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
掌握“惆怅”“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重点词语;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学 习 目 标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重点)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难点)
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重点)
01
02
03
04
作 者 简 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背 景 链 接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略有改动。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到“写意”,由“写生”到“创作”,由“写境”到“造境”的发展历程。1954年,李可染开始了写生之路,为变革山水画而进行探索。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主张,“胆”就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条框,“魂”就是要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课文节选自《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是孙美兰根据李可染的讲课笔记所做的整理稿,最初发表在《美术》1959年第5期上。课文节选的是其中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文艺评论文属于特殊议论文,它既有普通议论文的论说性,又有艺术性。作者的观点、结论,往往是在对实例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的。这些实例不同于议论文的论据,它不仅仅是佐证观点的材料,更是作者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的呈现,融入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刻认知,起到揭示观点、完善观点、丰富观点、呈现思路等作用,加深我们对其文艺观点的理解。
文 体 知 识
文 艺 评 论 文
chóu chànɡ
zhì
xuàn
lüè
hún
注意“颐”的左半边写法。
ɡài
qìn
ǎi
kuí
yí
mù
字 词 清 单
意境 惆怅( ) 真挚( )
渲染( )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灵魂( ) 气概( ) 沁园春( ) 暮霭( ) 夔门( ) 颐和园( )
读 读 写 写
( )图解
( )押解
( )浑身解数
解
( )柏树
( )柏林
柏
( )横幅
( )蛮横
横
jiě
jiè
xiè
bǎi
bó
hénɡ
hènɡ
指全身所有的本领。
多 音 字
字 词 清 单
形 近 字
惆( )惆怅
稠( )稠密
凋( )凋谢
煌( )辉煌
惶( )惶恐
篁( )篁竹
挚( )真挚
掣( )风驰电掣
擎( )擎天
chóu
chóu
diāo
huánɡ
huánɡ
huánɡ
zhì
chè
qínɡ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字 词 清 单
渲( )渲染
暄( )寒暄
喧( )喧闹
霭( )暮霭
蔼( )和蔼
形 近 字
xuàn
xuān
xuān
ǎi
ǎi
日落暮( )霭生,心中很羡慕( ),用布擦屏幕( )。
mù
mù
mù
字 词 清 单
【形旁辨字法】
词 语 集 注
A.浮光掠影
B.富丽堂皇
C.金碧辉煌
D.身临其境
E.胸有成竹
F.朝朝暮暮
G.惆怅
伤感,失意。( )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本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后指从早到晚,整天。( )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字 词 清 单
G
D
E
F
A
B
C
多含贬义。有时也用于自谦。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也作“身历其境”。
也说“成竹在胸”。
色彩庄重,用于书面语。
整 体 感 知
第一部分
(1)
提出观点,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
(2-4)
以具体诗词为例,阐释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画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
第三部分
(5-8)
以作诗、画画为例,阐述要长期观察,站得高于现实,从而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获得意境。
第四部分
(9、10)
阐述画山水画不仅需要意境,还需要意匠。
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引出下文的论述。
课 文 精 讲
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提出了什么观点?
