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出师表》专题复习一、背景常识。
1.《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二、文学常识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 )薄( )
以塞( ) 驽钝( )
陟( )罚臧( )否( )
裨( )补阙( )漏cúbìbìhóngfěisènúzhìzāngbìquēpǐbó三、字词。㈠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
⒈薄 妄自菲薄( )
薄纸( )
⒉塞 以塞忠谏之路( )
堵塞( )
⒊行 行阵( )
性行淑均( )
⒋否 陟罚臧否( )
是否( )
⒌遗 以遗陛下( )
遗失( )bósèsāihángxìngpǐfǒuwèiyíbáo皆以美于徐公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
先帝不以臣卑鄙
悉以咨之
咨臣以当世之事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以(认为)(来,表目的)(以致,表结果)(因为)(把、拿、用)皆朝于齐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
皆以美于徐公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到)(在)(比)(向)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对)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暮寝而思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而(表并列)(表顺接)(表修饰)(表转折)之 危急存亡之秋也 (的 )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的)? ??? 欲报之于陛下也 (它,代先帝的殊遇)? ??? 以塞忠谏之路也 (的) ??? 悉以咨之 (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 ??? 先帝称之曰能 (代他,将军向宠? ) ??? 愿陛下亲之信之 (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1、古今异义词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 (今)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2、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疏漏)
简(通“检”,选拔)
有(通“又”)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活用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奸凶:形容词活用名词,奸邪凶恶之徒。
4、一词多义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
效 恐托付不效 (成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任务)
道 咨诹善道 (方法 )
中道崩殂 ( 道路)
得道多助 ( 仁政)一词多义 所以: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其他重点词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猥自 :降低身份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布衣:平民 。 躬:亲自。
倾覆:兵败。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 雅言:正言
徐公何能及君也闻不求闻达于诸候能先帝称之曰能闻寡人之耳者燕、赵、韩、魏闻之(使……听到)(扬名) (听说)(能够)(能干)重点句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 第一段分析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
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
不宜……(正反)(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第二段分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赏罚第三四五段关系宫中之事营中之事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先帝简拔之臣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历史教训引教训(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 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第六七段逐句分析第六段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第七段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4.补笔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还有吗?请你找找看: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
提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课外知识拓展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课外拓展: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你知道吗?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收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政治家,如何衡量他们?你认为一个比较完全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那些条件?1.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洞悉当时国家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3.能知人善任,选拔贤才;
4.能集思广益,善于采纳群言,改进工作。请结合本文所学和《三国演义》对诸葛亮进行评价。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成语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文章内容的理解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 )。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
3、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 ,他为了“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将“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体现了诸葛亮(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