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2课时)(共14+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PPT课件(2课时)(共14+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18:23:53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第2课时 响度和音色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重难点)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导入新课
(1)定义: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讲授新课
重击
鼓声大
鼓面下凹幅度大
轻击
鼓声小
鼓面下凹幅度小
(2)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叫振幅。
响度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讲授新课
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讲授新课
B
例:你见过用试管做的乐器的演奏吗?
1.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声音高低不同
2.用不相同的力吹同一个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声音大小不同

讲授新课
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甲、乙
甲、丙
讲授新课
(1)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讲授新课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音色

讲授新课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
讲授新课
例:如图所示,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不开门的原因是( )
A.说话响度不同 B.说话音调不同
C.说话音色不同 D.敲门声音不同
C
讲授新课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色 对声音音质的感觉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重要特征
课堂小结
1.男低音高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
随堂训练
A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A
随堂训练
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 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者都有
随堂训练
C(共14张PPT)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RJ)
教学课件
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当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的时候,我们一听他们的声音就能知道是用哪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重点)
2.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难点)
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男同学和女同学说话,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男同学声音要粗、要低,音调低。
女同学声音要细、要高,音调低。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粗细叫做音调。
音调

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划过的速度越快,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讲授新课
意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
若物体每秒振动2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20Hz.
讲授新课
(2)频率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动得越快,则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小结
讲授新课
1.声波的频率范围:在10-4Hz到1012Hz之间,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不能引起人类听觉器官的感觉。
讲授新课
(3)超声与次声
20Hz
20000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 声
次 声
讲授新课
你知道蝙蝠是怎样判断目标的位置的吗?
蝙蝠是通过发出超声波,然后接收回声来导航的。
讲授新课
火山
地震
风暴与海啸
次声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1.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定义: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3.听感表现: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C
随堂训练
C
随堂训练
2.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从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