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变色龙
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其体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小说以《变色龙》为题,会写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洋溢”“无精打采”“异想天开”等重点词语。
2.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重点)
3.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重点)
4.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难点)
学习目标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击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汝龙译。有改动。《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这时的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趋炎附势、献媚邀功的勾当。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典型代表。
背景链接
读读写写
贱( ) 拧( ) 筛子( )
坎肩( ) 旗帜( ) 荒唐
洋溢( ) 温情 惦记( )
恐吓( ) 径自( )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 异想天开
jiàn
nǐnɡ
shāi
kǎn
zhì
yì
diàn
hè
jìnɡ
yuán
不要写成“彩色”的“彩”。
不要写成“原因”的“原”。
字词清单
契诃夫( )( )蔑( ) 醋栗( )
乞丐( ) 赫留金( ) 咳嗽( )
魁梧( ) 赔偿( ) 胚子( )
伶俐( ) 裹紧( )
qì
hē
miè
cù lì
ɡài
hè
ké sou
kuí wu
chánɡ
pēi
línɡ lì
ɡuǒ
多音字
血
( )血淋淋
( )呕心沥血
xiě
xuè
露
( )露面
( )流露
lòu
lù
【串句记忆法】
1.因为山里只能靠畜( )力运输,他才畜( )养了这些马。
2.他因为在保护区的湖里非法逮( )鱼而被执法人员逮( )捕了。
读“xiě”时多单用,多用于口语。
读“xuè”时多用于复音词及成语。
chù
xù
dǎi
dài
栗( )
lì
粟( )
sù
形近字
醋栗
粟米
形容言论、消息传布迅速。
径( )
jìnɡ
胫( )
jìnɡ
径自
不胫而走
戳( )
chuō
戮( )
lù
戳穿
杀戮
勠( )
lù
勠力同心
共同努力,团结一心。
溢( )
yì
谥( )
shì
洋溢
谥号
隘( )
ài
狭隘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身体)强壮高大。
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词语集注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也说没精打采。
魁梧
反义词:矮小。
异想天开
恐吓
贬义词。
洋溢
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理清小说结构层次。
开端(1—5)
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狗咬人事件。
发展和高潮(6—27)
描写了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的过程。
结局(28、29)
厨师带走了狗,“狗咬人”案件宣告结束。
整体感知
第1段中“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
真实地再现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
渲染了死气沉沉、萧条压抑的社会氛围
暗示了当时社会阴森可怖的黑暗面貌
为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课文精讲
(西宁中考)简析第3段中“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这句话中“钻”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钻”字,写出周围的人聚集速度之快和他们以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态,侧面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人们愚昧麻木的状态。
(真题模拟)请以图表的形式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并据此简要复述课文。
[答题思路]
(1)理清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连句概括。
[答题模式]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如何),括号中的要素有时可省略。
考点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参考答案]
狗的主人是谁?
不知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1
2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错在首饰匠→首饰匠耍赖,想要赔偿金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气
3
4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怪首饰匠自己把蠢手指头伸出来→就说狗是“我”找着并派人送上的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5
6
是将军哥哥的狗→狗真伶俐,一口就咬破首饰匠的手指头→早晚要收拾首饰匠
返回
复述课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经历了五次变化。最后得知狗是将军哥哥的,奥楚蔑洛夫脸上立即堆起笑容,对着小狗一阵猛夸。厨师把狗带走,故事告一段落。
通过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概括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题技法]
1.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
2.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5.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考点
返回
奥楚蔑洛夫
[参考答案]
是将军家的狗
不是将军家的狗
A.疯狗
B.小狗
C.下贱胚子
E.野狗
D.名贵
F.伶俐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沙皇走狗
除了主角奥楚蔑洛夫,小说中还出现了不少其他人物,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他们有什么特点。
人 物 特 点
赫留金
底层小人物,贪婪鄙陋,投机钻营,畏惧权贵。
“独眼鬼”
开口闭口“长官”,也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辈。
将军家厨师
说外人“瞎猜”,对于将军言必称“我们”,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折射出对权贵的崇拜。
人 物 特 点
围观的人们
嘲笑卑微的同伴,不敢质疑和挑战警官的权威,奴性十足。
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
没有正面出场,但在围观群众及厨师的口中却又无处不在,通过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霸道和权势熏天。
五次“变色”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怎样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来营造强烈的讽刺效果的。
时而威风凛凛
夸张
痛骂小狗
“疯狗”“下贱胚子”
时而奴颜婢膝
夸小狗
“名贵”“伶俐”
对比
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前后矛盾,讽刺效果突出
(东营中考)第1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顷刻逆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从情节设置看,这样写使情节发展难以预测而形成悬念,引人入胜;②从人物性格塑造看,这样写能突出表现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和唯权唯上的思想本质;③从表现主题看,这样写反映了法律被践踏、专制盛行的社会现实;④从讽刺艺术的效果看,写奥楚蔑洛夫对案件的判断多次逆转,以漫画式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或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对狗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物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增强了讽刺力量)。
文中三次提到“法律”,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第7段: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
第12段: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
