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编号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须在答题卡上的对应处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沙滩文化”研究
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指出,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为沙滩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为沙滩文化作出了重要铺垫;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是沙滩文化的直接前奏。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黄万机认为,郑、莫、黎三家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坚持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穷理居敬;力行“敬恕” 之道。刚强不屈、廉正正忠贞的品骨,待人宽厚、民胞物与的高风,就是沙滩文化的灵魂。贵州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龙平久对黔北易学与沙滩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分析了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周易》的治易模式。省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梁茂林对沙滩教育模式作了介绍和探讨。遵义师范学院教授黎铎对沙滩文化衰落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在经济观念上,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使沙滩文化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是沙滩文化衰落的原因。
这些专家学者还到遵义县沙滩村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这些专家学者对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但不容讳言,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有改动)
1.从原文看,下列对“沙滩文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滩文化与明末播州改土归流,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清初黔北地域文化的融聚成型,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B、沙滩文化仍继承了以仁为本,以修已为务,以中庸为归的儒家正统思想。
C、沙滩文化由于地域边缘的处境,交通阻隔、信息闭塞,始终处于文化边缘的地位。
D、沙滩文化与黔北易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郑珍、莫友芝、黎庶昌都是儒家正统思想的躬行实践者,是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
B、黔北易学代表人物肖光远从文字学的视角解读了《周易》的治易模式及对沙滩文化的影响。
C、沙滩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民间文化立场的二重性,使坚守节操演变为固执己见,不趋时、不媚世蜕化为对亘古未见的新思想、新思潮盲目斥拒。
D、这些专家学者认为,对沙滩文化的研究范围还相对狭窄,研究对象也尚须拓宽,研究方法也待改进。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明末播州改土归流促成的文化勃兴,没有南明时期文化精英萃集而形成的多流汇聚局面,沙滩文化就绝对不可能出现。
B、由于始终固守小农经济思想,而脆弱、贫穷的小农经济,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必然导致沙滩文化衰落。
C、因为这些专家学者亲自参加了沙滩文化旅游节,参观了黎庶昌故居,所以对沙滩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D、这些专家学者只有对沙滩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才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拓展了学术视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刺秦王》节选)
4.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微太子言 微:没有、不。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匣子
5.在下列各组中,画线的两个词,其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虏赵王,尽收其地 吾其还也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焉用亡郑以陪邻
C.驰往,伏尸而哭 夜缒而出,见秦伯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3分)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晚望 郑珍①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②。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注释:①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遵义沙滩人,晚清著名诗人和经学大师,著有《巢经巢诗集》、《仪礼私笺》等著作。②“向晚、悠然”两句:黄昏时候,走在古道上,沉浸在远古时代的闲适、清雅景色之中。向晚,傍晚。太古,远古、上古。
8.这首诗的颔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很巧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5) ,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6)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该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C.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海市蜃楼,这是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D.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取出、贮存、处理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实物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
B.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较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C.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在实际上就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D.我们虽然埋葬了別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同学们,愿这套教科书能 , , , 。
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帮助你们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④从而为你们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①②
15.请从以下7个流行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60字。(5分)
舌尖上 “元芳,你怎么看?” 最美 中国式
正能量 鸭梨山大 接地气
16.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11分)
写作(本大题60分)
17.下边是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时讲的一个故事,读完后请按要求作文: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结果,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便轰然坍塌了。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以“惩罚”为题,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D2.A3.C4.D 5.C6. B
7.(1)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用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那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评分要点:“揕”、“见”、“陵”,各1分,全句语意对且顺畅2分。)
(2) 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要停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 (评分要点:“所以”、“俱”、“迟”,各1分,全句语意对且顺畅2分。)
8.“收”和“出”。(2分)“收”字,将碧云拟人化,把碧空之中隐没的鸟儿,说成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出”字,也是拟人手法,把田间穿行劳作的农人,说成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这一“收”一“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3分)(意思答对即可)
9.抒发了作者心系百姓、感叹民生疾苦的悲愤之情。(3分)(意思答对即可)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以乐衬哀)或反衬的表现手法。(3分)
10、(1)虽九死其犹悔 (2)青青子衿 (3)暧暧远人村 (4)渺沧海之一粟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等闲识得东风面
三.实用类文本阅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1)【答案】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和E不给分
【解析】
A从文中的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些信息,两个人相同的特征是有“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而结论是相同的“引发了很多猜测”。但是我觉得作者写着两个人物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个引出另一个,还在于他们停滞性质的不同。所以这项理解虽然正确但是还有欠缺。
B项中的信息“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是不合原文文意的:“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不是都被证明不能成立。其余信息应该是正确的。
C 项达尔文观点的确立是长期的“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而不是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
D 项“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这项信息应该是正确的,对这一细节的分析也是正确的。
E 项这项理解是错误的,作者公正的评价了达尔文拖延出版的原因,是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
(2)【答案】①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②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回危及自己的前途的事业;③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回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文章在解说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推迟发表的原因在文章的第④⑤⑥三个段落,在这三个段落中可以抓到作者的主要观点,从中抓住关键的词语和语句,加以整合,就可以找到答案。
(3)【答案】①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②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点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③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限局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每点2分,共6分)
【解析】联系语境,文章的第⑦段和相关的语境④⑤⑥段加以理解。这场革命温和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从这两方面看,可以联系到拖延的的目的和原因来理解。
(4)【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
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联系文中相关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答题。
【思路分析】 题目开放为考生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但是也容易走入误区,就是答题过于主观化,要避免答题主观化,要注意依据文意解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C,应为“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是指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13.B,A项“取出、贮存、处理”应为“贮存、处理、取出”;C项“像只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就是斟酌文字的分量”换位;D项“虽然”应在“我们”前,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样。
14.C
15.(略)合理就得分。
16.【答案】
【解析】可从小孩的角度也可从妇女(或妈妈)的角度,只要围绕“情深”书写,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鲜明生动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