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1: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句课标要求学习内容是有关语句的意思及表达效果,行为动词是推想、体会,本条要求中维度目标为过程性目标,学是理解。前提条件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内容是文章的表达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行为动词是了解和体会,本条要求中维度目标为过程性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畅地朗读,背诵。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成语导入:
1、亡羊补牢,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坐井观天,一毛不拔这些成语故事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2.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小故事,看一看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齐读课题——《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二、回顾方法,初步感知
1、我们已经学习过文言文了,还记得有哪些学习文言文好方法吗?---生---参考注释、反复朗读、查阅资料、查工具书、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法宝。现在用上这些方法再来学习这两篇文章。
2、出示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任务一:
①.借助注音和节奏线,读通古文。
②.对照注释,读懂文义。
③.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读书情况
①读节奏(读全文)
②对照注释,简单说文义。
生 1:
生 2:
③学习“之”的不同意思
④师生互译。
看来这“之”难不住我们了,我们来打我说你猜的小游戏,老师来说白话文的意思,你来说文言文的意思,我说到哪,你就读到哪,行吧?好,看来真读懂了课文的意思了,读懂了意思再来读课文的话,那感觉,可不一样了!弈秋,齐——(生读配乐)果然读得很有味道。面对同一位老师,学习同一样本领,两个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4.体会学习态度不同师说:请拿出笔,在文中标出二人表现的句子。
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人的态度不一样,一个人很认真,一个人不用心师说:从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的理由惟——弈秋之为听,他听得多认真啊!创设情境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说:好一个专心致志的学生啊!(板书专心致志)
而另一人却——与人虽听之......此时,我们眼前看到了两个这样的学生——一个-----一个----
师说:正是因为这不同的态度,才有了这不同的结果!
一起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体会原因
师说:这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学习环境,却有如此不同的结果,让我们不禁想问——为是其智弗若与?
师说:那作者的观点是?-----曰:“非然也!”哦,如此肯定!让我们一起读--------师说:不是这样的?那难道是——为是其师弗若与?——曰:“非然也!为是其环境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说: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生先用自己话观点
师说:让我们学着古人的样子,也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吧!
出示:为是其弗若与?
曰:“然也!”
师说:说得太好了,古人的智慧,我们也领悟到了!同学们看,作者为了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就列举了这样的事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事例,他的观点才让我们更加信服。(板书事例观点)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字里行间传递给我们的哲理——配乐齐读全文
三、学习《两小儿辩日》
1、对照学习单,自主学习
师说:其实用具体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说理的方法,不仅智慧的长者常用,聪颖的孩童也会用!下面,我们就来走进两小儿辩日,看看他们又会用怎样的事例,表达他们怎样的观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两》,对照共学单,在文中标注出相关语句。《两小儿辩日》共学单
辩斗内容 人物 观点 现象 依据
日之远近 小儿甲 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近者大
小儿乙 日初出远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近者热
2、交流讨论,争辩远近
生 1汇报:他们辩斗内容是......
生 2汇报:小儿甲观点是----他看到的现象是----,他的依据是--
生 3汇报:小儿 2的观点是--,他感受到的现象是---,他的依据是--。
通过我们的分享,我们发现同样的太阳,同样的环境,两个孩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师:学有所获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感受他们的想法(课件出示四句)出示两小儿辩论的语句。
齐读: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同样一个太阳,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他们的观点如此不同呢?
出示: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车盖,盘盂?理解吗?
生:(借助资料,对照注释)......
师:很会学习!看(图)这车盖有多大,比划比划,这盘盂呢?
师:差别这么大啊!读出这种感受!再来看出示(第 2句)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那沧沧凉凉,探汤,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生:苍凉-----天气凉快。早上刚起来的时候是这种感受,苍苍凉凉。苍凉更冷一些。
生:通过注释,我知道,探汤是把手放在热水里,感觉很热、很烫,我就被水烫过。
师:带着感受,读出来。
3.明道理
师:如车盖,如盘盂,这是小儿甲—看到的!沧凉,探汤,是小儿乙——感受到的。
原来,这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呀!
4小组辩斗
师:各有各的观点,理由都很充分,所以辩论起来,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想不想感受一下这场“辩斗”?(注意语气,加上动作,辩一辩)
5.展示辩斗
师:哪对同桌愿意到前面来朗读“辩斗”?(一对同桌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辩斗”部分。师生合作辩斗!
6、孔子不能决
师:你来我往,唇枪舌剑,谁也不能说服谁。所以连孔子这个教育家、大思想家也-----不能决也。
师:此时他在想:——
生:都很有理,真不好判断生:我不知道的事情,不能乱说呀!
师:正是因为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的依据,所以连孔子也不能决也。同学们看这两篇文章,学弈中,作者能过这样一个事例,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而《两小儿辩日》中,作者的观点却隐藏在了故事之中,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为(学、人、师、生)者,当(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也!四、回文朗读
师:通过学习,我会发现,同学们不仅感悟到了文中蕴含着的古人智慧,你们的智慧也融入其中了,让我们重现古人读书的场景吧—老师读灰色,男生读蓝色,女生读红色,黑色一起读......
师:---好一群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读书郎!
结束语:
这两则文言文分别出自我国国学经典书籍《孟子告子上》和《列子汤问》,作者都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也让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像这样的国学经典书籍还有很多。比如韩非子,庄子,荀子等,书中还有更多生动活泼的小故事。比如我们可以去阅读薛谭学讴,认识几位善歌者,体会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真理。也可以走进千金买马去感受主人公那能让枯木发芽赤诚之心亦可以去去追逐愚公那为了梦想而永不停歇的脚步。同学们找来读一读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
14 文言文二则
学课下弈 两小儿辩日 具体事例
专心致志 善于观察 观点
实事求是
《文言文二则》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不必采取对译法老师认识的误区是小孩子不懂文言文,又是初次接触。一定要逐词逐句的对译,不然学生可能学不会。有效的方法是,学生反复读懂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贯通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的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
三、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四、注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使用。教学这一课同样适用。让学生讨论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讨论文中对人物的评价。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的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这样,以后对孩子还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