第17段: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
表明“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这样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而且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真题模拟)第20段再次提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这一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细节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景物等。(2)作用:①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内心世界;②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③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渲染时代气氛,表现地方特色。
考点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
第5段
第10段
第20段
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第27段
是赫留金作为受害者的证据,也是他要求赔偿的本钱。
“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文中对赫留金手指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
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变成了敲诈者。
“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
成了赫留金冒犯名贵狗的罪证。
“……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
返回
除了细节描写,课文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试着找出几处进行分析。
语言描写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盛气凌人、装腔作势
动作描写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神态描写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媚态十足、庸俗势利
(赤峰中考)第23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透过这里连用的两个“白费工夫”,你觉得此时奥楚蔑洛夫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语言描写。【示例】他想:既然不是将军家的狗,那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浪费心思,弄死野狗免得伤人,利索省心!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原 因
联系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说说他“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意义。
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面对平民群众:拿腔作调、作威作福。
面对权贵:奴颜婢膝。
意 义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社会背景: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批判目标:腐朽专制的社会。
作者在文中四次写到军大衣的脱、穿,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①交代身份,暗示背景。作者巧借新的军大衣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暗示了沙皇专制统治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性格,丑态百出。暴露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态。
③连缀情节,前后呼应。本文以军大衣的脱、穿为掩饰,让主人公有思考的机会,从而引出下一次态度的转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读完这篇小说,你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哪
些人和事呢?
【示例】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可恨的贪官污吏
两面三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卑鄙小人
黑白颠倒的冤假错案……
艺术手法 人物性格 例 子
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
见风使舵、媚上欺下
“你拿得准吗?”
“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
“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
(装腔作势、官气十足)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媚态百出)
深入探究
变色龙
交代背景,发生狗咬人事件(开端)
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
五次“变色”
(发展、高潮)
不知狗主人,严判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开脱
不是将军家的狗,贬低
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称赞
不是将军家的狗,弄死
是将军哥哥的狗,盛赞
奥楚蔑洛夫审案结束(结局)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狡猾善变
夸张
对比
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与腐朽,也揭示了小市民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主旨归纳
本文阅读考点
重要描写方法
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重要写作技法
夸张
本文考点回顾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苏东坡题联
传说有一天,苏东坡独游莫干山,不经意来到一座寺庙。当时东坡衣着简朴,住持老和尚只是指了指椅子说:“坐!”喊了声小和尚:“茶。”闲聊中,老和尚见来客谈吐不俗,才气过人,就把他引入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喊道:“敬茶。”继续闲聊,老和尚愈发感到来客才华横溢,不禁问起姓名,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扬四海的苏大学士。老和尚赶紧起身、作揖,把客人请进客厅,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小和尚喊道:“敬香茶!”
最后,老和尚仰慕苏东坡的名望,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苏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和尚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拓展延伸
咏 针
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识衣冠不识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讽刺诗。借缝衣针来讽刺那些只根据外在来判断人的价值的势利小人。
学习了《变色龙》这篇讽刺小说,你是否对文中夸张的描写印象深刻呢?请你拿起笔,也学着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注意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夸 张
写作指导: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或缩小,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写作示范:
今天的天气真是热啊!走在街道上,仿佛置身于一个大火炉中,浑身被烤得火辣辣地疼。路边的树木无精打采地垂着头,树叶感觉要被烤焦了。街上的招牌看上去有些变形,像要被烤化了。四下里一片沉静,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偶尔一只流浪狗,趴在路边的树荫下,吐出舌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连平时聒噪的知了,此时也像被这热气给热哑了,一声不出。他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额上的汗水如注地往下淌,全身的衣裤早已湿透,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不同事物在热天下的反应,极写天气之热。
如果根据课文内容编演一个小品,由你做导演,你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叶尔德林、首饰匠赫留金这三个人物的衣着、表情、语气、动作等,会进行怎样的设计?说说你的想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