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提优密卷B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1.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zhì huì( )和cái gàn( ),shè jì ( )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桥梁,chuàng zào( )了新的文明。
2.历经dà yuē( )八百年的风雨,这部wěi dà( ) 的典籍被bǎo cún( )了下来,还流传到了ōu zhōu( )。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洒( ) 异( ) 验( ) 具( )
酒( ) 导( ) 脸( ) 县( )
三、按要求填词语。(6分)
1.在括号里填写含有“改”字的词语。
( )环境 ( )错误 ( )计划
2. 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AABB"式的词语。
看得( ) 写得( ) 扫得(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1分)
①学( )五( ) ②千( )万( ) ③名扬( )( )
④双龙( )( ) ⑤形( )各( ) ⑥一模( )( )
1.形容名声大的词语是 ,(填序号)我知道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 。
2.词语 和 是一组反义词。(填序号)
3.老王虽然 ,但是仍持续追求新知识,这种勤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填序号)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屠苏(sū) 税务局(suì) B. 携带(xié) 档案馆(dàng)
C. 横跨(héng) 咖啡馆(jiā) D. 面貌(miào) 阅览室(yuè)
2.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小毛驴( )又踢又跳,( )马突然被拽住吓到了它。
A.因为……所以…… B.之所以……是因为……
C.如果……就…… D.虽然……但是……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黄少一人”中的“一人”是指( )。
A.王维 B.王维的哥哥 C.王维的弟弟 D.王维的哥哥和弟弟
4.《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描绘了( )。(多选)
A.街市上热闹非凡的情景 B.当时的著名景点特征
C.汴梁的皇官的生活画面 D. 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5.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6.读下面的材料,对其描写的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把碗盘中的食物残渣用抹布或者纸巾擦掉,然后放在溶有洗洁精的水里。用洗碗布蘸取溶有洗洁精的水清洗碗盘。把碗盘洗好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把洗好的碗盘沥干。
A.擦→溶一→蘸→冲洗→清洗→沥干 B.擦一放→溶→清洗→冲洗→沥千
C.擦→放一→蘸一→清洗→冲洗→沥干 D.放→溶→蘸→清洗→冲洗→沥干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照样子,写句子。(5分)
例:桥很长,也很宽。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教室很大,也很安静。 。
例: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
(2) ;有的 ;有的 。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 分)
(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2)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真美啊!
七、积累填空。(13分)
王叔叔在外地过年,听着鞭炮声,喝着屠苏酒,不禁吟诵起两句诗:“ , 。”他又想起在老家的哥哥一家,便用微信给哥哥发了两句诗: , 。想着清明节会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王叔叔叹了一口气,古诗有云:“ ,
。”子 欲养而亲不待,如何能让人不惆怅伤感啊!
2.本单元中,我们了解了由隋朝石匠 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它是我国宝贵的 遗产;欣赏了北宋画家 画的《 》读着这些课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3.“雅人四好”指 ,“中医四诊”指 。
八、语文实践。(6分)
连一连。
元宵节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中秋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乞巧节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11分)
佚 名
①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担任太史令时,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的研究兴趣。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报地震的仪器,叫作“候风地动仪”。
②候风地动仪是用铜制造的,仪器内部竖着一根铜柱,周围有8个杠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分别朝着8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各含着一粒小铜球。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边,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就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蟆中。这样,人们就能知道哪个方位会发生地震。
③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公元138年的某一天,侯风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钢球,但是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骗人的。过了几天,陇(lǒng)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伙儿这才信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议论纷纷:
(2)信服:
2.张衡发明了 ,用来 。(2分)
3.用“ ”画出文中介绍候风地动仪构造的句子, 用" ”画出解释候风地动仪如何测报地震的句子。(2分)
4.第③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1 分)
5.“大伙儿议论纷纷”,想一想,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 请你写一写。(2分)
6.大伙儿原来都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骗人的,后后来却信服了,这是为什么 (2分)
(二)皮影戏(14分)
佚 名
十几年前,电视连续刷《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刷中人物胖堆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 )以牛皮和驴皮作为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的透明材料。正是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灯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颈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 )表演者除了 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组成皮影剧团,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 )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我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例:各式各样(ABAC式)
2. 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在短文中相应的括号里。(3分)
用来表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
皮影人物及道具以皮革为材料制成。
C.皮影戏对表演者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
3.为什么说以牛皮和驴皮作为原料的皮影最好 (3分)
4.短文画横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 )。(2分)
A.设备轻便 B.历史悠久 C. 形式多样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十、习作。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选择其中一个,把自己家家过节的过程或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分享。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提优密卷B
(参考答案)
一、1.智慧 才干 设计 创造
2.大约 伟大 保存 欧洲
二、示例:洒水 喝酒 异同 领导 经验 脸上 工具 县城
三、示例:1.改善 改正 改变 2.清清楚楚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四、①富 车 ②变 化 ③中外 ④戏珠 ⑤态 异⑥一样
1.③ 示例:默默无闻
2.⑤ ⑥ 3.①
五、1.B 2.B 3.A 4.AD 5.C 6.C
六、1.示例:(1)教室长九米左右,宽六米多,安静得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见 (2)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的活动多种多样 打乒乓球 跳皮筋
2.提示:(1)在句末加上“之一”。 (2)去掉“红”字。
七、1.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 节倍思亲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2.李春 赵州桥 历史文化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3.琴棋书画 望闻问切
八、略
九、(一)1.(1)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 (2)相信并佩服。
2.候风地动仪测报地震
3.候风地动仪是用铜制造....各含着一粒小铜球。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小铜蛤蟆中。
4.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
5.示例: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不起作用,看来是骗人的。
6.因为过了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带发生了大地震。 (二) 1.示例:百发百中 十全十美 自由自在
2.B C A
3.因为以牛皮和驴皮作为原料的皮影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
4. A
5.表达了作者对皮影戏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十、提示:先确定你想写的传统节日,再围绕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事情来写,语句通顺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