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08:2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2.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  )
A.熔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4.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熔化 C.汽化 D.液化
5.如图所示有关物态变化的现象中,由汽化吸热导致的是(  )
A.游泳上岸风吹很冷 B.夏天吃冰棍解热
C.烧水时易被水蒸气烫伤 D.食物下面放干冰保鲜
6.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
7.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冬至滴水成冰 B.仲夏白露沾草
C.初春冰雪消融 D.深秋霜满枝头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加快蒸发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10.下列物态变化发生过程中放热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会“出汗” D.夏天加入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
1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样,一道儿白,…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B.“结冰”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冰”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1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A.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B.铁水被烧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白气” D.秋天房顶上结霜
1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5.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的工作原理是:水在专用喷嘴里由高压空气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再被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就能变成雪花,如图所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二、填空题
16.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不见了,这是发生了 _____现象,此过程水要 _____热;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_____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 _____热。
17.科学家研发的“激光橡皮”,用激光照射纸张上的字,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___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而用“相变材料”制成的“自动调温”衣服,当天气___________(选填“炎热”或“寒冷”)时,相变材料会熔化,___________热量,衣服穿在身上也就不感觉热了。
18.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则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是固态,由乙到丙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大美新化美不胜收,如图分别是紫鹊界云海和大熊山雾凇。云海和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而形成的,其中雾凇是_________现象,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0.初秋的清晨,树叶枝头会挂有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_____现象,太阳升起后,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综合题
21.阅读完短文后,请在表格中填写对应物态变化的名称。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物态变化,厨房就是一个物态变化的“魔术”间,一进入厨房,我们发现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拧动转钮点燃火开始加热锅里的水并盖上锅盖,几分钟后,我们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扑面而来;接着,我们来看看冰箱里有什么,我们看到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先用水洗净一些蔬菜,仔细 观察后发现其中有些蔬菜上“长着”一些小冰粒。当我们把蔬菜拿出放在案板上,不一会儿那些小冰粒就消失了,只剩下一些水珠还留在蔬菜叶上。这时我们再打开冰箱下层的冷冻柜,取出一支冰棍,我们发现冰棍的包装纸上粘着一些白色的粉末。
现象 物态变化
一股“白气”扑面而来 ( )
小冰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一些水珠还留在菜叶上 ( )
冰棍的包装纸上粘着一些白色的粉末物态变化 ( )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横线上写出引文涉及的相应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__.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2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如图所示.
(1)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同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__
(2)请仿照示例具体说明这两种“白气”的成因.
示例:冬天房间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玻璃窗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
24.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
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中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云中凝结的水分约有20%~80%转变成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此外,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1g水蒸气变成水约释放出600cal热量,1g水变成冰约释放出80cal热量。通过人工影响,利用这些释放的潜热可以增强云中的上升运动,从而促进大云中水蒸气的凝结量,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干冰是一种常用的增雨催化剂,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论外貌,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其外形与冰一样。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后不会立即熔化,而是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销声匿迹,不像冰熔化后会留下水迹,因而得名“干冰”。正是由于“干冰”的特有个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比冰更好的致冷剂。干冰变为气体时使周围空气层温度下降,云层温度下降,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凝结的水滴冰晶迅速加大增多,最后形成降雨。
(1)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两种放热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9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______.
