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 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22:5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五章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建成并成功放电(如图),为本世纪中叶实现核聚变能应用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造太阳”装置中的核反应主要是一个氘核()与一个氘核()反应生成一个新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核能。已知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与核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核
B.新核的比结合能为
C.一个核与一个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D.一个核与一个核反应生成的新核中子数为3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钍核,由此可知,钍核的质量数为90,钍核的质子数为234
B.为铍核,由此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铍核的中子数为4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中子数
3.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因月球的昼夜温差特别大,长达近半个月的黑夜会使月表温度降到零下一百多度,“嫦娥四号”除了太阳能板之外,还带了一块“核电池”。核电池利用Pu衰变为到U时释放的能量,可在月夜期间提供不小于2.5W的电功率,还能提供大量热能用于舱内温度控制。已知Pu的质量为mPu,U的质量为mU,真空中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u衰变为U的核反应方程为Pu→U+He
B.Pu衰变为强U,中子数减少4
C.Pu衰变为强U释放的能量为(mPu-mU)c2
D.Pu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大小和衰变快慢会受到阳光、温度、电磁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C.氢原子的能级理论是玻尔在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B.氢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而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对应太阳高层大气中含有的元素
C.在核反应过程的前后,原子核的质量数守恒,质量可能减小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6. 若用x代表一个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的原子来说( )
A. B.
C. D.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加温或加压的方法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与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D.放射性物质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8. 一个铀原子核中有( )
A.238个核子 B.238个质子 C.146个质子 D.92个中子
9. 设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另一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在初始时刻,的原子核数目为,的原子核数目为,则
A.经过时间,、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
B.经过时间,、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
C.经过时间,、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
D.经过时间,、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
10.物理学家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托马斯 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光是一种机械波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C.贝可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D.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C.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D.质子、中子、a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a粒子,释放的核能是
1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天然放射性的原子核由于不稳定而自发地进行衰变
B.放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释放出的看不见的射线
C.放射线中有带负电的粒子,表明原子核内有负电荷
D.放射线中带正电的粒子由卢瑟福首先确定是氦原子核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康普顿发现了电子
C.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D.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14.下列关于一些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汤姆孙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15.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
B.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流
C.三种射线中电离作用最强的是射线
D.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射线,但挡不住射线和射线
三、解答题
16.若质子速度范围只能在纸面内且与MN方向所成角度。求:粒子向左、向右、向上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及所对应的初速度方向。
17.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ABC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D为AB边的中点,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平行BC边射入磁场,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0,结果刚好垂直BC边射出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2)若要使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刚好与BC相切,粒子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多少
(3)增大粒子的速度,试分析粒子能不能从C点射出磁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计算粒子从C点射出磁场时的偏向角.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五章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C B A A B D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D ABD AC ACD AD
三、解答题
16.当质子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时,向上最远,最远处到出发点的距离为;当质子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时,向左最远,最远处到出发点的距离为;当质子的初速度竖直向下时,向右最远,最远处到出发点的距离为
17.(1),(2),,(3)能,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