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7 19: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0*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式转换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老头创造了绿洲。
B.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双重否定句)这不能说是了不起的奇迹。
C.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改成反问句)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难道不都是好土吗?
D.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生命的归宿就是屋后的青山。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土炕 火坑 B.肆虐 俘虏 C.盘踞 根据 D.装载 三年五载
3.在下面加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划横“ ”。
不禁(jīn jìn) 险恶(wù è) 恭(gōng gòng)敬
盘踞(jù jū) 归宿(sù xiù) 擎(qíng jìng)起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青山是不会老的。
4.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首尾呼应
D.画龙点睛
5.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小红: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其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伴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小刚: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C.小明: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力。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金伞的诗多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又经过个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质朴中伴随着激情诗意。
B.《三黑和土地》讲的是抗战胜利前夕的土地改革运动。
C.《三黑和土地》全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凉。
D.《三黑和土地》用词雅致而富有文采,具有黄土地一样坦荡的气质。
二、填空题
7.词语运用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杨柳 ( )的波浪
( )的波光 ( )的地方
( )的奇迹 ( )地补充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________
(2)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________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________
(4)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缩句
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这位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凛冽的寒风无情地吹着光秃秃的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达标训练
我们把这位可敬的老人推荐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请你替他填一份简历。
姓名 ___ 性别 ______ 年龄 ____
住址 _____________
主要外貌特征 ______________
生活习惯 ___________
主要感人事迹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土地老了
很久以前,在远离山村的地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野花。山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家里很穷。
有一天,农夫发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此,一年四季,他便在这片土地上劳动、耕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农夫老了,死了。农夫的独生子很懒,不愿去远离山村的土地上劳动,春天里播下种子,以后就再也不管了,只等着秋天去收获。
结果,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获的庄稼也越来越少,家里也越来越贫穷。儿子有气无力地感叹道:“唉,土地老了!”他再也不到那片土地上去了。
小草知道农夫的儿子再也不会去那片土地上播种,便和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又回到原来的土地上,年年春风,年年生长,郁郁葱葱,蓬蓬勃勃。过往的人们看见了,都不禁赞叹道:“好一片肥沃的土地啊!”
11.“土地老了”具体表现在( )。
A.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收获的庄稼也越来越少。
B.家里越来越贫穷。
12.“土地老了”的原因是( )。
A.农夫没有施肥。
B.农夫的儿子很懒,不愿劳动。
C.土地太贫瘠,长不出好庄稼。
13.读句子,回答问题。
过往的人们看见了,都不禁赞叹道:“好一片肥沃的土地啊!”
(1)“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肥沃”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插说
16.文中画“~~~”的句子是对老人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以延续,而且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18.请写出你对“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发挥想象把“我们”与老人道别时的对话写出来。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改为双重否定句:这不能说这不是了不起的奇迹。
2.C
【详解】
A.土炕(kàng)火坑(kēng)
B.肆虐(nuè)俘虏(lǔ)
C.盘踞(jù)根据(jù)
D.装载(zài)三年五载(zǎi)
3.不禁(jīn ) 险恶( è ) 恭(gōng)敬
盘踞(jù ) 归宿(sù ) 擎(qíng )起
【详解】

4.B
5.C
4.
“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点明中心主旨的作用,所以选B答案。
5.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所以C答案错误。
6.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涉及的课文是《三黑与土地》一诗。
A:苏金伞的诗始终保持着朴素无华的风格,争取做到深厚蕴含中透出清新;坚持用生活中的语言写诗,不矫情造作,不故作深奥,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坚持现实主义。生活是诗的基础,诗是生活的升华。他的诗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又经过个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质朴中伴随着激情诗意。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B:《三黑与土地》讲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C:《三黑与土地》展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D:《三黑与土地》一诗语言朴实简练,贴切地表现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多次巧妙地使用过渡,使文章更加连贯自然。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7. 参天 绿色 粼粼 险恶 了不起 恭敬

8. 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表达的能力,考生应对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解和记忆,并懂得分辨其中的差别。
(1)本题将土炕比作船,将周围的绿树绿草比作绿色的波浪,所以是比喻句。
(2)本题突出强调了风特别大的特点,所以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3)本题自问自答,所以是设问句。
(4)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当作人来写。
9. 我思念着老人。 风吹着树。
【详解】
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掌握。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10. 喜增 男 八十一 中国的晋西北 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平凡的老人用勤劳的双手,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黄山变成了绿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奇迹.他的灵魂与山川同存、与日月同辉.他的精神将永远感召我们,他怎能不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呢?
【详解】
本题考查写简历的能力。
简历是对人物的一份简要介绍。书写内容主要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学历、联系方式,工作经历、学习经历、荣誉与成就等。
本题将这位可敬的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如实的写出来,将老人的主要外貌特征简单的介绍出来,将老人的生活习惯写出来,将感人的事迹写出来,所写的内容符合“感动中国”的主题即可。
11.A
12.B
13. 抑制不住;禁不住 年年春风,年年生长,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14.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C
16. 动作 老人已年迈,步履蹒跚的样子令人感动。
17.A
18.表面是说青山是永远不会老的,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的精神永远流传。
19. 您的行为令我们感动,日后我们将带着您的精神勇往直前。 加油,愿你们一切都好。
15.本题考查特殊符号的作用。特殊符号包含破折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解释说明、声音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等。直接对照即可。
16.本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描写来进行分析。文中是动作描写,“拄着拐杖”“慢慢迈进”可以体现出老人已年迈,他步履蹒跚的样子令人感动。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与山川共存”是老人创造了这片绿洲,“与日月同辉”是老人生命的意义在莽莽青山中得以延续,而且将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18.本题考查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我们需要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表面是说青山是永远不会老的,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的精神永远流传。
19.本题是联系类试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注意这是道别时说的话,并且不同人物说的话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