(5)1月9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6.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疆的天池更是以它高山湖泊的特点著称。
(1)刚从雪山上流下的夹杂着冰雪的水的温度接近于______℃。冰河解冻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_________的缘故;冬天地上出现的霜是_______现象。
(2)某游客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该游客距离山崖______m。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的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________运动(选填“山顶”或“山底”)。
(3)“悬泉飞瀑”是天池著名的景观之一。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有时我们站在瀑布旁边,_______(选填“面朝”或“背朝”)太阳,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如果直接把小镜子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会在冷的镜面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使镜面变模糊。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水变成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甲状态到乙状态需要放热,乙状态到丙状态需要吸收热量,而丙状态到甲状态又要吸热,可以判断甲状态气态水蒸气,乙状态是固态冰,丙状态是是液态水,乙状态到丙状态会发生熔化。
故选B。
5.A
【详解】
A.当人从水中出来时,身体表面有很多水,水蒸发吸热,降低人体温度,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故A正确;
B.夏天吃冰棍可以解热,冰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错误;
C.烧水时被水蒸气烫伤,水蒸气遇冷液化,液化放热,不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食物下面放干冰可以保鲜,干冰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易拉罐中加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冰更容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原本温度就低的易拉罐温度更低,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湿抹布中液体的水遇冷凝固成冰,使得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冻肉表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易拉罐底部的霜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地面上的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凝华成冰下降,冰在地面上吸收太阳光的热量熔化成水,以此循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露沾草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满枝头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能蒸发变为水蒸气,故 A错误;
B.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从减弱空气流动和降低温度两个方面,减慢了水果中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灯丝直接升华为气态,此过程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A.“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
B.“结冰”是水凝固成冰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
A. 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 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 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14.B
【详解】
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A
【详解】
人工造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汽化 吸 凝华 放
【详解】
[1][2]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
[3][4]冰箱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17. 升华 炎热 吸收
【详解】
[1]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3]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当天气炎热时,相变材料吸热会熔化,熔化吸热有致冷作用。
18. 乙 升华
【详解】
[1]由图可知,丙放热变成甲,甲再放热变成乙,可知丙是气态,甲是液态,乙是固态。
[2]由乙到丙即由固态直接吸热变成气态,这个过程是升华。
19. 凝华 放热
【详解】
[1][2]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需要放热。
20. 液化 汽化 内 凝华 放热
【详解】
[1]清晨在树叶枝头和蜻蜓身体上会挂有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汽化需要吸收热量。
[3][4][5]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形成“冰花”,这是室内空气中较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所以形成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凝华放热。
21. 液化 熔化 凝华
【详解】
[1]一股“白气”扑面而来,“白气”是从锅里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小冰粒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一些水珠还留在菜叶上,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3]冰棍的包装纸上粘着一些白色的粉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2.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升华 用洗完米的水浇花
【详解】
(1)“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华放热;熔化吸热.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刷牙时不开长流水,用杯子装水;洗菜(衣)水再用来冲厕所等措施,都能够节约用水.
23. 液化 详见解析 详见解析
【详解】
(1)[1]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2)[2]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4. 升华 降温 液化 凝华
【详解】
(1)[1]从材料中可看到,干冰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这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所以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2]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所以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降温。
(3)[3][4]从材料中可看到,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都会放出热量,这物态变化分别是液化和凝华。
25. 凝华 放热 D 低 乙 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0℃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干净的雪是晶体,其熔点是0℃,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详解】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凝华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2)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根据阅读材料可知,云层下气温较高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故选D;
(3)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4)雪是晶体,其熔点是0℃,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雪在零摄氏度时,吸收热量而熔化但温度不变,当雪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温度升高到室温后,水的温度不变,故选乙;
(5)根据阅读材料可知,空中形成的雪花靠近地面时空气在0℃以上,部分雪熔化,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26. 0 熔化吸热 凝华 68 山底 液化 背朝
【详解】
(1)[1][2][3]刚从雪山上流下的夹杂着冰雪的水,是冰雪和水的混合物,所以此时的温度接近于0℃;冰河解冻会感到寒冷,这是因为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从周围吸热的缘故;冬天地上出现的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的现象。
(2)[4]某游客在天池的山底对着一个山崖喊话,经过0.4s后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距离为该游客距离山崖的两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该游客距离山崖的距离为
[5]现有两缆车从山底匀速向山顶运动,缆车甲相对于山的速度大于缆车乙相对于山的速度,说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以缆车甲为参照物,缆车乙向后即向山底运动。
(3)[6]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7]由于彩虹的形成要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或两次)反射形成的,所以只有背朝太阳才能看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