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57000122555003.8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1.(2021·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在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是(???????)
A.安徽省 B.江苏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2.(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如下图是中国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示意图,导致图中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崛起 D.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置
3.(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公私合营 C.发展乡镇企业 D.加强宏观调控
4.(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推行单一的公有制 D.废除国有制
5.(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B.发展乡镇企业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2021·广西玉林·八年级期中)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7.(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幅度最快时期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
8.(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开学后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展示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点课题研究成果,小明同学向同学们展示了“包产到户”“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等资料并加以解说。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经济体制改革
9.(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改革,被形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改革措施照搬农村改革措施 B.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打下基础
C.城市改革引领农村改革 D.农业的发展全面超越城市建设
10.(2021·广西崇左·八年级期中)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11.(2021·广西北海·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3.(2021·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4.(2021·广西北海·八年级期中)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15.(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在农村改革的影响下,城市开始积极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招商引资 D.对外开放
16.(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2021·广西防城港·八年级期中)“经济的僵化是因为没有把政府和经济企业当作独立的实体分开,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太严。对商业活动、价值规律与市场因素之间的正当关系的忽视引起了一系列失衡,这些失衡必须予以调整。”基于这一认识,我国
A.经济改革开始起步 B.对外开放迈出步伐 C.国企实行政企分开 D.一国两制正式实践
18.(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在大良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A.《伦教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勒流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C.《大良民信双皮奶厂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北滘美的公司建成投产,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19.(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20.(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2021·广西崇左·八年级期中)“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赎买政策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三大改造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出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地区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23.(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24.(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年份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二???安徽凤阳花鼓唱词: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期)二、“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60年与1950年相比农业生产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是指农村改革中采取的哪项政策?结合材料分析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可照抄原文)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26.(2021·广西崇左·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52.8
43.5
轻工业
29.6
29.2
重工业
17.6
27.3
材料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好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赶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运动。—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1968年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四???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的向你们伸手要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的现象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计划?
(2)材料二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凤阳农村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样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说明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怀揣冒昧,大胆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是如何实现的?
(5)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既有成就又有失误,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27.(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几年时间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以及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出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中国人民吹响了国家工业化的号角。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 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冲锋在前,在改善生活的同时,闯出一条新路子, 创造出强国富民的新制度.……过去经济模式的弊端是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材料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时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有何特点?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3)材料三中“强国富民的新制度”指的是什么?为了分配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新时期我国实行了怎样的分配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中共中央开创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时政,举一例说明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举办盛会、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具备雄厚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28.(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2021年是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央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之年,下面重温不同时期党在农村的政策变化。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这一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材料四:“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以上摘自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了第二种梦想?梦想实现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材料四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出现变化来源于哪一政策的推行以及该政策有什么影响?。
(4)如今国家实行“乡村振兴”计划,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了解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9.(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给农民添置耕牛和农具等,动员农民生产。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下教材
材料二???如图是我国 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 500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1月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分析1950年的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历史性变革?
(2)材料二的示意图反映了什么情况?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不搞私有化”最早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措施。写出“土地承包”最早出现的地方及相应的制度。随着这种制度的推进,农村哪一种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
30.(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棉花总产量
1950
13213
69.2
1951
14369
103.1
1952
16390
130.4
材料二???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后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99%,老百姓唱到:“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罢陈粮烧陈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业产量的变化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当时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的做法后来被中央制定为什么政策?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该政策起到什么作用?
(4)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1.(2021·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发展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新中国建立后,国家特别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起步】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神奇逆转】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建设成就(部分)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2)材料二的建设成就与我国政府采取的哪一重大举措有关?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改革发展】
材料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点。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实行了什么制度?
