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29 16: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郑州市智林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根据已学知识,回答5~6题。
5.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6.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臭氧层破坏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2008年11月2日报道,截至11月2日上午8时,经地方政府、当地驻军紧急救援,西藏山南历史罕见暴雪灾害中被困的3 000余名群众已有2 500多人被转移,另外500多名受困群众已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据此完成7~8题。
7.雪灾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电子地图
8.上述灾情统计和汇总分析评估主要是依靠(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9.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
10.下列行动有利于亚马孙雨林保护的是( )
A.修建贯穿亚马孙雨林的公路 B.移民亚马孙平原
C.吸引国外投资在此开辟肉牛牧场 D.建立自然保护区
11.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表示我国煤炭保有储量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读图回答12~13题。
12.地区①中煤炭产量最大省区的简称是(  )
A.豫 B.晋 C.陕 D.内蒙古
13.六盘水煤矿、平朔煤矿、哈密煤矿的分布地区代号依次是(  )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14.下列各种能源中你认为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制造的“煤变柴油”
C.煤层中的煤层气 D.海洋潮汐能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5~16题。
15.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山西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市场需求萎缩
D.结构单一,产业链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6.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读下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8.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据此完成19-21题。
19.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简称,下同)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流域的综合开发
C.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20.TVA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措施是
①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调整农、林、牧业结构 ③恢复治理采矿区的土地生态 ④建立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中新网2010年2月24日消息:截至2009年底,西气东输管道安全运行2 284天,累计输送天然气659亿立方米,110多座城市,3 000多家大中型企业,2亿多人口从中受益。它在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完成22-23题。
22.西气东输有利于我国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是因为
A.天然气是无污染的能源 B.天然气可完全替代煤炭
C.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能源 D.可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量
2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D.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25.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 D.第三产业发达
读我国某地区重要产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12),完成26~28题。
26.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资源指向型和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
B.轻重工业和农业都比很发达
C.加工工业水平高,精细产品比重大
D.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均衡
27.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
B.土地资源开发过度,农业开发潜力小
C.农业生产率高,商品率高
D.农业生产分散,生产比较粗放
28.有关解决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困境的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图13),据此完成29~30题。
29.据图判断,为了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应使安装发电装置的风塔高度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海洋和陆地上相同
D.无法判断
30.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 ②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 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我国耕地面积北方大于南方,而单产却低于南方,其主要原因是 。
(2)图中甲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可能是 、 。
(3)乙地种植业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 ;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32.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资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拥有5 800千米的海岸线,近20个大中城市,数千家大中型企业,60多个大小港口。
资料二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略图(图17)。
(1)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 。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技术
劳动力
试比较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运输、技术、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的相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33.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乙。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分)
答案:
1-5 CCADB 6-10 BABBD 11-15 ABADD 16-20 ADDAA 21-25ADBCB 26-30ACBBA
31.(共12分)
(1)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2分)
(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甲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分);人口增加,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耕地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2分)
(3)光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 水分不足(2分)
32.(共、10分)
(1)水资源缺乏(2分) 南水北调工程 (2分)
(2)(6分)
长三角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
相同点
运输
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2分,仅答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得1分)
技术
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分,仅答技术力量雄厚得1分)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1分),素质高(1分)
33(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A地降水量大(2分)。 原因:A地距海更近,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或B地距海远,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2)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任答两点得2分,每点1分)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或地势平坦开阔);黑土肥沃等。(任答两点得4分) (3)不合理。(2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2分) 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