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提升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提升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16: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提升训练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下学期(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选择题(共19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硅是制取水泥的原料
C.水晶和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
3.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铁、铝合金的熔点高于铁的熔点,硬度小
C.氨常用作制冷剂利用了氨的化学性质
D.漂白粉、明矾都可用于污水的净化,其原理是相同的
4.短周期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5.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
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6.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NIM5铯原子喷泉钟,2000 万年不差一秒,日前成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参与国际标准时间修正。关于Cs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37Cs和133Cs互为同位素 B.单质Cs与水反应非常缓慢
C.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D.137Cs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7.元素 A的阳离子aAm+ 与元素 B 的阴离子 bBn-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 A、B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A>B;②离子半径:Am+ < Bn- ;③原子半径:AB;⑤A 的最高正价与 B 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⑥b=a+m-n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①②⑤
8.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表明R元素属于VIIA族元素
C.若M+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M<R
D.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断,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9.根据下列表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短周期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元素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 +2 +3 +2 +6、-2 -2
A.T2和T3互为同位素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D.氢化物H2T与H2R均为含10个电子的分子
10.2020年11 月7日是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金属铈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暗,能与水反应,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 Ce4+ >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铈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可通过电解Ce(SO4)2溶液制得金属铈
C.铈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e+2Cu2+=2Cu+Ce4+
D.CeO2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O2+4HI=CeI4+2H2O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推断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Y>Z>M
B.离子半径:M->Z2->Y-
C.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
D.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12.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C.从到,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化合的难易程度由难到易的顺序为、、、
13.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B.金属单质Na、Mg、Fe在一定条件下都与水反应生成H2和相应的碱
C.SiO2既可与NaOH溶液反应也可与HF溶液反应,所以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D.NaHCO3可用于制备纯碱、食品发酵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14.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和都难溶于水 也难溶于水
B. Si与高温时反应,S与加热能反应 P与在高温时能反应
C.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D. HCl在时分解,HI在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A.A B.B C.C D.D
15.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如图,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
A.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
B.W、X、Y、Z四种元素只能组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C.ZW与水反应生成W2的反应中,ZW为还原剂
D.Z2Y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1
16.分属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W、X、Y、Z可形成结构如图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W的原子序数最大,Y、Z处于同一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物质中,Y的化合价为+4价
B.X和Z可以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
C.由Z和W形成的化合物中可以存在共价键
D.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Y>Z>X
17.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X Y
Z W
A.原子半径:Z>X>Y
B.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遇Y的氢化物溶液混合后有气体放出,则W的氢化物不稳定
C.若Y、W的质子数之和为23,则Z能形成碱性氧化物
D.若X能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物,则W单质的溶液有漂白性
18.短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最外层电子数,Z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之和为6,含X元素的物质灼烧呈黄色火焰,W与X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
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C.Z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D.X单质可保存在中
二、综合题(共4题)
19.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W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回答下列问题:
X Y
Z W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2)上述4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填化学式)。
(3)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
(4)由Na和Y可形成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
(5)取0.1mol·L-1的Na2Z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玻璃棒蘸取Na2Z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某温度下,将0.1mol·L-1的Na2Z溶液逐滴加入10mL0.1mol·L-1的CuW2溶液中,滴加过程中溶液中的Cu2+浓度与加入的Na2Z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b点溶液中Na+、Z2-、W-、OH-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离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该温度下,Ksp(CuZ)=___。
