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2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能力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2. 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
性别 野生性状 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
雄株 M1 M2 Q=M2/(M1+M2)
雌株 N1 N2 P=N2/(N1+N2)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
3. 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有A+(灰色)、a1(黄色)、a2(黑色)等。它们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成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
A.普遍性 B.随机性
C.不定向性 D.低频性
4. 下列关于精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类型的精子
B.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复制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精细胞形成以后需要变形才能成为精子
D.精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 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突变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C.红叶杨叶绿体基粒减少,仅导致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含量减少
D.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6.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C.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7. 关于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B.RNA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其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
C.RNA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反应、物质转运等功能
D.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8. 对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B.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D.基因突变对生物大多是有利的
9. 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诱变育种一定能比杂交育种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作物新品种,有时 F1 中就有所需对象
10.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采用的主要育种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基因工程育种
11.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下列解释不可能的是( )
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X染色体
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12.下列有关生物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后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B.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C.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基因突变
13.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基因突变原理,人们进行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B.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使生物更好适应环境变化
C.发生基因突变的个体,一定会把突变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具有不定向性
14.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Q基因在箭头处发生缺失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射线照射不会影响P基因和Q基因的突变频率
B.Q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
C.P基因与Q基因会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基因重组
D.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或Q基因缺失,均会引起基因突变
二、综合题
15.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____合成受阻所致。
(2)测序发现,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突变,导致H蛋白异常。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片蛋白,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H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
①对比图1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含子序列,可知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改变是____。
②据图2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突变体的改变是____。
(3)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①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____(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图中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
②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
多囊肾病(PKD)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主要病理特征是双侧肾脏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肿,进行性增大,破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常伴肝囊肿,50%病人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图是一多囊肾病家族遗传系谱图。
16.有动物实验研究报道miRNA-15a与多囊肝的产生密切相关;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多囊肾患者家系及正常人血清中miRNA-15a表达水平,探讨miRNA与多囊肾病的可能关系,所得实验结果如图: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测miRNA-15a与该家族多囊肾病肾功能的关系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2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D C D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D B
二、综合题
15.
(1) 光合色素
(2) G﹣C变为A﹣T 无H蛋白(或“H蛋白空间结构改变”)
(3) 野生型 H蛋白主要分布于类囊体上
16.实验结果显示,在患者家系中无论患者是否表现肾功能损伤,miRNA-15a的表达水平均表现较高,表现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体内中miRNA-15a的表达水平更高,而患者家系中的正常人体内miRNA-15a的表达水与正常家系中的正常人表达水平基本一致,因此可推测该家族的多囊肾病个体的肾功能损伤可能与miRNA-15a表达增多有关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