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选择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选择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7 10: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冲刺卷(二)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根据近年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吴问篇》中记载,春秋晋国赵氏采用最大亩制,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同时,赵氏“公无税焉”,不按亩征税,其余五卿都“伍税之”,即五分抽一的税制。在齐国,田成子对外借粮继续用先辈的小斗进、大斗出的办法。这些举措
A.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B.推动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确立了私田的法律地位
25.汉朝初年,民生凋弊,物资匮乏,国家主导的流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故不得不通过富商大贾主导贸易流通,推进经济发展,以“得其所欲”,甚至允许地方诸侯王铸造钱币,以活跃市场。这一举措
A.助长了地方分裂势力 B.加重了社会运行成本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加快了平准制度确立
26.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
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 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
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 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
27.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外国贡船所带货物,停其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准其贸易,听所差部员照例收税。贸易完成后,交易者不得久留内地,一并遣还。贡船回国,带去货物,
免其收税。”乾隆年间,因琉球国地处偏僻,物产无多,为勉其向化之诚,“凡贡船只,准带土产
货物银两,在闽贸易,建设柔远驿馆,抚恤安置”。这说明康乾时期
A.地方经济的自由度增加 B.“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受到冲击
C.民间走私贸易屡见不鲜 D.官方朝贡贸易得到了有效补充
28.在近代中国,林则徐提出“悉夷”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及至魏源提出“师夷长技”,受到的抨击更为猛烈,“以夷变夏”“溃夷夏之防”“为倡乱之阶”。梁廷枏在评述鸦片战争的《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抗英称赞有加,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不表认可,甚至激烈批评。这些从整体上说明
A.顽固派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的转型 B.政治变革提上重要议程
C.晚清国内士人对西学态度的差异 D.“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29.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引起了经历大革命失败并关注中国前途的学者们的思考,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年之久的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论战中,中国是否有过奴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起讫时间、特点以及接续其后社会的性质,即是否有“商业资本主义社会”。这反映出
A.先进人士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B.救亡和启蒙成为时代的主题
C.唯物史观主流地位已经确立 D.学界对时代的认识逐渐趋同
30.1943年,晋察冀边区的冬学教材有《反法西斯课本》《减租减息课本》《妇婴卫生》《怎样种庄稼》等。冬学课程的设置包括政治、军事、识字、唱歌、算数等,不同时期侧重点略有变化。这说明,当时晋察冀边区
A.极力构建红色政权政治文化 B.重视文化建设与军事并举
C.并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D.“三三制”的原则得到贯彻
31.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先后尝试通过划定福利补助金的提取比例以及推行福利设施企业化等方式来规范国营企业的福利开支。然而,因为配套工作没有跟上,这些举措未取得明显成效。为减轻职工负担、改善职工的生活,1956年职工福利制度一度又回归由国营企业包办的模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体制的逐渐转轨 B.所有制形式重大变化
C.多元分配制度的出现 D.国家经济战略的实现
32.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人在市政广场树立了第一组刺杀僭主者的雕像;公元前477年,在彻底击败波斯的入侵之后,雅典人在市政广场树立起了第二组刺杀僭主者雕像。之后,刺杀僭主者雕像成为民主制下的雅典爱国者的榜样。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参政意识不断高涨 B.僭主政治体制不复存在
C.贵族血缘政治初受打击 D.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必然
33.下面是20世纪美国福特公司部分产品的发展历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认识是福特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导企业 B.重视科技研发和技术引领
C.实行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 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34.1918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的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其他别称,“西班牙女士病”“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紫死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柯尔克孜病”“黑人病”“匈奴流感”“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土耳其一德国细菌犯罪企业病”等。上述大流感别称的形成
A.充满强烈意识形态对峙色彩 B.成为一战交战双方转折点
C.带有战争污名化的宣传意识 D.客观上推动和平主义出现
35.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艺术探索在1930年前后又发生了变化,笔下的线条不再是僵直的,曲线更加感人,形象尽量减少立体感。他在1935年说过:“我发现自己在世界本身的几面镜子中记录下了世界的影子。”右图是他的代表作《二重奏》,该作品体现了
A.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
B.端庄典雅的贵族生活
C.自由奔放的自我表达
D.直抒胸臆的热情讴歌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代继续推行财政货币化政策,实行摊丁入亩,取消徭役性丁银,将丁银纳入田赋中一体征收,由田主负担,这对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利。部分地主将土地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清代多熟复种制向全国推广,两熟制向长江上游发展,岭南已有三熟制。清政府为提高土地产量,宣布“为天下万世筹赡足之计者,不独以农事为先,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要求调整资源配置,发展经济作物。农民为追求利益,籴米以食。在松江府、太仓州一带,“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之八九”。河南农民“舍谷稼而专植”药草;山东农民“以落花生代稼”;江浙广种蚕桑;闽赣和川陕力植烟草;江西两广多产甘蔗。手工业品重点产区多位于原料产地或邻近原料产地,这种发展态势就自然形成了各种作物区的生产分工。社会经济的这种发展使商业超越了传统商业以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供应城市消费者为主的格局,而发展为粮食产区、经济作物区和手工业品产区的农民与农民、农民与手工业者间的相互交换。这种大规模的商品交流引起长途贩运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清代中叶,“无不完之税”,“办全漕者数十年,无他,民富故也”。
