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 》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 》 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8:0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说“木叶”
—林 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庾信《哀江南赋》
“木叶”发展到“落木”为什么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呢?
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诗歌语言的精妙
高木
高树
阅读第4自然段,勾画关键词句,品读“高木”和“高树”的不同意味。
木 树 叶
午阴嘉树清圆
阅读第5段,勾画关键词句,为什么在古代诗歌中,木暗示落叶呢?
木叶
落叶
黄叶
阅读第6段,勾画关键词句,尝试找出木叶、落叶、黄叶的差别。
意象 时节 外形 颜色 触感 意味 联想
(落) 木 (叶)
树(叶)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落木千山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干)
干燥
湿润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黄
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木 叶
树 叶
疏 朗空 阔
绵 密 饱 满
相去无几
一字千里

暗 示 性
语言有概念的意义,也有潜在的意义。中国诗具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暗示性)特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忧愁情绪
离别之情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脱俗之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圣洁坚贞
实践演练: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中传世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中的“落红”就是落花的意思,如果把“落红”改为“落花”可以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