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9100124968003.9对外开放练习题
1.(2021·广西防城港·八年级期中)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2.(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设立经济特区。最初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几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开放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D.建立经济特区
4.(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设置的,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新飞跃的是(???)
A.山东半岛开放区
B.珠江三角洲
C.上海浦东新区
D.广东沿海开放区
5.(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海南博鳌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坚定地表示:“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世纪末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浦东新区 C.海南 D.雄安新区
6.(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中)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2001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17年
7.(2021·广西梧州·八年级期中)21世纪,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D.加入关贸总协定组织
8.(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句话概括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
A.背景 B.条件 C.作用 D.格局
9.(2021·广西北海·八年级期中)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10.(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深圳和浦东都是沿海城市 B.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C.雄安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D.深圳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90年代
11.(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经济开发区 C.收回香港、澳门 D.开发浦东
12.(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13.(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90年代设立,已经发展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珠三角开放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雄安新区
14.(2021·广西梧州·八年级期中)王娜同学在百度引擎中输入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等字眼,那么可以搜素到的网页可能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新区
D.沿海港口城市
15.(2021·广西贵港·八年级期中)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浦东新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立雄安新区
16.(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1984年中国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把大连、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其中位于广西的是
A.北海 B.南宁 C.福州 D.桂林
17.(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在2001年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标志着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始
C.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D.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8.(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9.(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什么阶段?
(2)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
(3)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加快以什么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党又提出什么经济改革政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5)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20.(2021·广西防城港·八年级期中)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创造奇迹、铸造辉煌的历史。奋斗不息,改革不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老18岁。
——全国第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协议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材料三???2016年3月8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
材料四???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材料一中“协议”体现了什么地方农民的首创精神?“分田到户”后来发展成为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3)对比材料二、三,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分析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变化。
(4)依据材料四,请说出中国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是什么?
21.(2021·广西百色·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40年来……海南5个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改革开放是党的哪次会议做出的伟大决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哪一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写出图中A、C所示的两个特区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3)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回顾中国的建设之路,你有怎样的认识?
22.(2021·广西防城港·八年级期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哪些严重失误?
(2)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此次会议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3)在农村改革中,我国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这项具体措施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请列举1980年我国兴办的经济特区,并写出兴办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3.(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场景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什么?1988年,我国增设哪个地方为经济特区?
24.(2021·广西河池·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为了建设新中国,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
——歌曲《东方红》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
——歌曲《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领导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取得了一些建设成就,请列举两例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上作出怎样的重大决策?
(4)材料四中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之后,这个圈不断扩大,使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怎样的格局?
25.(2021·广西贺州·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12月在北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
材料二???下图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材料三???邓小平说:“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材料二图中会议的召开起到什么用?
(2)材料二图中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分别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分析该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首先在哪两个省兴办了哪些经济特区(举两例)?并概括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措施是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立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A选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发生在经济特区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B项正确;综上分析可知,A项、C项、D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3.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指的是对外开放的起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始。故D符合题意。ABC晚于经济特区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故选D。
4.C
【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我国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进而迅速发展成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所以答案选C。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深圳是我国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B项浦东新区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C项海南是1988年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D项雄安新区是2017年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不属于20世纪末设立的经济特区。故选C。
6.A
【解析】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辟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B项正确;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项排除;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是在2008年,C项排除;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创始国之一,D项排除。故选B。
8.C
【解析】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兴办4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设立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材料中概括了经济特区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背景是指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排除A;条件是指经济特区设立具备的东西,排除B;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排除D。故选C。
9.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人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0.B
【解析】
根据材料“‘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的内容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了浦东和深圳是形成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关键步骤,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的体现,故选B;深圳是1980年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AD错误;迈出我国改革开放第一步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C说法错误。
11.A
【解析】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邓小平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故A符合题意;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排除BD;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排除C。故选A。
12.B
【解析】
依据题干“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改革开放又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又一重大举措。B选项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是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A选项不符合题意;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说法不准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而先进的国际物流港口,航空运输、铁路轨道运输、城际高速路共同建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使浦东距世界仅“一步之遥”,已经发展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批准海南建省并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1992年以来,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5.C
【解析】
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C符合题意;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排除A;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是在1985年,B排除;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D排除。故选择C。
16.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其中,位于广西的是北海,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所以选项A说法错误,排除A; 中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选项B说法错误,排除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选项D说法错误,故排除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所以此题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9.(1)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城市。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1)变革:根据材料“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促进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完成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点: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我国加快了以城市为重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4)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20.(1)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力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目的: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科学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从“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输出去”相结合。)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解析】
(1)根据材料“全国第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体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首创精神;“分田到户”后来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的优点是农民有力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得出我国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目的:根据“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得出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科学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根据材料二“吸引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得出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根据材料三“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物美价廉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得出“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从“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输出去”相结合)
(4)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得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21.(1)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88年;厦门;深圳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材料二图中A是厦门,C是深圳。依据材料一的“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回顾中国的建设之路,我得出的认识有: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中共十四大内容。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时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的位置和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归纳总结,得出认识。
22.(1)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具体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解析】
(1)失误:据材料“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大跃进”运动;据材料“……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可知,这是以平均主义“一大二公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2)会议:据材料“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可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指导方针: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具体措施:据所学可知,在农村改革中,我国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据所学可从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方面回答。
(4)经济特区: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兴办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作用:据所学可从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23.(1)开国大典;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西藏和平解放。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海南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知材料一所描述的场景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1988年,我国增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4.(1)毛泽东、邓小平。
(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基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等。(任意两点即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建立经济特区???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因此让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是毛泽东;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建设成就有:①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的建成;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原油和石油自给;③电子、原子能、航天从无到有;④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3)根据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因此“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4)根据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5.(1)引发了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决策: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主要内容: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两省:广东、福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目的: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起示范作用。
【解析】
(1)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决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在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目的:根据材料中的“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可知其目的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