20.已知元素X位于Y的下一周期,X、Y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某含氧酸盐甲的化学式为XYO3。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X的单质能与水发生反应,395℃时,甲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含Y元素的无氧酸盐,则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甲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若甲难溶于水,且甲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
①甲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该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X、Y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若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乙,则:
①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②在水中持续加热甲,生成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并逸出气体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1.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科学家研究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Na2S2O8)去除废水中的正五价砷[As(Ⅴ)],其机制模型如下。
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
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SO4 ·为主要的自由基,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 ·和·OH同时存在,强碱性条件下·OH为主要的自由基。
Ⅱ.Fe2+、Fe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沉淀完全的pH
Fe2+ 7.04 9.08
Fe3+ 1.87 3.27
(1)砷与磷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其原子比磷多一个电子层。
① 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② 砷酸的化学式是______,其酸性比H3PO4______(填“强”或“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2+,Fe2+与S2O82 反应生成Fe3+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2 中S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Fe3+转化为Fe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不同pH对As(Ⅴ)去除率的影响如图。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的原因是______。
22.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E、G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BE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
(2)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D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4)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填化学键类型),A、D、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属于_________
①共价化合物②离子化合物③强酸④弱酸⑤强碱⑥弱碱⑦盐⑧电解质⑨非电解质
(5) D、E、F、G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由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结构式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也是芯片的常用材料,故A正确;
B.水泥的原料主要是二氧化硅、碳酸钙、石膏等,故B错误;
C.水晶、玛瑙、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正确;
D.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C
【解析】
A、H2SiO4中,H为+1价,O为-2价;H2SiO4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4-8=-2,A错误;
B、H4SiO3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4-6=2,B错误;
C、H2SiO3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4-6=0,C正确;
D、Na2SiO3是盐,不是酸,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试题分析:A.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故B错误;C.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氨挥发时吸收热量,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漂白粉用于污水的杀菌消毒,利用的是漂白粉的氧化性、明矾用于污水的净化,是利用明矾水解生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
4.B
【解析】
在1~18号元素中,符合题给要求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依次为2、1和2、8、5,因此只有2种元素:Li和P,故B正确;
故选B。
5.B
【解析】
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O2,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
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乙醇破坏了蛋白质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有毒,所以不能漂白食品,故D错误;
答案选B。
6.B
【解析】
A、二者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正确,不选A;
B、铯是比钠活泼的金属,与水剧烈反应,错误,选B;
C、质子数相同,质量数的差值就是中子数的差值,正确,不选C;
D、铯是第一主族元素,最外层有1个电子,正确,不选D。
答案选B。
【点睛】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铯与钠钾是同主族元素,元素的性质与钠相似,且金属性比钠或钾的强。
7.B
【解析】
①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较大,即原子序数A>B,①正确;
②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A较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B离子半径较大,即离子半径Am+<Bn-,②正确;
③A元素形成阳离子与B元素形成阴离子,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A>B,③错误;
④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则电子层数A>B,④正确;
⑤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相等,若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为8,则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不相等,⑤错误;
⑥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A元素处于B元素相邻的下一周期,且a-m=b+n,即b=a-m-n,⑥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④,答案选B。
8.D
【解析】
A.HF、HCl、HBr、HI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因此HF、HCl、HBr、HI的酸性逐渐增强,不能说明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错误;
B.元素R最高正价为+7价,R不一定是VIIA族元素,如Mn元素,为VIIB族元素,B错误;
C.若M+和R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形成阳离子,R形成阴离子,则M原子的电子层数比R多,因此原子半径:M>R,C错误;
D.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的元素可以作半导体材料,硅和锗均处于此位置,因此硅和锗都可用作半导体材料,D正确;
答案选D。
9.C
【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R、T均有-2价,它们处于VIA族,而R有+6价且原子半径较大,故R为S元素、T为O元素;L、Q均有+2价,它们处于IIA族,原子半径L>Q,故L为Mg、Q为Be;M有+3价且原子半径大于硫的,故M为Al。