(4)综上所述,请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32.(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随后,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材料三???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定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年土地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
(2)材料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根据材料回答该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3)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并请你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题干“改革开放中,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的省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是第一个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A项正确;首先进行农村改革的省份不是江苏省、江西省、湖南省,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2.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就已经开始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这种经济方式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变革是在1992年以后,在城市进行的深化改革,排除A;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崛起属于企业改革,与农业不符,排除C;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置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D。故选B。
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符合题意;实行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B;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排除C;加强宏观调控不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排除D。故选A。
4.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可知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人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人就多,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因此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选项B符合题意;公私合营与三大改造相关,A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正确;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中共十七次代表大会对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排除D。故选B。
7.D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信息可知,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97年以后的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D符合题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1978年,A不符合题意;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1985年,B不符合题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业展开,推行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背景下,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形式是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D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与“包产到户”不符,A排除;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与“增强企业活力”不符,B排除;民主与法制建设题干中没有涉及,C排除。故选择D。
9.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取得成就后,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被形容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B符合题意;城市改革主要是建立现代制度,农村改革措施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城乡差别还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79年11月、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可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A符合题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开始、197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形成,故BD不合题意;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与题干无关,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D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①④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选D。
1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79年农村实行改革,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4.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绑”就是迫切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项正确;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与“请给我们松绑”不符,排除C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
15.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A项正确;“政企分开”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项排除;“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措施,不是体制改革,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D项排除。
16.D
【解析】
依据题干“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即进行改革。结合课本所学可知,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②③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④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表述不全,排除;故选D。
17.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经济的僵化是因为没有把政府和经济企业当作独立的实体分开,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太严。对商业活动、价值规律与市场因素之间的正当关系的忽视引起了一系列失衡”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我国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国企实行政企分开,C项符合题意;A项经济改革开始起步从农村开始,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迈出步伐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排除;D项一国两制正式实践与香港、澳门回归有关,排除。故选C。
18.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D符合题意; 1958年兴起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兴起大炼钢铁、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的内容,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抓住题干关键词“1984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9.A
【解析】
依据题干“1984年、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体现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我国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A符合题意;为企业包销产品不符合改革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C不符合题意;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企业全面私有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更为迅速。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会后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C项正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故选D;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经济特区的建立,不属于多元的经济结构体,排除B;三大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符合“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排除C。
22.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徽和四川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B项正确;安徽不是山区,不吭呢是山川俊美,排除A项;安徽不是革命老区,排除C项;安徽也不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变化,使得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故D项正确;“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体现的是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抗战后的重庆谈判,A项错误。“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项错误。“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体现的是人民公社的建立,大办公共食堂,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本题需要结合对联的含义进行分析,分析对联的含义的时代背景,找到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对联。
2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认识。1953年——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因此说大家都散伙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5.(1)变化:农业生产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破坏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一“1960年粮食产量为1435亿斤,1957年粮食产量1950.5亿斤”可知1960年与1950年相比农业生产下降;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使生产遭到破坏。
(2)政策:根据材料二“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结合所学可知“大包干”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可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等方面回答。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从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方面回答获得的启示。
26.(1)发展计划:“一五计划”(或者第一个五年计划)
(2)运动:“大跃进”;特点:高速度或者“以钢为纲”;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
(3)变化:由原来的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困苦转变成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原因: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局面: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生产活力;(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权: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如何实现: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
(5)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解析】
(1)发展计划: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促进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
(2)运动:根据“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得出“大跃进”;特点:根据“以钢为纲”得出高速度或者“以钢为纲”;消极影响:结合所学,从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等分析总结。
(3)变化:根据“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概括的出由原来的粮食产量低、人民生活困苦转变成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原因:根据“大包干,就是好”得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局面:根据“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得出国家管得太多,太死;根据“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得出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生产活力;权:根据“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分析得出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如何实现:根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从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经营责任制等分析总结。
(5)启示:综合材料,可从经济政策要符合基本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角度分析总结。
27.(1)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任一点即可)
(2)1957-1960年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或自然灾害严重(任意一点);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勿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等等(任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如:战略发展目标: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投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等;主办国际盛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上海举办41届世界博览会、北京张家口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应对突发事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几年时间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以及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出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中国人民吹响了国家工业化的号角”可知反映了建国初期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于1953-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57-1960年处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于1958年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结果造成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1966-1971年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国家陷入严重内乱,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57-1960年的教训有经济建设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1966-1971年的教训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避免人为夸大阶级斗争等。
(3)根据材料三“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冲锋在前,在改善生活的同时,闯出一条新路子, 创造出强国富民的新制度……”可知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田到户,从而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根据材料三“……过去经济模式的弊端是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可知为了分配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新时期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结合时政,战略发展目标方面: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构想以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投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等;主办国际盛会:2008年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41届世界博览会、北京张家口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主办权、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主办权;应对突发事件:2020年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等。
28.(1)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写走合作化道路、走集体化道路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4)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农村的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等(言之有理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依据土改的性质从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回答。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走集体化道路;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3)依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材料“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大包干),自负盈亏,揭开改革序幕。后来,我国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的权、责、利紧密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4)本题属于启示类型试题,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农村的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等。
29.(1)分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情况: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变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3)措施:进行三大改造(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地点:凤阳(或小岗村、安徽)。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乡镇企业。
(4)经验: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业政策;改进农业工具和技术;积极推进改革,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0年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不搞私有化”最早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措施是进行三大改造。土地承包最早出现的地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这一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提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从而使得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了。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业政策;改进农业工具和技术;积极推进改革,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等。
30.(1)事件:1950年土地改革;变化: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宪法规定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事件:三大改造中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启示: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1)历史事件:通过表格分析可知,从1950年至1952年粮食总产量和棉花总产量都在不断增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所有制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可知其政策为宪法规定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事件:根据材料中的“私营企业在1956年后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3)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启示:本题可以从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等角度去谈启示,如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31.(1)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工业。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重视三农问题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可知,建国初,虽然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说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
根据材料可知,50年代成就都是在1953—1956年间取得的,此时正值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由此可知,这一系列建设成就与我国政府采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从成就的具体内容看,煤矿、发电机设备、汽车制造、喷气式歼击机都属于重工业领域,体现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3)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指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的“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工业和农业发展方面分别采取的一五计划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农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商业,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建康发展;从我国改革先从农村开始,说明了国家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以我们要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
32.(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共同之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
【解析】
(1)根据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可知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可知土地改革的背景: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根据材料“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可得出土地改革的背景: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根据材料“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据的变化与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材料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三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知共同之处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