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年级 学科课时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型 复习课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 2.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重点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 法 归纳法、典例分析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考点一.新文化运动 1.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⑴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⑵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手)、李大钊(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胡适(倡导白话文)、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⑶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⑷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斗争矛头:儒家学说 ⑸主要内容: ①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⑹评价: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②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考点二.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直接原因(导火线):1919年,英、法、美等列强操纵巴黎和会,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过程: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聚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②发展扩大:6月初,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销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6.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精神。要善于创造,不断开拓,甘于奉献,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条件: ①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③组织基础: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简述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情况。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地点:上海,后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红船)上。 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④内容: 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中共二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5.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6.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典型例题分析 1. (2021·甘肃·中考真卷)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 A.自强、求富 B.维新与变法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答案】D 【解析】题干中胡适和蔡元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D。 2. (2021·山西·中考真卷) 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湖北武昌、河南郑州 【答案】B 【解析】习近平主席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参加者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符合题意。 三、达标练习 1. (2020·安徽)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D A.尊孔复古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爱国主义 2. (2020·山东聊城)13.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最最可能出现于( )D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 (2020·江苏泰州)38.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C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4. (2020·四川广安)5.“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 )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5. (2020·广东)14.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B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6. (2020·湖北鄂州)4.“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A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7. (2020·江苏无锡)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A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8. (2020·广西柳州)6.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C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归纳总结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节内容并画思维导图 2、完成高分计划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