A.O2和O3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金属性Mg>Be,故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L(Mg)>Q(Be),B错误;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正确;
D.氢化物H2O与H2S分子分别含有10个电子、18个电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关键是根据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推断元素,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注意抓住短周期元素,识记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10.A
【解析】
A.金属铈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暗,则铈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说法正确;
B.金属铈能与水反应,则可通过电解Ce(SO4)2溶液可生成氢气和氧气,B说法错误;
C.金属铈能与水反应,铈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说法错误;
D.CeO2溶于氢碘酸,生成的Ce4+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D说法错误;
答案为A。
11.C
【解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He元素、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A.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所以Y、M同主族,原子序数:YM;Z、M同周期,原子序数:ZM>Z,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M为CI元素,Z为S元素,所以Z、M位于第三周期,其阴离子比Y多1个电子层,且原子序数:Z< M,则离子半径大小为: Z2->M->Y-,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Z为S,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难挥发性,故C正确;
D. 根据上述分析:Y为F元素,F没有正化合价,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
A. 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故A错误;
B. 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B错误;
C. 从到,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C正确;
D. 卤素单质与化合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的顺序为、、、,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析】
A. SO2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由于发生反应:SO2+I2+2H2O=H2SO4+2HI,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SO2表现还原性,A错误;
B. Fe在高温下与H2O蒸气反应产生Fe3O4和H2,没有产生相应的碱,B错误;
C. SiO2与HF溶液反应产生的SiF4不是盐,所以SiO2不属于两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 NaHCO3不稳定,加热分解产生Na2CO3、CO2,因此可用于制备纯碱、食品发酵剂,由于其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且对人无刺激作用,故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C
【解析】
A. 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和都难溶于水,Sr与Ca、Ba位于同一主族,则SrCO3也难溶于水,故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越易反应,非金属性S > P > Si,则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故B正确;
C.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的元素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Pb不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处,所以Pb不能作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Cl > Br > 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Cl > HBr > HI,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D正确;
故选C。
15.C
【解析】
W、X、Y、Z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是Na元素、W是H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Y是O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X是C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CH4,故A错误;
B.W、X、Y、Z四种元素能形成碳酸钠、甲酸钠、乙酸钠等多种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H2,NaH为还原剂,故C正确;
D.Na2O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为1:2,故D错误;
选C。
16.A
【解析】
根据W、X、Y、Z分属周期表前三周期的四种元素,可形成结构如图的物质,该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稳定结构,W的原子序数最大,则W为钠,Y、Z处于同一周期,根据价键理论:Y为碳,Z为氧,X为氢,由此分析解答。
A.根据上述分析,Y为碳,根据价键理论在该物质中,Y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Z为氧,X为氢,X和Z可以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合物H2O2,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Z为氧,W为钠,由Z和W形成的化合物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Y为碳,Z为氧,X为氢, X、Y、Z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为Y>Z>X,故D正确;
故选A。
17.C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的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X>Y,A正确;
B.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遇Y的氢化物溶液混合后有气体放出,由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W是S元素,而硫化氢不稳定, B正确;
C.设Y的原子序数是x,则W的原子序数是x+7,则x+x+7=23,解得x=8,Z是Al元素,不能形成碱性氧化物而能形成两性氧化物,C错误;
D.X能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X是O元素,形成的水与过氧化氢都是液态化合物,W是Cl元素,其单质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正确,
答案选C。
18.C
【解析】
含X元素的物质灼烧呈现黄色火焰,说明X为Na元素,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的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之和为6,说明Z为Cl元素,W与X的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数,W为C元素,X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最外层电子数,Y为Al元素。
A. 离子半径,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相同电子层,序数小的半径大,简单离子半径:r(CI- )>r(Na+ )>r(Al3+),A项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非金属性:Cl>C,则越稳定:HCl>CH4,B项错误;
C. Z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为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
D. Na单质的密度比CCl4的密度小,保存在CCl4中,不能隔绝空气,D项错误;
答案选C。
19. 第三周期ⅦA族 HClO4 共价键、离子键 S2-+H2OHS-+OH- [Na+]>[Cl-]>[S2-]>[OH-] 10-35.4
【解析】
W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则W为Cl,则X为N,Y为O,Z为S;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出是水解显碱性,分析图像时抓住a点反应的量关系,得出溶度积,再根据b点两者量的关系得出溶质,既而得出离子浓度关系。
⑴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
