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
金陵古城,咱们现在叫南京,这个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更替。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1700多年啊,使得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中国文化史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南京城市徽标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我们的前辈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这古迹的不朽篇章。特别是在晚唐,六朝繁华褪尽,王气无存,冷寂而萧条,留给唐代诗人们是太多的思考与感叹,你看那刘禹锡写道:
山为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一切都是眼前之景,一切又都带着历史的回音,昔日的繁华,今天的冷清。历史的变迁、王朝的兴废,无限的感慨都包含在其中了。
王安石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手法。
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 。
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作者简介
王安石
1021-1086
▲南京城市徽标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写作背景
诗文品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便引起了满怀愁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世途之坎壈,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起涌上心头,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
词作评价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古今词话》
▲周汝昌
问题探讨
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问题探讨
上阕: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阕: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王安石
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问题探讨
叹
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王安石
问题探讨
因何而“叹”?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词的上阕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品景
问题探讨
温故知新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品景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俯仰结合
色彩鲜明
问题探讨
温故知新
品景
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怨恨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
领起
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描摹金陵的壮丽秋景,暗含萧索之意。
问题探讨
品景
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比喻,远观全景描写
近观具体景物描写
色彩对比鲜明
动静相生
问题探讨
“叹”些什么?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谩,同“漫”,徒然
对千古以来文人骚客登金陵山川的作为,词人持怎样的态度?
悟情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 《阿房宫赋》
问题探讨
悟情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党项、交趾、契丹、西夏就先后多次袭扰北宋边城,王安石入仕及当政期间,契丹、西夏、羌人、交趾更加频繁地屠城掠地,给北宋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北宋的冗官冗兵非但抵御不了少数民族的袭扰,反而加重了国家财政危机。政府的妥协退让,又使官僚、豪强、大商人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造成了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以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北宋江山的风雨飘摇已见端倪,统治阶级却还被表面的繁华强盛欺骗,整日价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王安石怎能不忧心如焚?
悟情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结尾典故蕴涵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听到诗人的呐喊了吗?
悟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翁之怒不在女,在乎荒淫之朝廷。
怀古词特点总结
怀古实为伤今。
内容上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结构上一般是先写景,后议论抒情。
手法上多用典或化用诗句,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搜集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中出现的所有的怀古诗词,并把它们按照情感类型分类。(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