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选择题(共16题)
1.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Zn是负极
B.电流由Cu极经导线流向Zn极
C.溶液中的阴离子定向移向Zn极
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铝块与稀盐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氢氧化钾与硫酸的反应
3.汽车燃料经历了从煤油到汽油的变迁。至今,人们依然在探索、优化车用燃料。根据以下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的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从能量角度考虑,最适合做汽车燃料的是
A.可燃物A B.可燃物B C.可燃物C D.可燃物A、B、C一样
4.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O=O键为498、N—N键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 B.391.5 C.516 D.658
5.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催化剂参与了反应过程
B.①→②的过程释放能量,并且形成了C-C键
C.状态①、②之间的能量差即该反应的焓变
D.CO2和CH4生成CH3COOH,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 溶液,再加入3滴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B 用玻璃棒蘸取某浓度NaOH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中央,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为13 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C Zn与稀硫酸反应制H2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 Zn片上出现红色固体,放出H2速率加快 Zn与Cu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D pH相同、体积相同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反应过程中,HA放出氢气的反应速率快 HB酸性比HA弱
A.A B.B C.C D.D
7.下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
A.氨水的稀释
B.等质量锌粉与足量盐酸反应
C.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气态氢化物沸点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③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9.科研人员借助太阳能,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S和H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电池能实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a电极的电极反应:2H++2e-=H2↑
C.光照后,b电极的电极反应:H2S-2e-=2H++S
D.a电极区溶液的pH不变
10.我国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能量存储/转化装置(如图所示),闭合K2、断开K1时,制氢并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氢时,X电极附近pH增大
B.断开K2、闭合K1时,装置中总反应为Zn+2NiOOH+2H2O=Zn(OH)2+2Ni(OH)2
C.断开K2、闭合K1时,K+向Zn电极移动
D.制氢时,每转移0.1NA电子,溶液质量减轻0.1g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区
B.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9种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D.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能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 +1.9kJ 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kJ mol-1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7.3kJ mol-1,若将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13.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Cl-均向Fe电极移动
C.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D.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4e-+2H2O4OH-
14.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 ( )A.+412 kJ·mol-1 B.-412 kJ·mol-1
C.+236 kJ·mol-1 D.-236 kJ·mol-1
15.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发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
B.正极反应式: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16.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键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键吸收946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的过程中释放1002kJ能量
C.1mol转化为时要吸收734kJ能量
D.和互为同素异形体,转化为属于化学变化
二、综合题(共6题)
17.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_____(填“升高”还是“降低”)
(2)图中△H=___________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第一步过程中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的氧化物;第二步过程中四价钒的氧化物再被氧气氧化为V2O5。请分别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两步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18.化学物质在汽车的动力、安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某同学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绘制了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你认为可燃物_______(填“A”、“B”或“C”)更适合用作车用燃料。(已知: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燃点较低时存在安全隐患。)
(2)汽车尾气中含有、等污染物。其中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由该图数据计算可得,该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通过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A电极发生的是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B电极反应为_______。
(4)电动汽车普遍使用锂离子电池。某锂离子电池反应为。
①当有消耗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
②根据①的计算思路,分析做电极优于的原因是_______。
(5)安全性是汽车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汽车受到强烈撞击时,预置在安全气囊内的化学药剂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气囊迅速弹出。某种产气药剂主要含有、、、,已知在猛烈撞击时分解产生两种单质,并放出大量的热。
①药剂中做冷却剂原因是_______。
②根据产气药剂的组成,在设计气囊中所运用的化学反应时,需要考虑的角度有_______(填标号)。
A.固体反应物的颜色 B.气体产物的毒性 C.反应的快慢 D.反应的能量变化
19.(1)按图装置进行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片是正极,表面有气泡产生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D.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2)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2MnO2+Zn+2H2O=2MnO(OH)+Zn(OH)2,写出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3)甲醇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将其制成燃料电池后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a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b极消耗标准状况下气体3.36L时,则溶液的质量增重_______g。
20.人们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了多种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电脑、照相机等,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电池,同时废弃的电池随便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
②在电池中,Na+不断移动到“水”电池的_____极(填“正”或“负”);
③外电路每通过4 mol电子时,生成Na2Mn5O10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2)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CH3OH是一种可燃物)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
②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6.4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时,有_____个电子转移。
(3)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当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
(4)某微生物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写出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21.I、为了模拟汽车尾气在催化转化器内的工作情况:
(1)控制条件,让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用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表:
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从表格看,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为:____
(2)用氨气催化氧化还原法脱硝(NOx):根据如图(纵坐标是脱硝效率、横坐标为氨氮物质的量之比),判断提高脱硝效率的最佳条件是:____。
(3)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后,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t1时,反应未达到平衡,NO2浓度在减小
b.t2时,反应达到平衡,反应不再进行
c.t2~t3,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
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e.0~t2,N2O4浓度增大
f.反应过程中气体的颜色不变
g.建立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Ⅱ、甲醇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amolCO与3amol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 CH3OH(l)放热。为了寻找合成甲醇的适宜温度和压强,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了面的实验设计表中.
