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经济体制改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甘肃·民勤县第六中学八年级期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首先是在哪里吹响的
A.农村
B.城市
C.学校
D.国有企业
2.(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中)我国城市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分田包干到户 B.增强企业活力 C.引进先进技术 D.解放人们思想
3.(2021·甘肃·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21·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八年级期中)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2021·甘肃·金昌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对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6.(2021·甘肃·景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期中)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的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广东省的深圳
C.海南省 D.上海市的浦东
7.(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名字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8.(2021·甘肃张掖·八年级期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称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一五”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2021·甘肃平凉·八年级期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实行土地公有制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0.(2021·甘肃·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下表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和1979年各项发展数据。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
凤阳县小岗村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10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1.(2021·甘肃白银·八年级期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A.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
B.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C.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
D.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12.(2021·甘肃兰州·八年级期中)1980年5月,邓小平对安徽的包产到户予以肯定和支持,他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业生产方式评价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上述材料中“发明”指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2021·甘肃·酒泉市新苑学校八年级期中)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14.(2021·甘肃张掖·八年级期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5.(2021·甘肃·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6.(2021·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八年级期中)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21·甘肃·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这种观点的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生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C.“大跃进”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
18.(2021·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香港、澳门回归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2021·甘肃武威·八年级期中)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0.(2021·甘肃·金昌市龙门学校八年级期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
21.(2021·甘肃·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红手印对于小岗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人,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史实的是
A.小岗人获得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小岗人的做法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小岗人的做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小岗人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二、综合题
22.(2021·甘肃平凉·八年级期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是指实行什么制度?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3.(2021·甘肃白银·八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材料四: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现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材料一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立下的?这份协议书哪一年开始实行的?这份协议书使农民获得了什么权?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这个制度?这种形式实施的基础及主要形式各是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四说明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 “厂长、经理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要“权”的是什么“权” ? 这一“权”如何实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这一经济体制方面的变化带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迪?
24.(2021·甘肃张掖·八年级期中)[土地问题篇章]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土地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江都县人民政府1951年8月发给某农户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1952年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该农户是在哪场运动中获得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哪部法律的颁布?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调动解放区人民积极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三中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哪项政策的实施?这项政策有什么好处?
(4)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5.(2021·甘肃·金昌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三: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安徽小岗村之后,国家在农村实行什么土地政策?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6.(2021·甘肃·景泰县第四中学八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农业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1)材料1:反应的是我国在1950年—1952年实行的什么运动?
材料2:
(2)材料2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意义?
材料3: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棉花(万担) 3280 2126
油料(万担) 7542 3405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3)依据材料3回答,与1957年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4:“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依据材料4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什么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27.(2021·甘肃·金昌市金川区宁远中学八年级期中)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宣传画五中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这一政策的实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6)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失误也有成就。其中哪些成就的取得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所有制、政企分开和分配制度三方面的改革。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干扰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开市起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3.D
【解析】
依据题干“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实行农名土地所有制,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新论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选项B符合题意;“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是在新中国的成立;“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与文化大革命相关;“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鲜红的手指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属于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当年18户农民”,“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联系所学知识,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即可回答。
7.B
【解析】
选项里的“援朝、跃进、文革、开放”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到1953年,所以张援朝应该是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符合题意。1953年——杨跃进的搭配是错误的;1966到1976年,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所以王文革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物,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所以1980年——刘开放是对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首先实行改革,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直接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0.C
【解析】
分析“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76年和1979年各项发展数据”可以看出1979年和1976年相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各项数据均有很大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排除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是1953——1956年,排除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是1958年,排除D。故选C。
1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1985年我国开始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A项1978年首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BC项都属于对外开放。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对内改革包括1978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对外开放包括在1980年开始开放经济特区等。不要混淆知识点。
12.D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最早是在安徽小岗村,这里的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后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材料中“发明”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D符合题意;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选项A不符合题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发生了题文材料的变化。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14.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帮助了干部和群众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及其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禁锢,宣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A.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没说的都是文革的错误。所以答案选C。
15.D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项正确;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到政府、企业的关系,排除AB两项;“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涉及到企业管理、分配方式,与民主、法制建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解析】
依据题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出的时间信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而发生在这一时间段的历史事实只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佐证这种观点的是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萌发。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血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后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新篇章。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都是在国家的倡导下进行的,与题意不符。故选B。
18.D
【解析】
依据题干“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谣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描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对外开放的措施,B项是关于祖国统一问题,C项是对城市的改革。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19.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是正确的。
2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22.(1)土地改革。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改革要适合国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
(1)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2)为解决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问题,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3)结合所学“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 ”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1958年8月初, ……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 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4)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小岗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民实现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5)由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看出,改革要适合国情,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3.(1)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生产自主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基础:土地公有制;主要形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因果关系。
(4)局面: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
(5)启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可知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立下的。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到户,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2)依据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和所学知识,“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因此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基础是土地公有制,主要形式是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依据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说明当地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构成因果关系,因为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显著提高。
(4)依据材料四“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现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说明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的问题,如国家管得太多、太死;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企业缺乏活力;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营企业希望获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这样的形势下,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或实行政企分开。其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5)综合上述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由此可以得出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等。
24.(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国土地改革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建立生产合作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维护农民的利益。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把地主所有制转变为农民所有制,该农户获得了土地房产所有证;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调动解放区人民积极性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土地改革法大纲》;这场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得1976年与1979年收入增加。
(4)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由此可知,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要维护农民的利益。
25.(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3)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断坚持改革,不能急于求成,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材料五中“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综上材料可知,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6.(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造成破坏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解析】
(1)由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有关历史。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改变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即由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据材料二《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可知,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根据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可知,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导致材料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4)结合材料“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可知这是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通过上述分析对比可知,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27.(1)土地改革;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和恢复,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6)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解析】
(1)依据宣传画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事件有关;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和恢复,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依据宣传画二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依据宣传画三、四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依据所学可知,宣传画五的场景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全国逐步推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是经济建设必须立足于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6)依据所学可知,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成就的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