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专制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文字狱的兴起 B.丞相的废除 C.军机处的设置 D.东厂的设置
3.清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其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最突出的表现是:(?????)
A.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B.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军机处
4.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趋势是(???????)
朝代
秦国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结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5.马夏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的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于学习西方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6.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些做法主要是因为实行了(?????)
A.重农抑商政策 B.防范外来侵略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专卖政策
7.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东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8.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9.雍正四年,因江西主考官查嗣庭出试题“维民所止”,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本案说明清朝推行(?????)
A.严刑酷法政策 B.言论自由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科举选官政策
10.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A.于雍正年间设立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因西北战事而设 D.加强了君主专制
11.“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上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这些规定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C.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12.老师在上课时提出了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形容清朝社会的表现。下列能分别体现“夕阳无限好”和“只是近黄昏”的是
A.西方侵略威胁国家安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地方分裂割据严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西方殖民主义侵略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3.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C.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14.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外交往 B.君主专制强化 C.民族团结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5.近年来,有学者利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中所藏的在华西方传教士的手稿,对雍正“合法继位说”提出质疑。又有学者认为这些手稿虽不是宫中目睹事实的原始记载,但属于最接近宫中的差不多是第一时间获得的消息,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能轻易否定传教士记载雍正帝继位问题资料的真实性。据此可以得出(?????)
A.西方文献记载更接近历史事实 B.史料发掘有助于拓宽历史研究
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D.历史解释最终能还原历史真相
16.“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其中对“逆转”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积极开明的对外交往 B.关闭口岸,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 D.对外侵略,掠夺大量财富
17.《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
材料一: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各自的长官分别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洪武十三年正月,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之后下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想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如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1)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在军事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做法?
(2)材料二中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谁?他的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依据材料三说明设立军机处的背景及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
方式
唐朝
唐太宗把 ① 嫁给松赞干布?
和亲
元朝
在中央设置 ② 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设置机构
③ ?
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叭,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 ?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设置机构
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意思是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写出①②③④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的事例一例,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写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并列举一例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的史实。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这个主题的感悟。
20.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四: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五:“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是指什么?其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时期有两位高僧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3)材料三中“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与哪一科技发明息息相关?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明朝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明朝的“海上远征”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5)材料五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其影响。
(6)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说说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的变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明朝统治者为了强化专制主义集权统治,设立了厂卫特务制度。清朝时期政治上加强专制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标志着皇权统治已经达到了顶峰,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这些都体现了皇权的加强,由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专制统治的加强,B项正确;ACD三项都具有片面性,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解析】
【详解】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项正确;ABD都是加强专制主义制度的表现,但不是达到顶峰的标志,排除。故选C项。
3.D
【解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D项正确;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是明初在地方实行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A项;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厂卫特务机构都是明朝初期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故选D项。
4.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有利于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时期实行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了君权。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图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A项;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秦朝相关,排除C项;秦朝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解析】
【详解】
材料表现清军将领对于西方展示火器并不感到稀奇,说明当时清政府持有盲目自大的心态,认为中国事事均在西方之上,A项正确;清代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科技发展与世界脱轨,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清代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字狱”,但并无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军队武器逐步落后于西方,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清朝对出海贸易商船的载货量有严格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都是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清朝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具体表现,没有体现重农思想、防范外来侵略或者专卖政策,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中,只保留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差动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C项正确;广东属于省份,不是具体地点,排除A项;上海和武汉均不是闭关锁国政策中与外国通商的口岸,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有助于加强皇权,是皇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项正确;材料与内阁的职能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清朝没有宰相,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详解】
