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四中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设计者:于晓波
课
题
4.2光的反射
班
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知道人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重点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导 学 过 程
学
习
达
标
过
程
引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什么?请举例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正在发光的电灯,是因为电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为什么我们也能看见不发光的同学们呢?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
知识点一:光的反射定律
阅读课本73-74页“光反射的规律” 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熟悉定义:
(1)法线: 。
(2)入射角: 。
(3)反射角: 。
2、对号入座:在右边的反射光路图中标出法线、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反射面。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2)实验设计:实验中怎样 进行证明“三线同面”的设计?在课本中划出来。
(3)归纳规律:
。
(4)实验延伸:在反射现象中, 。
(5)规律应用:
①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能否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为什么?
答:
②完成光路并标反射角。
③补充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知识点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阅读教材75页“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解决下列问题。
熟悉定义,归纳特点。
(1) 镜面反射: 。
镜面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 。
(2) 漫反射: 。
漫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 。
(3)认真观察课本4.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路图,两种反射形式是否遵循反射定律镜面反射。镜面反射 反射定律; 漫反射 反射定律.
(4)现象解释
A、阳光射到镜子上,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却看不到反射的阳光,如果阳光射到白纸上,则无论在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纸被照亮了但不会感到刺眼。为什么?答:
B、课本的75页的想想议议 答:
2、光的反射弊处:当强烈的阳光照射在高楼大厦 、 等为装饰的光滑的表面上时,就会发生 反射,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 。
随
堂
训
练
1、背诵光的反射定律。
2、补充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3.标出镜面的位置。
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
自
学
之
后
的
疑
问
学习达标过程答案
1.(1)法线: 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 。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2、对号入座:在右边的反射光路图中标出法线、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反射面。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2)实验设计:实验中怎样 进行证明“三线同面”的设计?在课本中划出来。
(3)归纳规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实验延伸: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可逆 。
(5)①答: 在反射现象中, 光路可逆
②③ 图略
知识点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1) 镜面反射: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 。
镜面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 平行 。
(2) 漫反射: 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
漫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 不平行 。
(3)认真观察课本4.2--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光路图,两种反射形式是否遵循反射定律镜面反射。镜面反射 遵循 反射定律; 漫反射 遵循 反射定律.
(4)现象解释
A、阳光射到镜子上,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却看不到反射的阳光,如果阳光射到白纸上,则无论在哪个方向看,都能看到纸被照亮了但不会感到刺眼。为什么?答: 镜子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只向一个方向反射,反射光线相对比较集中,而白纸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白纸反射的光不会感到刺眼
B、答: 改变黑板的粗糙程度,让黑板发生漫反射。
2、光的反射弊处:当强烈的阳光照射在高楼大厦玻璃幕墙 、 磨光的大理石 等为装饰的光滑的表面上时,就会发生 镜面 反射,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 光污染 。
随堂训练答案
1.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3、图略
4. D
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