表中剩余的实验数据:n=____,m=____.
(2)CH3OH燃料电池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燃料电池之一,这种燃料电池由甲醇、空气(氧气)、KOH(电解质溶液)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②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
③电池放电时每消耗6.4gCH3OH转移1.2mol电子
④负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3)某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①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mol·L-1。
②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vl(填“>”、“="或“<”)。
22.工业上用CO、CO2均可以生产甲醇。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1)图1是反应时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___;
(2)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根据图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
(3)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CO2=2CO+O2,CO可用作燃料。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则阴极反应式为:___;
(4)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
请写出加入(通入)a物质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Zn、Cu、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金属铜做正极,故不选A;
B.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故不选B;
C.溶液中的阴离子定向移向负极(Zn),故不选C;
D.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2H++2e-=H2↑,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答案:D。
2.C
【详解】
A.铝块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中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一水合氨,属于吸热反应,但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属于放热反应,但是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3.A
【详解】
可燃物A达到燃点需要的能量较低,同时放出的热量较多,适合作为汽车燃料,故选:A。
4.B
【详解】
利用图示可知1 mol肼和氧气断键变成原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2 752 kJ-534 kJ=2 218 kJ。肼和氧气断键变为原子时要断裂1个N—N键,4个N—H键,1个O=O键,所以1×154 kJ+4×E(N—H键)+1×498 kJ=2 218 kJ,解得断裂1 mol N—H键所需的能量为391.5 kJ,综上所述,故选B。
5.C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催化剂参与了反应过程,A项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的过程释放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的过程中形成了C-C键,B项正确;
C.反应的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的焓变等于状态②的总能量-状态①的总能量,C项错误;
D.根据图示CO2和CH4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100%,D项正确;
答案选C。
6.C
【详解】
A.向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 溶液,再加入3滴 溶液,因为NaOH溶液是过量的,肯定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能得出Ksp:Mg(OH)2> Fe(OH) 3;A错误;
B.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B错误;
C.Zn与稀硫酸反应制H2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Zn片上出现红色固体,形成了锌铜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C正确;
D.pH相同、体积相同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反应过程中,HA放出氢气的反应速率快,HB酸性比HA强,因为HA的酸性更弱,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在反应过程中氢离子不断减少,会促使HA继续电离,补充氢离子,在相等的时间内,HA的氢离子浓度降的慢,氢离子浓度大,反应快,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氨水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所以稀释氨水过程中,随着加水量的增大溶液密度逐渐增大,故A符合;
B.锌不仅和氢离子反应还和铜离子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B不符合;
C.相同质量的水,液态水的能量小于气态水,所以相同量的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大,故C不符合;
D.氧族元素中,氢化物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含有氢键的氢化物沸点最大,所以水的沸点较高,所以D不符合。
故选:A。
8.D
【详解】
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或点燃,甚至需要高温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高温条件,故①②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③正确;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如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常温下即可发生,④正确,故选D。
9.C
【详解】
A.该电池通过光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原电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在a电极上H+获得电子变成氢气,a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光照后,b电极上,Fe2+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Fe2+-e-= Fe3+,故C符合题意;
D.电池工作时,a极区消耗的H+的物质的量与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a极区的H+相等,因此a极区溶液的pH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0.B
【详解】
A.X电极为电解池阳极时,Ni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故X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X电极附近pH减小,故A错误;
B.断开K2、闭合K1时,构成原电池,供电时,X电极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为NiOOH,Zn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装置中总反应为Zn+2NiOOH+2H2O=Zn(OH)2+2Ni(OH)2,故B正确;
C.断开K2、闭合K1时,构成原电池,X电极作正极,Zn作负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K+向X电极移动,故C错误;
