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 B.正立、放大的 C.倒立、等大的 D.倒立、放大的
2.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3.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4.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所成的“倒影”是一个实像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倒影”位置在小水球和王亚平之间
5.四种“影”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放电影 B.手影游戏 C.摄影 D.水面上山的“倒影”
6.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和日偏食成因相同的是( )
A.看露珠下的叶脉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湖中倒影
7.“超级月亮”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相当幻灯机的镜头,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虚像
D.靠近眼睛的为目镜,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8.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猫在镜中的像
B.水中的筷子弯折
C.水杯的影子
D.手机相机拍照
9.如图所示,用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较远,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使成的像再小一些,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
B.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
C.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胶卷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D.减小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增大胶卷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10.某同学在郊游时,用照相机拍照时,一只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成像 B.成苍蝇的像 C.成所拍的景物一半的像 D.成所拍的景物完整的像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甲,若想再看到倒立、放大的像,应将凸透镜向 ______ 移动,图乙的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______ 。(选填“照相机”或“放大镜”
1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3.如图所示,手机在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其摄像头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要使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变大,可将摄像头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
14.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目镜的作用把通过物镜所成远方物体的像再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
15.如图所示的投影仪,其中凸透镜是使透明胶片通过透镜成_____、_____的实像。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反射光线,使像成在屏幕上。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大些,应将凸透镜向_____(填“上”或“下”)调,同时将投影仪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三、综合题
16.如图1所示是胶片式投影仪,其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清晰的像。
(1)在图2中标示出物距u;______
(2)画出图2中所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3)天花板上的像是 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 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17.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_ 处控制噪声.
(2)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18.春节假期,贝贝同学一家坐轿车去梅兰芳公园游玩。
(1)她站在水池边的能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这是光的_____现象,此现象是光从_____射入_____造成的;
(2)展厅里的电视上在播放着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典剧目《贵妃醉酒》,电视遥控器是通过_____(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_____,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_____(选填“音调”或“音色”)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_____传入贝贝耳朵的。
(3)公园内的摄像头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公园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的实像。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根据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被称为“西洋镜”的世界第一台照相机。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演变,照相机逐步由体积庞大的“西洋镜”发展成为小巧玲珑、操作简便、性能优良的精密仪器,并且开始向全自动、多功能、高清晰度的趋势发展。
照相机就像一个神秘的箱子,它像我们人的眼睛一样,可以看清外界的景物,同时又可以把看到的景物成像在底片上(底片相当于成像的光屏),无论高级相机还是普及相机都是由机身、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五部分组成,如果使用胶片相机还有输片机构。智能手机上也有小型照相机,它不仅具有照相功能、摄像功能还具有人脸识别、扫码支付等功能,这整功能已经成为现代智能手机上不可缺少的功能。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原理;
(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不能与前面两问相同);
问: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
AD.当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
1m>2f
f<0.5m
故A错误,D正确。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故选D。
3.D
【详解】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两者原理不相同。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此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时均是实像。由图知,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倒影”是实像,实像与王亚平在凸透镜的异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放电影和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利用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后会在后面留下影子,故B符合题意;
C.摄影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面上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看露珠下的叶脉,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而日偏食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小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过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手挡住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在被挡住的光线后面形成影子,与日偏食成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BC.幻灯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距的二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经过物镜形成的像再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A.猫在镜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杯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机的相机是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使成的像再小些,即需要让像距小些,同时物距应大些,故可采取的办法是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胶卷与镜头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能让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在照片成倒立缩小的像,当苍蝇刚好落到镜头上,苍蝇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光屏接收不到,所以这张照片上没有苍蝇的像,由于苍蝇挡住了一部分光线,使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故照片会变得稍暗一些,但仍能成所拍的景物完整的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远离商标的方向 照相机
【详解】
[1]图甲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
若想再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增大物距,因此应将凸透镜向远离商标的方向移动。
[2]图乙的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12. 凸 实
【详解】
[1][2]根据课本中有关生活中的透镜的基础知识可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3. 会聚 靠近
【详解】
[1]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要使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变大,即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可将摄像头靠近二维码。
14. 实 放大
【详解】
[1][2]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通过物镜所成远方物体的像再放大。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 倒立 放大 下 远离
【详解】
[1][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投影仪的透明胶片在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4]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若想使屏幕上的字变得大些,即像变大,像距就要变大,物距变小,故应将凸透镜向下调,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16. 实像 倒立
【详解】
(1)[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2)[2]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如下图所示;
(3)[3][4]由图可知,投影仪的投影片在凸透镜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这时的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当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时,天花板相当于光屏,在光屏得到的像为实像,这个像相对于物是倒立放大的。
17. 声源 缩小; 实
【详解】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通过它使小区内的景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点睛】
本题以身边的事物为内容,考查了对标志牌的认知、摄像头成像原理的了解等,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18. 折射 水 空气 红外线 响度 音色 空气 缩小 变小
【详解】
(1)[1][2][3]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由于鱼反射的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2)[4]家中电视机遥控器是靠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控制的。
[5]调节音量时,是改变声音的大小,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物理学中用响度来描述声音的这一特征。
[6]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贝贝被深深感染,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音色与众不同。
[7]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入贝贝耳朵的。
(3)[8][9]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当人们远离摄像头过程中,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小。
19. 无关; 折射; 照相机可以把看到的景物成像在底片上,分析底片上的像和物体大小关系; 用照相机拍照时,一般情况下底片上的像小于物体。
【详解】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凸透镜成像时光线透过凸透镜,发生了光的折射,因此镜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照相机可以把看到的景物成像在底片上,分析底片上的像和物体大小关系;
用照相机拍照时,一般情况下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底片上的像小于物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