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1*三黑和土地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式变换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缩句)话包蕴着哲理。
B.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双重否定句) 这不可能不是了不起的奇迹。
C.这点小事,不能要妈妈担心。改为反问句:这点小事,难道能要妈妈担心吗?
D.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他带你有事去。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咸(xián) 逮(dài)蝈蝈儿 B.耙(pá)地 打场(chǎng)
C.蹼(pǔ)水 荞(qiáo)麦 D.麦籽(zǐ)儿 白霎(shā)霎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
A.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C.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4.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咸菜(xián) 蝈蝈(guō)庄稼(jià) 歇息(qiē)
B.耙地(bà)蹚水(tāng)霎时(shà) 品尝(cáng)
C.荞麦(qiáo)闺女(guī)气氛(fēn) 疙瘩(gē)
5.写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B.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C.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二、填空题
6.根据拼音,写汉字。
ɡōnɡ liánɡ zhuānɡ jia dǎ suàn ái mà
_____ _____ ____ _____
7.辨字组词。
咸( ) 耙( ) 荞( ) 霎( )
成( ) 粑( ) 桥( ) 需( )
三、语言表达
8.搜集作者苏金伞的相关资料。
1.诗人是怎样表现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三黑和土地》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一读,背一背。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高兴 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冒 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 堵)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0.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画“√”。
11.上文从哪些方面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闰土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亮的眼睛
关宏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是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进行耐心的讲解:“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农作物的绿色,但小群却对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下这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我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说,“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5.给文章第二自然段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漏掉了一个标点符号,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一个标点,使这句话的意思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因为书包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愣住了,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转换句的人称要变,正确的应是:爸爸说,我明天别去玩了,他带我有事去。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识记能力。
A选项中“逮(dài)蝈蝈儿”的逮的正确读音是dǎi。
B选项中“打场(chǎng)”的场的正确读音是cháng。
D选项中“白霎(shā)霎”的霎的正确读音是shà。
3.C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A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过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
B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松散的地比作软床。
C 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4.C
【详解】
A庄稼(jia)歇息(xiē)
B品尝(cháng)
5.A
【详解】
B.拟人
C.比喻,把开花的荞麦比作雪
6. 公粮 庄稼 打算 挨骂
略
7. 咸阳 耙地 荞麦 霎时 成长 糍粑 木桥 需要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
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
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
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
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
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如:“荞”何“桥”字形相近,偏旁不同。
8. 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三黑的喜悦心情。 “从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含义?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拥有自己的土地时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大量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突出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三黑的喜悦心情。
2.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点。
如:“从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一句,有什么含义?
9.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答案为: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10.兴奋 涌 挡
11.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
12.“我”看到闰土变成这样时,心情从盼望与兴奋变得失望和同情。
13.在当时的社会,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迫剥削,使闰土变得麻木了。
14.又见闰土
略
15., , : “ , 。 、 。 , 。 ” , , 。
16.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
17.不,全对!
18.因为父亲也是个盲人,他不知道书包是绿色的,他觉得对不起孩子,在思考自己应该怎样给孩子解释。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