——摘编自方行《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材料二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新中国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49~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68:13:19变为58:23:19,农业占比下降10%,工业占比提升10%。1952年,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值关系为27:15,与轻工业相比,重工业过于薄弱。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3%,1957年为43%;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1953年轻工业占比为63%,1957年为55%,轻工业占比偏高,重工业占比偏低,这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1950~1957年,国民收入实现了平均11.5%的增长率,其中,农业增长了6.8%,工业增长了22.9%,建筑业增长了68.5%,运输业增长了16.2%,商业增长了14%。
——摘编自郭旭红、武力《新中国产业结构演变论述(1949~201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0~1957年新中国经济调整的表现和意义。(10分)
42.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与宋代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环境有关。下表摘录了一些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12分)
材料
评价者 评价内容
段少连(994-1039年) “且汉武帝骄奢淫纵之主,固不足踵其行事。而为人臣者,思致君如尧、舜, 岂致君如汉武哉!”
余靖(1000-1064年) “虽廓地斥境,而亡德及民,不加恶谥,固已幸矣,尊之为宗,无乃失其正乎?”
司马光(1019-1086年) “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宋神宗(1048-1085年) “汉武至不仁,以一马之故劳师万里,侯者七十余人,视人命若草芥,所以户 口减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岂可如此?”
胡寅(1098-1156年) “自古中国盛强,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边方,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 而后已。”
宋高宗(1107-1187年) “汉武帝乘文、景富庶之后,竭天下之力,不能致匈奴之服;其后五单于争国, 自相残灭,而孝宣兵革事力,不及武帝十之三四,足以臣匈奴矣。”
宋孝宗(1127-1194年) “汉武帝时,兵威震慑万里之外,又何可当!”
——摘编自孙颖涛《暴君抑或雄主:汉武帝在宋代的历史形象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选取任意角度提取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所持评价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二战前,财阀垄断了日本的经济命脉,并成为日本法西斯的经济基础。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在美国的督促和压力下,日本从1946年开始解散财阀。盟军总司令部冻结了15家大财阀的资产,分解300多家企业,指定解散83家企业(但实际上只有32家企业被解散)。日本政府指令各财阀的控股公司将其所持有的证券和凭证一律交给“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公开转售处理,以分散股权。同时,日本政府还命令财阀家族一律退出财界。财界的1800名领导人相继被整肃。为了防止垄断资本复活,根据美国的要求,日本政府先后颁布了《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这项改革把以家族为中心
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财阀制度变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企业体制,因而在日本被称
为“经营者革命”。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日本财阀被解散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的影响。(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要由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马斯顿人等构成,他们信仰的宗教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铁托时期,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备受打压。1961年,有42.1%的人自认为是塞尔维亚人,到1981年则降为36.3%。从1991年开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马其顿相继宣告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争。战争中,几方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由民族矛盾引发的战争还带来大规模的种族屠杀。波黑内战持续了近4年。1995年,在美国的干预下,《代顿和平协议》签订,结束了波黑战争。后来,一些国家逐步加入了欧盟。
——摘编自余伟民主编《世界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后果。(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皇甫谧,《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林亿在校《甲乙经》的序言中称他“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当时晋武帝曾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婉言辞绝,在他的《释劝论》中,表达了他对爱好医术的愿望,对古代医家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的仰慕之情。晋武帝爱惜其才华赐给他很多书。由于他身体素弱,加之长年劳累,也卷入当时社会上服食之风,后来竟罹患风痹,右脚偏小,十分痛苦,自此立志学医,终于习览经方,遂臻其妙。”在原有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他除广泛阅读各种医书外,将《灵枢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中针灸加以整理归纳,使其“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编成《针灸甲乙经》,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为历代研习针灸学的必读课本。皇甫谧出于自身的感受,即仅以”百日”的治疗,就把自己的风症及耳聋症治愈。为了著述能条理分明,便于读者寻检,他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从而使《针灸甲乙经》这部专著成为针灸学著作的经典,历代对之评价甚高。
——摘编自《中医世家》网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甫谧成为名医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皇甫谧身上所体现的良好品质。(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