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说“木叶”
课堂安排
一、导入
二、初读,思考:文章结构如何?
三、细读,思考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五、课堂小结
六、结束语,作业
无边 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导入:
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而用“落木”与“落红”呢?
落木
落红
诗词填空: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2006年10月4日在京逝世,享年97岁。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研究家。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论点“盛唐气象”与“少年精神”。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出版过《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唐诗综论》等。
林庚
二、初读,思考:文章结构思路如何?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 (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
(总结全文)
三、细读,思考
1、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第1段:
第2段:
叶
落木
(门庭寂寥)
(兴盛繁茂)
第3段:
概念
木叶成为诗人的钟爱
形象
树叶
木叶
其中关键在于“木”字。
2、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___的问题。
暗示性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1、“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2、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3、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木 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
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
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
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
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
润的。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 木 (叶)
树 (叶)
春
夏
之
交
秋
风
叶
落
脱
尽
叶
子
绿
(叶)
褐
绿
(干)
干燥
空
阔
疏
朗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
黄
枝
叶
繁
茂
饱
含
水
分
饱
满
绵
密
4、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木 叶
树 叶
疏 朗空 阔
绵 密 饱 满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暗 示 性
5、全 文 总 结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得到启示
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味。
四、课堂训练与检测
关于“梅”的意象讨论: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五、课堂小结:
1、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需要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2、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3、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感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燕、柳、梅、杜鹃等。
4、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结束语
最后用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
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人。
作业
从学过的诗词作品中找出采用“酒”的意
象来表情达意的诗句进行分析。
谢谢指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