分析题干“有人诬告‘维止’二字是把雍正的头砍掉。于是雍正下令将查氏革职问罪。结果,查嗣廷在狱中冤死”可以看出,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推行严刑酷法政策,排除A项;清朝时期没有实行言论自由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推行科举选官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
【详解】
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讨论,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据题干关键信息“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雍正七年始设军机房,十年改称军机处”可知,能够被认定的共同的历史事实是军机处设于雍正年间,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军机大臣年表》”没有体现因西北战事而设,排除C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上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国内外危机重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政府断然拒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A项正确;列强的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采取多种措施巩固边疆,使中国成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体现了“夕阳无限好”;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体现了“只是近黄昏”,D项符合题意;“夕阳无限好”指的是清朝社会较好的一面,所以“西方侵略威胁国家安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地方分裂割据严重与清朝无关,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等形式下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军机处没有实权,只是为皇帝服务的辅政机构,一切听从皇帝的安排。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办事严谨而且保密,排除A项;军机处和宰相职权不同,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军机处权利较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解析】
【详解】
材料图片分别是锦衣卫、戚继光像、金瓶掣签和军机处。锦衣卫反映的是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戚继光抗倭反映了反抗外来侵略,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军机处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这些都反映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项正确;只有戚继光与中外交往有关,排除A项;只有锦衣卫和军机处反映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只有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对雍正‘合法继位说’提出质疑”“有一定的可靠性”说明史料的发掘会促进历史研究学者的争论,这种争论有利于拓展历史研究的视角,B项正确;西方文献史料的记载并不一定接近历史的事实,排除A项;后期的学者研究也不一定比传统观点可靠,排除C项;历史解释也一定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是逆转”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面临外国的入侵,如荷兰殖民者窃据台湾、倭寇骚扰沿海地区,另一方面统治者的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转变为封闭,先后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因此抵御侵略与有限的对外交往相交织,C项正确,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虽然严格限制中央贸易和交往,但并非完全断绝中外贸易,如鸦片战争前夕允许广州一口通商,排除B项;明清时期我国并非对外侵略,而是面临外国侵略的骚扰,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敢出界者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海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严控中外联系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D项正确;避免海难发生,杜绝西方思潮,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防止鸦片走私开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乾隆年间”,排除B项。故选D项。
18.(1)北宋;设法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明太祖(或朱元璋),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背景:雍正时由于要向西北用兵,而内阁并非地处机要,恐泄露军事机密,于是在隆宗门内另设军机处。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3)不断加强。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在中央,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材料一中的现象发生在北宋;当时为强化中央集权,统治者在军事领域设法剥夺高级武将的军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的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
根据材料二“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想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因此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明太祖(或朱元璋),他的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由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如直缮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军机处的背景,是雍正时由于要向西北用兵,而内阁并非地处机要,恐泄露军事机密,于是在隆宗门内另设军机处。雍正时期,军机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皇权达到顶峰。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9.(1)①文成公主;②宣政院;③清朝;④册封。
(2)和好事例:澶渊之盟(或宋夏议和,宋金议和等)。影响:和好有利于双方边境安宁。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等。
(3)原则:尊重民族传承(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史实: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册封达赖喇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等。
(4)感悟: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围绕主旨谈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把①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采取的是和亲的方式。元朝时在中央设置②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采取的死设置机构的方式。③清朝时,顺治第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设置机构,采取的④册封的方式。
(2)
据材料一,两宋时期和好实例如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议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双边边境安宁,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等。
(3)
根据材料三“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可知,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守的原则是尊重民族传承;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史实有: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册封达赖喇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等。
(4)
综合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民族和睦,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法治,民族之间友好交往,共同发展;民族平等团结,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族共同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是民族关系的不变主旨。
20.(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开放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3)指南针。市舶司
(4)郑和下西洋。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和发展,必须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只会导致愚昧和落后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可知这条道路是指张骞通西域之后开通的丝绸之路。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依据材料二“……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可知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息息相关。宋朝为了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
(4)依据材料四“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可知是指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明成祖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依据材料五:“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可以体现了清朝实行严格限制中外贸易交往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该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政府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6)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转向封闭,开放有利于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封闭导致国家的闭塞。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由此得出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和发展,必须要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只会导致愚昧和落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