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5: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程标准
通过民族区域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大意义
重点
难点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国情出发,逐步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定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和措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简介
  
高山族
满族
苗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瑶族
侗族
彝族
维吾尔族
回族
藏族
新课导入
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82.7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约11.8万人,人数较多的主要有壮族、回族、满族、土家族、瑶族;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70.9万人,人数较多的民族主要有壮族、回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广州市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城市之一。全市有回民小学、满族小学、畲族小学共3所民族小学,在校少数民族学生327人;1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共88户,385人)。
——《广州年鉴》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面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家庭,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呢?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历史特点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各有其特殊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
现实情况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原因: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2.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在哪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
方性的内部事务
阅读课本60-61页,根据问题,划出关键词。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第三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 形成过程(法律依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课本60页,根据时间轴,完善民族区域制度的形成过程。
4. 建立(实行)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迄今为止共建: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 地 位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课本61页的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理解。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
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
富裕奠定了基础。
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6.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彝族-奴隶社会
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情况
各民族发展不平衡
生产力水平落后
教育水平低下
佤族原始社会
二、共同繁荣发展政策
党和政府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为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阅读课本62至63页,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国家战略上进行总结,用表格进行梳理。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国家战略
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①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②经济上: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全国各地援疆示意图
资金支持
物资支持

教育支持
教育支持
广州市有10所承办新疆、西藏籍学生的学校(其中,广雅中学、市六中、市75中、玉岩中学、协和中学、禺山高中6所学校开办新疆内高班,市商贸职业学校、市政职业学校2所学校开设新疆内职班,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西藏内职班),在校学生1366人。
——《广州年鉴》
人才支持
通过以上系列措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蒙古文
藏文
维吾尔文
壮文
英雄史诗
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措施:③文化教育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西部大开发涵盖了少数民族人口的75%。
措施: ④国家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同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西部大开发在基础设施方面、科技教育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青藏铁路世界之

国家还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政治上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迈入社会主义
经济上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文化上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国家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为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政策
原因
含义
意义
形成
进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建设
重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本课小结
【解析】请同学们学会划关键词。联系课本内容,我们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故选B项。
课堂演练
B
1.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2.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党中央实行了(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课堂演练
B
【解析】20世纪末,为了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故选B项。
课堂演练
C
【解析】请同学们学会划关键词。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有利于民族团结,故选C项。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民族团结最为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② 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① ② ③ D. ② ③
4.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解析】 根据所学,我们可以得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所以D项符合题意。
D
课堂演练
C
5.下列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
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③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④西藏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平等和谐,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故C项符合题意。
课堂演练
作品推荐
电影:《孔繁森》
书籍:《藏地密码》,江苏凤凰文艺出版出版
拓展思考
作为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谢谢观看
八年级(下)—人教版—历史—第四单元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答疑
学生提问
有同学反映,对于课本63页的“问题思考”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解答。
书上的问题为: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我们怎样把以往所学及本课知识点系统串联起来,从而找到答题思路呢?
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代设安置西和北庭都护府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府
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直接统辖
唐与吐蕃和亲,和同为一家
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
清代台湾府
元代设置北庭都元帅护府
1、使用地图梳理: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新 疆
台湾
西藏
2、巧画思维导图快速提炼重点: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先秦
华夏族即汉民族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孕育诞生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秦汉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
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潮,封建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
隋唐
民族政策开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辽宋夏金元
民族大融合新发展,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明清
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后
用和平等方式解放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通过民主改革、改革开放,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使用表格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联系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我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共同孕育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
3、各族人民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