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09: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壶口瀑布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抓住黄河壶口瀑布的特征写景寄情的方法。
3.领悟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壶口
(清·崔光笏hù)
禹功疏凿最先径,
一线奔流若建瓴。
石堑横分薄烟雾,
天瓢倒海吼雷霆。
积累字词
1.涛声如雷 汩汩(gǔ)如泉 潺潺(chán)成溪
哀哀打旋 如丝如缕(lǚ)
2.千军万马 震耳欲聋 深不可测 轰然而下
乘隙而进 折返迂(yū)回 钻石觅(mì)缝
3.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 挟(xié)而不服 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 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
瀑布美景——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作者游览了几次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
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
(一)雨季中的壶口瀑布
作者是如何描绘雨季壶口瀑布的景象?从哪些角度描绘或者使用什么手法?给人什么感受?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听觉角度 比喻,写出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视觉角度
3.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听觉角度
感受:惊心动魄、声势浩大
(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文章第三到第五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景象?圈画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体会一下表达效果。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比喻、拟人,写出瀑布的波涛汹涌、波澜壮阔。
2.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比喻、拟人,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碎成点碎成雾。
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拟人、比喻,水流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出路,成为泉、溪,展现柔的一面。排比,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4.这些如铁似刚的顽物竞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比喻、侧面烘托写出河水的坚韧。
感受:雄浑壮阔、刚中带柔
四、表达深情——讨论探究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课文,这黄河之水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能体会出作者特殊的感受吗?
1.想到了人: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2.想到了民族精神: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寓情于景
博大包容的胸怀
议论 抒情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
但宁折不弯、勇往直前。
五、深思哲理——品读领悟
让我们一起朗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黄河的伟大性格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联系?
民族精神: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
黄河伟大的性格: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拓展延伸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经风雨变迁,正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庚子伊始,突遭寒流,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的白衣天使、“基建狂魔”向光而行,用希望去温暖前行的路,用真心去照亮黎明的黑暗,他们的博大宽厚、柔中带刚,必将迎来向阳花开、万里春光。
拓展:同学们,请你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文学评论家林非认为:最为理想的散文作品,应该具有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最能够触发读者长久的感动的,二是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三是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思考的,四是最能够在艺术技巧和语言文采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散文家梁衡先生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他倡导的“事、情、理”的散文境界,正是对散文最伟大的追求。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