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
1.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相似性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2、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 协调——不协调——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D.协调——不协调
3、东北平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A.热量不足 B.光照不足 C.水分不足 D.劳力不足
4、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浙江、山东、辽宁、广西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4-5题。
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B.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7、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D、能源西多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社会经济的发展
8、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D、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9、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A、东、中、西线均需要 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 D、东线工程
1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 农业集约化经营
C.环境污染加剧 D.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11、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12、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A、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B、美化环境 C、调节气候D、保护生物多样性
13、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大的
A、电力能源基地 B、电子工业基地
C、汽车工业基地 D、宇航工业基地
14、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
A、阿根廷 B、澳大利亚 C、法国 D、美国
15、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1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17、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样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充贸易
18、在夯实基础阶段,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属于
A.资金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19、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B、地上遥感、地面遥感和地下遥感
C、近地面遥感、空中遥感和地下遥感 D、地球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20、 GP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文字处理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21、下列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源衰减 B.劳动力不足 C.设备老化 D.污染严重
2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要大于城镇地域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
C.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D.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23、就工业结构而言,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南轻北重,中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
24、“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管道 C.铁路 D. 水路
25、关于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应遵循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电 B.发展航运 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D.治理水患
26、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飞机 B、太阳 C、火星 D、小行星
27、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
A、极光 B、太阳黑子 C、耀斑 D、日珥
28、距离地球近日点最近的节气是
A、冬至 B、秋分 C、夏至 D、春分
29、几乎全位于海洋上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30、对热带雨林气候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盛行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综合题:
1、下图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分析回答。(10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箭头含义分别是:①是晋煤外运,
②是 西气东输 ,
③是 西电东送 ,
④是 南水北调 。(6分)
(2)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 煤炭 、 电。(2分)
(3)②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
塔里木 盆地和陕甘宁地区。(2分)
2、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洞庭湖所在的平原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或洞庭湖平原都可以 。(2分)
(2)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
湖泊面积减少、水深变浅
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围湖造田 、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4分)
(3)洞庭湖作为湿地有何重要的生态价值?(4分)
答: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提供农副产品。(任答4点即可)
3、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图中国家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属于 亚热带和 温带(温度带)。(2分)
(2)填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农业区(带):
② 玉米带 ,
③ 春小麦带 ,
④ 棉花带 ,
⑨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4分)
(4)⑨农业带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 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分布在南北纬30°至40°之间的大陆西岸 。(4分)
4、读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右图表示的节气是: 冬至 。 (1分)
(2)图中晨昏线DE是昏线 线。 (1分)
(3)图中C地的地方时是 17点。 (2分)
(4)图中B地的昼长为 8 小时。 (2分)
(5)图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16.5° 。(2分)
(6)图中B点在C点的 西北方向。 (2分)
选择题做答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A
A
C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A
D
A
B
A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B
C
A
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