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年级 学科课时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型 复习课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及早年的革命活动, 2.三民主义内容和含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4.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
重点 辛亥革命
难点 辛亥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 法 归纳法、典例分析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 考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3.革命著作及作者: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警世钟》、《猛回头》 4.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考点二.辛亥革命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1.萍浏醴起义: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六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取得武汉三镇的胜利。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4.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5.评价: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三.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时间:1912年1月1日 3.定都:南京 4.临时总统:孙中山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2.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属于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全、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思考1、以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政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生活:奖励实业;颁布剪辫令;革除“老爷”、“大人”等称呼;废除跪拜礼;易服饰;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禁缠足;提倡中山装等。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变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典型例题分析 1.(2021·河北·中考真卷) 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B正确;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B。 2. (2020·湖北·中考真卷) 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 A.邓世昌 B.谭嗣同 C.孙中山 D.张自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后来为了领导国民革命,建立黄埔军校,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由此可知该挽联是写给孙中山的。故C正确。邓世昌是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故排除A项;谭嗣同是在戊戌变法中应用就义,故排除C项;张自忠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故排除D项。故选C。 三.达标练习 1.(2020·四川自贡)7.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C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2. (2020·湖南株洲)6.孙中山说:“革命为唯一法门,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领导的哪场“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A. 二次革命 B. 辛亥革命 C. 护国战争 D. 国民革命 3.(2020·浙江衢州)9.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其中“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有( )A
第 页
教学环节及内容
①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20·四川泸州)5.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C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5. (2020·广西柳州)5.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座城市付出了重大的牺牲,钟南山院士称它为“英雄城市”,在历史上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座城市是( )C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上海 6.(2020·四川成都)12.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D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20·山东东营)11.“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B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四、归纳总结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2、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时间、意义 4、中华民国的创建 (1) 中华民国的建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节内容并画思维导图 2、完成高分计划配套练习册练习题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