D.制氢时,为电解池,Pt电极上产生氢气,Pt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X电极反应式为:Ni(OH)2-e-+OH-=NiOOH+H2O,根据电极反应,每转移0.1NA电子,溶液质量基本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B。
11.B
【详解】
A.Zn元素位于周期表的ds区,A错误;
B.第四周期中,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Ca、Sc、Ti、V、Mn、Fe、Co、Ni、Zn,共9种元素,B正确;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C错误;
D.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有关,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D
【详解】
A.等质量的硫蒸气的能量高于硫固体,因此二者完全燃烧的情况下,硫蒸气燃烧放出的能量较多,故A项说法错误;
B.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即等质量石墨的能量较金刚石低,因此石墨相对更加稳定,故B项说法错误;
C.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mol,因此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2(g)+O2(g)=H2O(l) ΔH= -285.8kJ mol-1,故C项表示错误;
D.含0.5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后,二者混合完全反应最终生成1mol水,反应会放出57.3kJ能量,除了中和反应会放出能量外,还有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也会放出能量,因此最终放出热量将大于57.3kJ,故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13.A
【详解】
A.原电池中正极上电极材料不参与反应,所以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故A正确;
B.根据电流方向,Ⅰ中Cl 向Zn电极移动,故B错误;
C.I中Zn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II中Fe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C错误;
D.I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II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所以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正极上的反应不同,故D错误。
14.C
【详解】
由信息可知,△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SiCl4(g)+2H2(g)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H为(360kJ/mol)×4+(436kJ/mol)×2-(176kJ/mol×2+431kJ/mol×4)=+236 kJ mol-1,故选C。
15.C
【详解】
A.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为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故A错误;
B.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盐和水,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由电池总反应可知,氢氧根离子在消耗,反应生成水,则导致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降低,pH减小,故C正确;
D.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故D错误;
答案选C。
16.D
【详解】
A. 属于一种新型的单质,A项错误;
B. 的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为,B项错误;
C. 1mol转化为时的能量变化为,即放出734kJ能量,C项错误;
D. 和均为氮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转化为属于化学变化,D项正确;
故选D。
17.(1) 断裂2molSO2和1molO2中所含化学键所需能量 生成2molSO3所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无 降低
(2)-198
(3) V2O5+SO2=2VO2+SO3 4VO2+O2=2V2O5
【分析】
(1)
根据图像可知A代表断裂2molSO2和1molO2中所含化学键所需能量,C代表生成2molSO3所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活化能的大小对反应热无影响。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从而加快反应速率,B点降低。
(2)
因为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 -99kJ·mol—1,而图像中表示的是2mol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所以图中 H=-198 kJ·mol—1。
(3)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则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是SO2+V2O5=SO3+2VO2、4VO2+ O2=2V2O5。
18. B 吸热 氧化 单位质量的提供的电子比多 碳酸氢钠分解吸收热量 BCD
【详解】
(1)根据题意,适合用作车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燃点,等物质的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多,燃料A到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低,不符合要求;燃料B到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高,且放出的能量较多,符合要求;燃料C到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高,但放出的能量较少,不符合要求;故选B;
(2)根据图示,N2(g)+O2(g)=2NO(g)过程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946+498)kJ/mol,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出的能量=2×632kJ/mol,吸收的能量>放出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
(3)根据电流的流向,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
①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氧化;
②B电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放电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4) ①的物质的量==20mol,反应后Li变成+1价,电路中转移电子20mol,数目为,故答案为:;
②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单位质量的提供的电子比多,因此做电极优于,故答案为:单位质量的提供的电子比多;
(5)①在猛烈撞击时分解产生两种单质,并放出大量的热,药剂中的分解吸收热量,用做冷却剂,故答案为:碳酸氢钠分解吸收热量;
②根据产气药剂的组成,在设计气囊中所运用的化学反应时,需要考虑:生成气体的快慢、生成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等,故选BCD。
19. CD MnO2+e-+H2O=MnOOH+OH- CH3OH-6e-+8OH-=+6H2O 8
【详解】
(1)图中所示为Zn-Cu(H2SO4)原电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反应活泼性可知,Zn做负极,发生: Zn-2e =Zn2+ ,Cu做正极发生反应2H++2e-=H2。
A. 铜为正极,表面有气泡产生(生成氢气),故A正确;
B.原电池为化学能→电能的装置而负载是一个LED灯,因此有电能→光能, 故B正确。
C.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正极流向负极,为Cu到Zn,故C错误;
