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课歌曲《咏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能积极参与《咏鹅》的创编与表现,大胆地展示自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创编表演,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1、 猜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鹅)
二、欣赏图片,联想古诗。
提问:同学们看到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出示课件)
三、朗读古诗——体会诗意。
1.请一名学生背诵《咏鹅》
2.提问:诗中描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鹅?(美丽的鹅、可爱的鹅、调皮的鹅……)
3.全班朗诵《咏鹅》,边跟老师做动作。
4.教师总结: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四、歌曲学习,深入体会音乐。
(一)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两种不同节奏的歌词。
咏鹅 咏鹅
鹅 鹅 ︱鹅 0 ︱ 鹅 鹅 ︱鹅 曲项︱
曲项 向天︱歌 -︱ 向 天 ︱歌 -︱
白 毛︱浮绿 水︱ 白 毛 ︱浮绿 水︱
红掌 拨清︱波 -‖ 红掌 拨清︱波 -‖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按节奏拍手。(课件出示歌曲)
2.提问:歌曲出现了几次?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3.学习第一乐段(课件出示画面:描述一只鹅在水中歌唱的情景)用轻声演唱,唱准结束音。
4.学习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画面:描述一群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声音比第一乐段稍大,唱准结束音。
5.完整演唱歌曲。
6.提问:歌曲用较快的速度演唱还是用较慢的速度演唱?(各唱一遍)
得出结论:用较慢的速度、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再唱歌曲)
7.创编动作表演。
五、拓展延伸:歌曲表现
请各组选择一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第一组:唱《咏鹅》
第二组:舞蹈
第三组:画鹅
第四组:打击乐器伴奏
六、总结:今天我们不仅重温了《咏鹅》这首古诗,还把它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更生动地表现出来。希望今后同学们多读古诗,多唱古诗,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继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