⑵上述4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HClO4 > H2SO4 > HNO3,因此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⑶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氨气,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⑷由Na和Y可形成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为过氧化钠,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⑸①用玻璃棒蘸取Na2Z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说明显碱性,水解显碱性,原因是S2-+H2OHS-+OH-;故答案为:S2-+H2OHS-+OH-。
②a点时Na2S和CuCl2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CuS沉淀,b点溶质Na2S和NaCl且浓度之比为1:2,因此溶液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 > c(Cl-) > c(S2-) > c(OH-);a点时Na2S和CuCl2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CuS沉淀,因此c(Cu2+) = c(S2-),该温度下,,故答案为:。
20. 第四周期IA族 4KClO33KClO4+KCl CaSO3 5SO2+2+2H2O=4H++2Mn2++5 r(S2-)>r(Ca2+) MgCO3+H2OMg(OH)2+CO2↑
【解析】
XYO3为含氧酸盐,可知X为金属元素,Y为非金属元素。若Y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则X为第三周期元素Na或Mg或Al。若Y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则X为第四周期元素K或Ca。据此分析:
(1) 常温下X的单质能与水反应,则X可能为Na或K或Ca。若X为Na,根据XYO3可知Y为N元素,则甲为NaNO3,NaNO3高温分解不可能产生两种盐;若X为K,根据化学式可知Y为Cl,甲为KClO3,其化合价为+5价,因为Cl的最高化合价为+7,最低为-1价,加热分解可生成两种盐,符合题意;若X为Ca则Y只能为S,甲为CaSO3,而CaSO3加热被氧化而不会生成两种盐,综上可知X为K元素,Y为Cl元素。K位于第四周期IA族;KClO3中Cl化合价为+5价,加热分解可生成两种盐,其一为无氧酸盐,则为K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有升有降,另一种产物必然为KClO4 ,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KClO33KClO4+KCl;
(2) ①甲难溶于水,且甲与盐酸反应生成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气体为SO2,可知甲中含,X元素一定为Ca,Y元素为S,即甲为CaSO3。SO2具有还原性,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4H++2Mn2++5;
②Ca2+和S2-电子层结构相同,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原子序数大的粒子半径反而小,所以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为:r(S2-)>r(Ca2+);
(3) 若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乙,则甲中含,乙为CO2,则Y为C元素,X为Mg。
①由上分析知乙为CO2,其电子式为。
②MgCO3微溶于水,电离出的Mg2+和CO32-能够发生水解,加热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生成Mg(OH)2和CO2,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OMg(OH)2+CO2↑。
21. 第4周期、第ⅤA族 H3AsO4 弱 +7 Fe+ S2O82 == Fe 2+ +2SO42 Fe+ 2Fe 3+ == 3Fe 2+ 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SO4 ·和·OH,利于生成Fe2+和Fe3+,pH = 7和pH = 9时,Fe2+和Fe3+形成Fe(OH)2和Fe(OH)3,与As(Ⅴ)发生共沉淀,有效去除As(Ⅴ)
【解析】
(1)①磷核电荷数为1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ⅤA族;
②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同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弱;
(2)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可持续释放Fe2+,Fe2+与S2O82 反应生成Fe3+和自由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利于形成Fe2+和Fe3+,以确保As(Ⅴ)去除完全。
①S2O82 中氧元素为-2价,设S的化合价是x,结合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2计算;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2+和SO42-,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Fe将Fe3+还原为Fe2+,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模型可知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强氧化性的O4 ·和·OH,有利于Fe的氧化,pH = 7和pH = 9时Fe2+和Fe3+完全转化为Fe(OH)2和Fe(OH)3,易除去;
(1)①磷核电荷数为15,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ⅤA族,则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第ⅤA族;
② 砷酸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其化学式是H3AsO4,因As非金属性比P弱,则其酸性比H3PO4弱;
(2)①S2O82 中氧元素为-2价,设S的化合价是x,2x+(-2)×8=-2,解得x=+7,即S2O82 中S的化合价是+7;
②零价铁与过硫酸钠反应生成Fe2+和SO4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S2O82 == Fe 2+ +2SO42 ;
③Fe将Fe3+还原为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Fe 3+ == 3Fe 2+;
(3)结合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去除废水中As(Ⅴ)的机制模型可知,因pH = 7和pH = 9时,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SO4 ·和·OH,利于生成Fe2+和Fe3+,pH = 7和pH = 9时,Fe2+和Fe3+形成Fe(OH)2和Fe(OH)3,与As(Ⅴ)发生共沉淀,有效去除As(Ⅴ),故5 min内pH = 7和pH = 9时去除率高。
22. 第三周期第ⅠA族 NaOH 离子键和共价键 ①②③④⑥⑦⑧ Na+<O2-<N3-<S2-
【解析】
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F可以形成+1价F+离子,二者处于I A族,由A、F的原子序数之差大于2,则F为Na元素;A与其它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则A为H元素; F+离子与E2-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则E为O元素;E、G同主族,则G为S元素;物质BE 和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E的原子序数都小于O元素,则B为C元素,D为N元素。
(1)F为Na元素,原子序数为11,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Ⅰ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ⅠA族;
(2) G为S元素,S2-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 N2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用电子式表示N2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
(4) 由A、E、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OH,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D、E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硝酸、亚硝酸或硝酸铵、一水合氨等,硝酸属于①共价化合物、③强酸、⑧电解质,亚硝酸属于①共价化合物、④弱酸、⑧电解质,硝酸铵属于②离子化合物、⑦盐、⑧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①共价化合物、⑥弱碱、⑧电解质,均无⑤强碱⑨非电解质,选①②③④⑥⑦⑧,故答案为:NaOH;离子键和共价键;①②③④⑥⑦⑧;
(5)根据微粒半径比较的一般规律:一般先看电子层,层多半径大;若同层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若同层同核看化合价,价小半径大,D、E、F、G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O2-<N3-<S2-。由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即甲烷,其结构式为,故答案为:Na+<O2-<N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