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09:5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985500117094003.8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广东·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八年级期中)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2.(2021·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八年级期中)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3.(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中)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用写日记的方式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5.(2021·广东深圳·八年级期中)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按调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6.(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7.(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8.(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下列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农业合作社 B.农业集体化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0.(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期中)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的重大举措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成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八年级期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面对“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2021·广东韶关·八年级期中)“现代中国农村改革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现代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2021·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
③农民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 ④人民公社化时期毛泽东在河南视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5.(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④“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6.(2021·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雨露学校八年级期中)“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赞美的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国有企业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中)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18.(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20.(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八年级期中)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21.(2021·广东深圳·八年级期中)“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A.土地革命的作用 B.包干到户的成效
C.国企改革的意义 D.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22.(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中)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讲话使中国改革开放进人新阶段。“新”体现在
A.开始引进外资
B.创立新的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特区
D.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23.(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4.(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到境外上市 B.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取消企业的国有性质
25.(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八年级期中)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都散伙了”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坚持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但没有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这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
A.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式 B.放手市场去管理一切经济活动
C.市场和政府是对立的关系 D.有效发挥政府协调经济的作用
27.(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1992年,我国出现了一次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当时出现创业浪潮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全面展开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8.(2021·广东惠州·八年级期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综合题
29.(2021·广东清远·八年级期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第二阶段:有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哪两大运动?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 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
(5)上述材料说明了农村发展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30.(2021·广东·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六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建国后农村政策调整示意图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1)材料一宣传画中“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什么?B阶段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早稻、花生高产“卫星”真的是“一件大喜事”吗?请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与哪一政策有关?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31.(2021·广东茂名·八年级期中)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断、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32.(2021·广东·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从图1到图4,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1)结合图片内容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3.(2021·广东·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八年级期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采,中国共产党多次调整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材料三: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其完成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什么失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什么地方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4.(2021·广东·珠海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某校举行了“欣赏图片,感悟历史”的历史主题活动。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与图一同年发生的还有哪一件历史事件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 3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还有哪些行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图4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改革的两点建议
35.(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应对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毛泽东《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阳奎兴《深刻理解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分别指什么?
(2)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变局。请概括材料二中“党”的总任务。
(3)哪一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我们党引领人民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要求至少答出两点)
36.(2021·广东揭阳·八年级期中)经济政策影响国运。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在曲折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材料二: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以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请回答: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所有制方式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但无论哪方面的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经济体制全面展开,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ABC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3.D
【解析】
抓住材料中“1983年”及“分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改革经营分配方式,让农民有对土地的使用权。所以答案选D。
4.D
【解析】
1992年根据所学知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政企职责分开,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而不是集中在政府手中,企业拥有自主权,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D正确;综上所述ABC都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排除。故选D。
5.B
【解析】
①农民积极加入农业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年到1956年;②广大农民衷心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反映的是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到1952年;③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在1978年以后;④人民公社化时期,指的是1958年到1978年。因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6.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表述正确,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979年11月、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可知,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故A符合题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开始、197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形成,故BD不合题意;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与题干无关,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承包集体的土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大幅度上升,B正确;A是一五计划时期;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表现;D是1992年以后。故选B。
1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故D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成立农业合作社、建立人民公社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C
【解析】
考查点: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思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C符合题意;两次农村经济体制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ABD不合题意;ABD错误。综上故选C。
12.C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①②正确;实现“中国梦”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④正确;“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排除。故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3.D
【解析】
考查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思路:抓住题干关键词“现代中国农村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可知,该题主要表述的是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950—1952年进行,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排除;B项属于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是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排除。故选D。
1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1953—1956年,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土地改革法是1950—1952年,农民领取包产到户的合同书是1978之后,人民公社化时期指的是1958—1960年。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解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的是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口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反映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是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口号,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6.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目中的“凤阳”等词语是关键,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运动使农民受到伤害;C选项是企业改革;A选项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均排除,故选D。