真题模拟
答题思路
议论文开头段的常见作用有: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1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诗句/俗语……),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2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逸事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论述的趣味性;
3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4
参考答案
分析议论文
开头段的作用
考点
返回
课 文 精 讲
课文2、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从正面论述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正面论证
运用假设,从反面论述,进一步说明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反面论证
课 文 精 讲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举例论证
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引用全诗,证明了古诗中有很好的意境。
引用论证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课 文 精 讲
景
意境
情
意匠
山水画
相辅相成
灵魂
加工手段
结合
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意境”,与“意境”相关的概念有“山水画”“景”“情”“意匠”。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全文结构。
课 文 精 讲
意境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意境
怎样获得意境
怎样表现意境
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意境是诗画的灵魂
深刻认识对象
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长期观察
站得高于现实
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生命
意匠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课 文 精 讲
作者谈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
(内江中考)
文中多次引用诗词,强调画和诗是相通的,都要创设意境;以广大读者熟悉的诗词的意境来论述其不太熟悉的山水画的意境,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还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使行文更加典雅。
课 文 精 讲
第7段“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要站得高于现实,才会拥有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
课 文 精 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引用四川人的话,具体阐明每一处风景各有其不同的特色。
引用论证
将风景的不同特色与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类比,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类比论证
课 文 精 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阐述了画家有强烈的感情、深刻的感受,才可能有意境的独创性。
对比论证
课 文 精 讲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1
文章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
2
下列对文中引用……的作用分析最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是( )。
1
了解常见的引用类型及其作用。
2
注意引用的位置。
分析议论文中
引用的作用
考点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课 文 精 讲
参考答案
分析议论文中
引用的作用
考点
段落 文中所举实例 表达效果
第3、4段
第4段
第7段
第8段
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
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
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词、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地认识现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
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返回
课 文 精 讲
第6段举齐白石的例子和第8段举荆浩的例子证明的观点是否相同?
齐白石和荆浩的例子很相像,都是通过长期观察来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但证明的观点各有所侧重:齐白石的例子证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强调的是“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而荆浩的例子侧重论述长期观察的目的是“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这样才有可能创造意境。
课 文 精 讲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举例论证
以齐白石的印章为例,论述了画画要讲究意匠,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过渡句
课 文 精 讲
本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为何保留了两段谈意匠的内容?
真题模拟
答题思路
议论文结尾段的常见作用有:
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1
强调……的中心论点;
2
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3
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
4
分析议论文
结尾段的作用
考点
5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
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读者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参考答案
课 文 精 讲
保留这两段,是为了补充论证意匠在山水画意境中的关键作用,使论证更严密。“意境”是基础,“意匠”则是更高的要求。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样既可以让读者了解更多的文艺理论知识,又能对意境有更深入的认识。
返回
课 文 精 讲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1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课 文 精 讲
3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深 入 探 究
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不会。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而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可见,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会被山水摄影所取代。
会。摄影技术的发明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它对传统绘画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不可否认,现代摄影的产生已经使得传统写实派山水画失去了部分市场。
山水画的意境
如何获得意境
点明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
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深入全面认识
苦心经营意匠
山水画,
意境最重要
意境及其重要性
感情强烈、真挚
结 构 梳 理
主 旨 归 纳
本文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此外,阐述了山水画还需要苦心经营意匠。
分析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分析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
分析议论文中引用的作用
引证法
本 文 考 点 回 顾
本文阅读考点
重要论证方法
重要写作技法
本 文 考 点 回 顾
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引用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语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论述了作者的观点。请你学习这种说理方法,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引 证 法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课 文 在 线
引证法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理论论据,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①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②对所“引”理论加以分析,使之与论点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写 作 指 导
引用诗文名句,增强文学性与说服力。
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凝结着一代伟人对民族、祖国的命运的灼热关注和苦心求索……
写 作 示 范
作为议论性文章的一种,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与一般议论文有相同之处,如都需要理解和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但文艺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较强的专业属性、特殊的写作方式,因而其阅读策略,除遵循议论性文章的一般阅读策略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须注意作者在其专业领域中所提出的观点、核心概念,以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作者为表达其观点和核心概念所使用的专业术语的特殊含义。
拓 展 延 伸
文艺论文
阅读策略
拓 展 延 伸
注释
①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作者原注)
②锷(è):刀剑的刃。
③拄:支撑。
(其二)
(其三)
(其一)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毛泽东
十六字令三首
①
②
③
拓 展 延 伸
赏析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从不同的角度(山的高峻、气势、力量)描写了红军所越过的各种山的神态个性与壮观景象,在山之静止中又时时让人感觉到红军之动,可谓写山为表,而写红军的长征则为词之里、词之心。
课 后 作 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