D.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为阴离子,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故向铜片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错误的是CD;
(2)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总反应为2MnO2+Zn+2H2O=2MnO(OH)+Zn(OH)2,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总反应减去负极电极反应式整理可得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故答案为:MnO2+e-+H2O=MnOOH+OH-;
(3) a为负极,发生的是CH3OH的氧化反应,又由于在NaOH溶液条件下,故生成的产物为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b极消耗的是氧气,当b极消耗标准状况下气体3.36L时,即0.15mol时,由反应总式可得参加反应甲醇为0.1mol,,则溶液的质量增重即为参加反应的甲醇和氧气之和,,故答案为:;8g。
20. Ag+Cl--e-=AgCl 正 2mol CH3OH CH3OH-6e-+H2O=CO2+6H+ 1.2NA Ag2O2+2Zn+4KOH+2H2O=2K2Zn(OH)4+2Ag +2e-+H+=Cl-+ CH3COO--8e-+4H2O=2+9H+
【详解】
(1)①根据电池总反应: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可知,Ag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失电子升高到+1价,发生氧化反应,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Ag+Cl--e-=AgCl;
②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钠离子向正极移动;
③根据方程式中5molMnO2生成1mol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则外电路每通过4mol电子时,生成Na2Mn5O10的物质的量是2mol;
(2)①据氢离子移动方向知,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右侧电极为正极,左侧电极为负极,负极上通入燃料甲醇;
②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③根据CH3OH-6e-+H2O=CO2+6H+反应知,消耗1mol甲醇要转移6mol电子,当6.4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1.2mol,则转移电子个数为1.2NA;
(3)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2O2+4e-+2H2O═2Ag+4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Zn-4e-+8OH-═2,反应还应有KOH参加,反应的总方程式为:Ag2O2+2Zn+4KOH+2H2O═2K2Zn(OH)4+2Ag;
(4)根据图中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B是电池的负极;A是正极,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e-+H+=+Cl-,负极上是醋酸根转变为碳酸氢根离子,电极反应为:CH3COO--8e-+4H2O=2+9H+。
21. 45s 400℃、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 aceg 180 2:3 ① 1.0 >
【分析】
Ⅰ(1)根据v=、结合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
(2)选择脱硝效率最好的条件;
(3)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后,发生可逆反应 ,结合几种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Ⅱ (1) 根据控制变量分析;
(2)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
②电池放电时,消耗KOH,且生产水;
③电池放电时按消耗CH3OH与电子的物质的量之间关系进行判断;
④负极反应物为CH3OH,按反应规律判断正误;
(3)按表格数据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分析回答;
【详解】
Ⅰ、(1)有v(NO)=2v(N2),则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v(NO)= ;从表格看,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为45S;
故答案为:;45s;
(2)①由图可知,400℃、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时脱硝效率最高,此为最佳条件;
故答案为:400℃、氨氮物质的量之比为1;
(3) a. t1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NO2浓度在减小,故a正确;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反应仍然进行,为动态平衡状态,故b错误;
c. 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故c正确;
d. t2~t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各物质浓度不再变化,但各物质的浓度不相等,故d错误;
e.0 ~t2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则N2O4浓度在增加,故e正确;
f. 反应过程中,红棕色气体NO2的浓度逐渐减小后来不再变化,故f错误;
g. 是气体分子总数减少的反应,从充入NO2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在减小,由于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在增大,故g正确;
故选aceg;
Ⅱ、(1)寻找合成甲醇的适宜温度和压强,故温度压强为变量,相同,m=2:3;①②中压强不同,则温度相同为180℃;
故答案为:180;2:3;
(2)①电池放电时通入空气的电极为正极,故①错误;
②电池放电时,生成水,同时消耗KOH,电解质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故②正确;
③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每消耗6.4 g CH3OH(0.2mol)转移1.2 mol电子,故③正确;
④负极为甲醇,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
(3) ①B、D起始浓度均为0,虽然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但实验1、2的平衡浓度相同,则A的初始浓度为1.0mol/L;
故答案为:1.0;
②1、3比较,能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是浓度,平衡浓度3大,可知3中初始浓度大,则3中反应速率大,即v3>v1;
故答案为:>。
22. 0.15mol/(L·min) CO(g)+2H2(g)CH3OH(g) △H=-91kJ/mol 2CO2+2H2O+4e-=2CO+4OH- CH3OH+8OH--6e-=CO32-+6H2O
【详解】
(1)由图1可知,CO是反应物,变化量为0.75 mol/L,根据CO(g)+2H2(g)CH3OH(g)反应可知,H2的浓度变化量为1.5 mol/L,所以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0.15mol/(L·min),故答案:0.15mol/(L·min);
(2)由图2可知,反应物为:1molCO(g)和2molH2(g)反应,生成1mol CH3OH(g)放出91kJ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 △H=-91kJ/mol,故答案:CO(g)+2H2(g)CH3OH(g) △H=-91kJ/mol;
(3)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总反应方程式为:2CO2=2CO+O2,所以阴极反应式为:2CO2+2H2O+4e-=2CO+4OH-,故答案:2CO2+2H2O+4e-=2CO+4OH-;
(4)根据电子移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充入的是甲醇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故答案:CH3OH+8OH--6e-=CO32-+6H2O。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