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29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29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6 22:3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Middle Ages
5世纪
15世纪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476年
公元1453年
西罗马辉煌
文艺复兴光辉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把中世纪看作“黑暗”时代的观念,特别是把这一时期整个世界都看得一团漆黑的偏见,早已受到史学家们的质疑和订正。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文明还是在发展。
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因此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有一定偏见的。
500
动荡不安 —-较稳定、自信
1000
人口增长;经济、城市发展;教育振兴
1300
灾难与新变化并存
1500
中世纪早期
中世纪中期
中世纪晚期
罗马帝国晚期
现代欧洲早期
The stars in the sky!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本内特等《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历史》
第3课
“暗夜星光”
中古时期的欧洲
制作人:王彩云
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东欧
中古时期西欧

古时期欧洲
封建社会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建社会变化:西欧王权、教会与城市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的崛起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
庄园和农奴制度
“黑暗的中世纪”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一、西欧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
基本内容
封君:授予土地者
封臣:领取土地者
土地+保护
军队+效忠
(一)封君封臣制度
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封臣把手放在《圣经》上起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
封君(拉起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臣服礼
效忠礼
授职礼
材料二 在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封臣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产邑,从而终止其封臣身份,故而领主不能专断地强加于封臣某种义务。领主于封臣的特定权限只能是基于效忠与服从的契约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荣誉法典所规定的。
——马渭源《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材料一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私法关系,不具备行政系统那样上下级之间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因此封君对封臣的封臣是没有关系的,因而14世纪法国的原则即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思考: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依次主从;层级间相对独立
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
(一)封君封臣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探究: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 形态
纽带
统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相同点 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 土地
血缘
不可越级统治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的比较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 ,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 。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⑴提供农民土地;
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⑴交纳地租,服劳役;
⑵法律上自由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填写下列表格。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材料二 (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材料一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⑴经济上:自给自足
⑵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⑶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二)庄园与农奴制度
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
材料二 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他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作,他有独立经济,有财产,有家庭。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一 .....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无法律地位
无婚姻权
一切属奴隶主所有
受法律保护
被法律承认
有私有财产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农奴
奴隶
一.相互依存
扶持阶段
二.教权崛起
达到巅峰
丕平献土
卡诺莎之辱
教权
王权
最有名望者
传统精神权威
罗马基督教文化
最有实力者
新兴军事霸主
日耳曼蛮族文化
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三.王权夺位 教归于俗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王权得到强化。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而且王权获得城市不同程度的支持,12-13世纪王室领地持续扩大。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王权逐渐强化,
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一)王权
政治稳定
庄园农业繁荣
经济发展




提供稳定环境
工商业复兴
耕地面积增加
动力技术进步
中古西欧的城市
思考: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二)城市
思考:阅读课本P17,概括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1)城市兴起的原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2)城市自治
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手段: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磅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世界历史(中古)》
在法兰西,由于教会和世俗领主不愿放弃对城市的权力,引发了城市较大规模的武力反抗,如12世纪初琅城居民起义。
——《世界历史(中古)》
(二)城市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思考: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
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二)城市
(三)教会
火烧圣女贞德
政治上,利用教阶制度,成为当时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经济上,拥有大量教会地产,并通过什一税获取巨额财富;
思想上,基督徒从生到死在教会的管理之下,宗教戒律束缚人性
宗教裁判所
西欧基督教徒一生与基督教会关系密切
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下接受洗礼
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
(三)教会
材料一: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基督教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如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荒地,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
——《论基督教的崛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教会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教会的大力扶持,大学才得以逐渐羽毛丰满,形成规模。虽然大学后来回过头反对教会,但它的根基还是深深扎在基督教文化里,这是毋庸置疑的。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思考:根据所学及材料,评价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作用。
巴黎大学徽标
促进社会稳定
推动教育发展
(三)教会
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三、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民法大全
三、拜占庭帝国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发动机,而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文化领域,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年来才得到真正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地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阅读下列材料,试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尤其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传承了欧洲传统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
三、拜占庭帝国
材料三 拜占庭文明早期形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因为它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保护了私有制。
——张广翔《拜占庭文明的特征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材料四 拜占庭文化在东欧的传播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使斯拉夫世界得到文化启蒙并接受东正教信仰,还加速了斯拉夫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推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步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对世界政治制度和法治建设产生影响。
影响东欧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三、拜占庭帝国
思考:阅读下列材料,试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影响。
9世纪
13世纪中期
16世纪初
17世纪末
1547
莫斯科公国
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基辅罗斯
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继续扩张
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地跨欧亚
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庞大帝国
四、俄罗斯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