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说木叶
林庚
林 庚
学者、诗人。
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林庚教授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了颇多精辟的创见。
同时,林庚先生也是一位诗人。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之后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欣赏以下几组诗句,分析比较诗歌意象的特点,感受“树——叶——木叶——落木”带来的不同意味。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树
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叶
这些诗句,塑造了怎样的树的形象?
枝繁叶茂,有生命力
木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
这些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萧瑟、悲凉
木叶
思考:
文章前两段引用大量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文学现象?
明确:
木叶突出的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高树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木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高树”与“高木”有什么不同的意味?
“高木”给人以落木千山,空阔之感,而“高树”带给人一种枝叶繁茂和绵密饱满的感觉,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下面两幅图 , 你会想到“高树”、“高木” 中的哪种意象?
思考探究:“木叶”与“树叶”相比具有两个怎样的艺术特征?
1、木叶,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
2、木,不但可以让人想起树干,还能让人想到木的颜色。
整体感知全文,思考:
树叶与木叶相比有什么区别?
意象 季节 特征颜色 联想 情感
树叶
木叶
意象 季节 特征 颜色 联想 情感
树叶
木叶
春夏之交
秋风萧瑟
绿色的枝叶充足的水分褐绿色树干
落叶的因素(没有或稀少)、黄色、干燥的质感
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满树的叶子吹动
木头、木料、树干
秋风叶落
绵密饱满
生机盎然
疏朗空阔
萧瑟悲凉
离愁别绪
为什么“木叶”与“树叶”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概念上——相差无几
艺术形象上 ——一字千里
原因: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暗示性”源于词语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双关意义等。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拓展质疑:
是不是所有的“木”都具有文中所说的暗示性?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1)生活中语言的暗示性:
红色:热情。
白色:纯洁
绿色:生命
鸽子:和平
康乃馨:母亲
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也有相对稳定的暗示性:
月——美丽、忧愁、冷清、思念
①月上柳梢头 ②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别时茫茫江浸月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⑤月是故乡明 ⑥举杯邀明月
雨:清新可爱,忧愁满怀
①空山新雨后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
③夜来风雨声 ④渭城朝雨浥轻尘
⑤寒雨连江夜入吴 ⑥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送别、留恋
①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③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⑤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鸿雁——相思
①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业:
我们的诗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意象,请大家查找以下意象的暗示性并列举相关诗句进行评论:
梧桐、梅、杜鹃、松、荷、菊、落花、浮云、蝉、长亭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