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标要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和地图及时间轴,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
2.通过史实了解汉谟拉比的作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雕塑的观察和内容的解读,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历史地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的能力。
3.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立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河流域文明出现、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
2.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以“《圣经﹒旧约》中的伊甸园在哪?”问题导入 教师通过问题并展示材料,向学生介绍伊甸园和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有关。 学生思考、讨论,初步了解两河流域。 通过问题和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过渡:那么两河流域具体在哪里呢?
知识讲解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 (1)教师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然后播放关于两河的视频,最后展示现代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图。向学生介绍两河流域的具体位置。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两河流域的具体位置。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知道两河流域所在的西亚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2)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看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发展情况。教师提问:“通过材料,你认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通过材料和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思考的能力。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然后向学生展示阿卡德王国的疆域图,并介绍其国王萨尔贡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地图,听老师讲解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时空观念
(2)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约在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对两河流域南部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古巴比伦王国,然后向学生展示古巴比伦王国的疆域图。
过渡:在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北方侵入的赫梯人所灭。两河流域像古埃及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1)楔形文字 教师出示楔形文字泥板图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楔形文字。让学生看教材,指出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学生看教师展示的图片,阅读教材找出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 让学生了解楔形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太阴历 由“为什么一个星期是七天?”的问题引入。向学生介绍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苏美尔人已经通过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给学生展示苏美尔人星象盘和一星期的图标,让学生了解苏美尔人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生都知道的“一周有七天”这样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3)60进位制 向学生介绍60进位制,展示楔形文字的数字的写法,同时向学生提问:“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到了60进位制?”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时间、角度、地理坐标 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什么是60进位制,并举出生活中关于60进位制的例子。 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用知识联系生活。
过渡:前面我们介绍过两河流域的强盛时期,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强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知识讲解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的统一 教师向学生展示汉谟拉比雕像,介绍汉谟拉比其人,让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 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2.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措施 找出汉谟拉比在位时都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政治、军事、经济、法律上给出最终的答案。 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和总结出汉谟拉比的统治措施。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 现在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古巴比伦时期重要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讲解三、《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 教师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图,向学生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背景。 学生观察图片,听老师讲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雕像 再向学生展示《汉谟拉比法典》放大的示意图和材料,问学生“通过雕像和材料了解到什么?”提示着让学生回答。 让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根据教师的提示回答问题。得出《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是“君权神授” 培养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汉谟拉比法典》内容与解读 教师出示《汉谟拉比法典》条文涉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着回答,这些条款内容,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家庭奴隶制、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且商品经济活、同态复仇法的结论,教师通过学生得出的结论,问学生“你认为法典制定的目得是什么?”学生给出自己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学生阅读条款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影响 让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 阅读教材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随堂练习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的其中一条法令规定:“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这条法令反应的《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B )
A.保护奴隶的权利 B.维护奴隶制度
C.具有同态复仇思想 D.具有理性补偿观念
2. 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D )
A.古埃及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巴比伦文明
3.在古代两河流域各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中,有的成就至今仍然为世界各地所沿用。下列哪项成就是完全符合上述评论的 ( A )
A.60进位计数法 B.《汉穆拉比法典》
C.楔形文字 D.《吉尔伽美什》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古巴比伦王国( C )
A、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对奴隶很残酷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知识拓展:空中花园,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妃子建造的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此园建有不同高度、越上越小的台层组合成的剧场般的建筑物。每个台层以石拱廊支撑,拱廊架在石墙上,拱下布置成精致的房间,台层上面覆土,种植各种树木花草。顶部有提水装置,用以浇灌植物。这种逐渐收分的台层上布满植物,如同覆盖着森林的人造山,远看宛如悬挂在空中。这座花园可算作最古老的屋顶花园。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知道的世界七大奇迹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