琳娜,1/3给了马克思长女小燕妮的孩子们。
“……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至多除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恩格斯写在临终前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背景介绍
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卡尔马克思的挚友,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
背景介绍
碑体的上半部刻着:
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
碑体的中部纪录墓地埋葬的人员,包括马克思的妻子、女儿等。
碑体的下半部刻着:
THE PHILOSOPHERS HAVE ONLY
INTERPRETED THE WORLD IN
VARIOUS WAYS . THE POINT
HOWEVER IS TO CHANGE IT
背景介绍
贰
结构层次
谁肯认真地工作,
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
就能超群出众.。
标题解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写作背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马克思的葬礼,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
文体:悼词。
文体简介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在表达上,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本文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分四个部分
1.告其名——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叙其事——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悼词结构
3.赞其功(颂其德)——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
肯定其社会意义和价值;
4.致其哀——综合评价,寄托哀思,慰问家属;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
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8-9)
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叁
重点剖析
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逝世时间:
逝世地点:
逝世状态: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安乐椅
睡着了
马克思逝世的情景
感情基调:
语气:
深沉含蓄
平静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一部分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为什么把逝世的时间写得那么精确?
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马克思逝世的准确时间,也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而对恩格斯个人来说,在这一时刻自己没有能够陪伴在马克思身旁,是让他抱憾终身的事情。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不过两分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惋惜、痛心、遗憾
“安静”:指安详
“永远”一词意味马克思不会再醒来,表达了强烈的悲痛之情
恩格斯用什么词语去形容马克思的死亡?
为何要以“永远睡着了”去代替死亡?直接写死亡不行吗?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为什么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
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用“停止思想”,既突出了其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其“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以巨大的损失言巨大的贡献,是第二部分“歌其功”的总纲(总领下文)。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第2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
第二部分 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
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
革命实践
指马克思对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
革命理论
阅读与交流:在悼文中,对逝者“功”与“德”的描述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请认真阅读文章,用勾画批注的方式,概括马克思的主要“功”。
理论贡献(第二个对于)
①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③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第一个对于)
④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⑤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⑥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工作
⑦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体会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进行类比是为了突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
“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突出了马克思发现这个规律之难。
体会画线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豁然开朗” 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对比,突出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第6段说:“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样”是哪样?
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每一个领域”:
“都有独到的发现”:
“都不是浅尝辄止”:
研究领域之广
研究价值之大
研究钻研之深
这位科学巨匠对人类作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可作者还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呢?
说明了马克思的贡献并不只限于理论方面,还有其他方面,并且是重要的方面,也就是革命实践,马克思从事理论科学研究的目的,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推动历史前进。
过渡段,承上启下。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评述他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过渡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
体会画线词的意义和作用?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解放自身的条件。
两个“参加”表明了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的内容
两个“意识到”强调了革命实践的成果
“第一次”表明了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与他的理论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归纳小结
巨大的贡献
(2~7)
创立第一国际
理论贡献
实践功绩
创办革命刊物
剩余价值规律
过 渡(6)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许多领域独到发现
革命家 (7)
科学家(2~5)
马克思的科学观
对比
最遭嫉恨
最受污蔑
各国政府:驱逐
资产者:诽谤、诅咒
(无论……或……都)
敌人
战友
尊敬、爱戴、悼念
敌人的恨和战友的爱形成鲜明对比,说明马克思的贡献巨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第八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体会画线词的意义和作用?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比喻 充分表现了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横眉冷对千夫指,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敌人”与“私敌”
“敌人”即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
“私敌”指与马克思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
“许多”和“一个”形成对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这句话是对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无私战斗和奉献的一生的最好概括。
“德”
①不在意敌人的诽谤与污蔑;
②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阅读与交流:在悼文中,对逝者“功”与“德”的描述往往是最重要的部分,请认真阅读文章,用勾画批注的方式,概括马克思的主要“德”。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饱含作者深沉的悼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对马克思的赞颂之情:马克思将和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共存。
情感剖析
探究:这篇悼词表现了作者恩格斯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课文具体文句进行揣摩分析。
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赏析:“不可估量”“空白”两个词,着重强调了马克思生前的巨大功绩。
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赏析: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推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落后观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此类比,表明马克思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③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赏析:从辽阔的地域和庞大的悼念人数中,表现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世界的崇高地位和无产阶级内心崇高的敬意。
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赏析:“蛛丝”的比喻,表明了马克思对于敌人的诽谤和诅咒毫不在意的大无畏革命态度。
⑤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赏析:以直白热烈的赞颂作结,表达了对马克思功绩的高度赞颂与崇敬。
情感:①作为革命战友的崇敬之情
②作为人生挚友的痛惜之情
肆
拓展延伸
当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时候,
劳动就能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成为一种享受。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作者在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分别有“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这位创始人”等。这些称谓的变化,充分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和他对马克思最深挚的感情。
如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谓,对马克思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用“他”、“这个人”这一称谓,表示作者要对马克思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感情上又将马克思与演说者和听演说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位创始人”这一称谓表明了马克思在共产国际中重要而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