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导读读前五回(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导读读前五回(课件2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1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红楼梦》导读
读前五回之神话 解判词曲文深意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楼梦》第一回
一、课前自主阅读
1.精读第一回“石头补天”“绛珠还泪”的神话故事,梳理故事的主要对象、命运遭际、人生感慨;并以“《红楼梦》神话故事探源”或“《红楼梦》神话故事里的奥秘”为主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不少于200字的学习小成果。
一、课前自主阅读
2.精读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判词、曲文,结合注释尝试理解其隐喻意义;并以“小曲词,大文章”为主题,选择一两首判词或曲词撰写读书笔记。
二、精读:“石头补天”“绛珠还泪”
活动1:圈点词语,标出主角,同桌试讲神话故事。
要求:反复阅读两则神话,标出故事的主角,圈点对神话主角进行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描写的关键词,体会其心理特点及情感特点,然后试着将故事讲述给同桌听。
梳理探究
梳理1:精读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神话故事。
提示:要求梳理石头的来龙去脉,并能分不同阶段筛选叙述石头重要经历、生活地点、人际关系、命运遭际、性情心理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在梳理的基础上思考石头和贾宝玉之间的关联。
(1)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2)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梳理探究
(3)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4)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梳理探究
(5)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
(6)……竟不如我半世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神话 主要形象 特征 情感 际遇 隐喻义
石头下凡 顽石 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无材;鲜明莹洁的美玉,扇坠大小,可佩可拿 怨叹,悲号惭愧 经女娲炼成; 补天而不堪入选,被弃 隐喻贾宝玉无材兴家济世,下凡后将生活于钟鸣鼎食之家,经历家亡人散双重悲剧
活动2:追根溯源,品味词语,小组探讨故事寓意。
(1)《红楼梦》神话故事探源
(2)《红楼梦》神话故事里的奥秘
“顽石”?
“美玉”?
“神瑛”?
有何异同?
分别道出宝玉什么特点?
活动2:追根溯源,品味词语,小组探讨故事寓意。
联系:“顽石”“美玉”“神瑛”同为“石”。
但是,“顽”“美”“神”则赋予了石头不同的特点。
“顽石”,“无材补天”;
“美玉”,“鲜明莹洁”;
“神瑛”,“甘露之恵”。
从材用看,贾宝玉无补天之材,也无济世之用,正是“无材补天的顽石”。
从容貌看,贾宝玉清秀英俊;从品德看,君子往往比德于玉,贾宝玉高洁温润的品格正如“鲜明莹洁”的“美玉”。
从情性看,贾宝玉对女性尊重体贴,犹如以“甘露之惠”滋养“绛珠仙草”。
“绛珠”?
“还泪”?
精读:“石头补天”“绛珠还泪”的故事
梳理探究
梳理2:精读“绛珠还泪”的故事
提示:要求梳理“绛珠还泪”这一神话的主要内容及不凡意义,理清神话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思考这一神话对于宝黛爱情及黛玉性情的隐喻意义。
(1)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仙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梳理探究
梳理2:精读“绛珠还泪”的故事
(2)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故事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记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按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暗用鲛绡之典故 尺幅鲛绡难拂拭,叫人焉得不悲伤?(第三十四回) 典故链接: 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 珠:眼泪,珍珠,晶莹剔透,满含感恩酬报之深情。 暗用鲛人泣珠的典故,映衬了宝黛之间是情感的施与和酬报,冲破了世俗礼法,抛舍了物质利益。
明用湘妃竹典故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第三十四回) 探春: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第三十七回) 泪:为舜的逝去深感悲痛。
预示宝黛终究会分离,黛玉会因为担忧宝玉而终日哭泣,泪洒翠竹。
“绛珠还泪”神话探源
神话 主要形象 特征 情感 际遇 隐喻义
绛珠还泪 神瑛侍者 行为:日以甘露灌溉 甘露:纯洁,利于万物,上善之德、体贴之情的象征。 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赤瑕宫神瑛侍者 贾宝玉仁爱,善良体贴,不计回报
绛珠仙子 绛珠草;修成绛珠仙子,缠绵不尽;下凡酬报,还一生眼泪 眼泪:晶莹剔透,伤感哭泣,纯洁深沉情感的凝聚。 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草;修成绛珠仙子;下凡酬报还泪 林黛玉柔弱,多愁善感
绛珠,珍珠或泪珠,血泪,预示宝黛之情是纯洁高尚的儿女真情,最终是悲剧结局
三、略读: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活动3:选读判词,领会设谶手法,理解隐喻意义。
香菱(英莲,秋菱)
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提示:图画法,别名法,隐喻法,评述法,拆字法,讳饰法。
薛宝钗,林黛玉
又去取那“正册”看时,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提示:图画法,拆字法,谐音法,用典,隐喻法,评述法
三、略读: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活动4:选读曲文,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深藏意蕴。
《红楼梦》曲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提示:这首曲词以贾宝玉的口吻。“都道”与“只念”唱出封建家长制与个人自由爱情之间的强烈冲突。“空对着”写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终不忘”写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意难平”写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执着,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否定。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提示:“食尽”比喻贾府的衰败,“鸟投林”比喻人物由聚而散,“干净”指繁华成空、万境成幻。这首曲子总结了十二支曲子,对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终将由盛而衰的命运,对众女子最终将由聚而散的命运,作了预示。
活动5:小组互动,我来评说“小曲词,大文章”。
重读判词或曲文,然后以“小曲词,大文章”为主题,写阅读心得。
活动6:探究文本,理解人物,了解神话寓意
思考:警幻仙姑为什么引宝玉前来太虚幻境?
提示:“警幻”,警示世人,痴情为幻。宁荣二公希望宝玉“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以入正道。
贾宝玉重情,一生以“体贴”为上,而家族却期望他学习孔孟思想,走科举兴家、经世济民之路,他的思想理念与家族期望之间有矛盾冲突。
课后阅读任务
1.阅读第六回至第二十回。
2.绘制贾府人物关系表,绘制甄士隐、贾雨村命运起伏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