17.B
【解析】
题干的“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反映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长,这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故B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的说法错误,排除A;河南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在题干数据中不能体现,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80年之前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B。
1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①排除;土地改革不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②排除,所以排除ABD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③④符合题意。故选择C。
19.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属于公有制,A理解错误,符合同意;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B理解正确,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C理解正确,排除;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D理解正确,排除。故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上的区别。
2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变化,使得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故D项正确;“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体现的是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抗战后的重庆谈判,A项错误。“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项错误。“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体现的是人民公社的建立,大办公共食堂,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本题需要结合对联的含义进行分析,分析对联的含义的时代背景,找到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对联。
21.B
【解析】
考查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题思路:根据“1979年”、“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等信息可知,从1979年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调整后,农业发展,粮食增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因为给与了农民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B正确;土地革命一般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A错误;材料主题是农村经济发展,C与题意不符,C错误;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22.B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新”体现在创立新的经济体制,B项符合题意;AC项是属于中国开始对外开放,D项是属于中国的对内改革。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后,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 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松绑”指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企业到境外上市,故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受国家的监督管理,松绑指的是企业有经营自主权,国家放松对企业管理,故排除B项。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故选C。
25.D
【解析】
根据材料“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可知,材料体现了农村体制改革,“搞合作化”是指1953-1956年间三大改造中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而20多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来的经营体制,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散伙了”。材料体现了田福堂对体制改革不适应的感慨,故D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土地改革在1952年已经基本完成,而且建立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A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6.D
【解析】
根据“我国坚持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但没有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市场经济我国的政策是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将政府和市场的协调作用结合起来,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D。
27.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故出现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D正确;1954年开始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排除A;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排除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开始的,排除C。故选D。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1)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③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以我国的国情为根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社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3)根据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可知,这是1958年出现的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违反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根据材料中给出时间1978年,地点安徽凤阳,事件大包干,结合所学进行归纳,“农村的希望”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国农村改革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政策要符合国情,结合实际;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改革要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0.(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3)不是。理由:夸大农业产量,是“浮夸风”的一种体现,忽视客观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阻碍农业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4)变化: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
(1)宣传画一中的“斗地主分田地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土地改革有关。通过土地改革,摧毀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952年土地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到1956年,我国着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3)首先表态不是。因为夸大农业产量,是“浮夸风”的一种体现,忽视客观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阻碍农业发展,是国家出现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主要原因。
(4)表格表明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5)本题设问开放, 言之成理即可。从大跃进运动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破坏来看,想问题办事情要符合国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31.(1)特点:增长速度快;重工业增幅快;主要原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现行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现行体制束缚企业,企业缺乏活力要什么:扩大企业自主权
(3)经济手段:市场;要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4)趋势: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二的内容可以看出,钢、煤炭等数量增长明显,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重工业增幅快;主要原因是因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2)根据“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可知现行体制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要权的原因是现行体制束缚企业,企业缺乏活力。根据“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可知要的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3)根据“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知关键的经济手段是市场;根据“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可知要求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4)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32.(1)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改革)。(注意答案次序)
(2)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1)根据图一信息“农民分到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根据图二信息“农民申请入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根据图三信息“人民公社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图四信息“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小岗村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原因与结果角度回答,如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3.(1)土地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3)人民公社化的“左”倾失误。
(4)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提升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政策的调整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1)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得出土地改革运动。其法律依据结合所学内容得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三大改造。其意义在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3)综合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左”倾失误。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率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搞起了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在农村的影响主要是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提升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政策的调整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34.(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抗美援朝;图一为图二奠定了基础
(2)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艺、资本主义工商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国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事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与图一同年发生的还有抗美援朝;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的关系是图一为图二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 3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有手工艺、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4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对国家改革的两点建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3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
(2)总任务:实现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奇迹: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努カ发展经济;增強国家綜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乂道路等。(答到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材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党的总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作出了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兴起;城市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没为中心,努カ发展经济;增強国家綜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乂道路等。
36.(1)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曲折中前进。
【解析】
(1)根据材料“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重工业速度最快,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图一“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大跃进”。根据图二“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会运动。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因为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3)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以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是在曲折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