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3 月光曲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轻纱似的微云 光线微弱的烛光 B.明亮柔和的月光 宁静的校园
C.恬静清秀的盲姑娘 波涛汹涌的大海 D.美妙动听的琴声 断断续续的琴声
2.根据课文《月光曲》内容,选择正确的内容。
表达正确的句子是_____
A.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B.盲姑娘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下面是三位同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我能感受到盲姑娘为生活所迫,不想让哥哥再为自己的爱好辛苦,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的热爱的无奈。
B.我能感受到盲姑娘其实只是随口一说,她并不是真的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C.我能感受到盲姑娘把一直以来的愿望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4.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选择正确的一项。
A.编织 B.捕鱼 C.劳动 D.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并讨论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二、填空题
6.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小路 ______的曲子 ______的烛光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浪花 ______的脸上 ______的眼睛 ______的琴声
7.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使句子完整通顺。
不同凡( ) 余音绕( ) 古色古( ) ( )血搏杀
可见一( ) 独( )匠心 妙笔生( ) 脍( )人口
巧( )天工 雅俗共( )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苏轼的《书戴嵩画牛》;当我们夸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盲姑娘很想去听贝多芬的演奏。入场券太贵了,她买不起。(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是时断时续的意思,这里指琴声________,说明弹琴的人对曲子__________。“茅屋”指屋顶用芦苇、稻草等物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很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乐圣”贝多芬的故事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倚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
一次,贝多芬应一位亲王的邀请,参加一场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在亲王的庄园里举行。那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盆大雨。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沉静优雅的旋律在大厅里回荡,优美的乐曲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 )在风雨中听演奏,( )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
这时,有一位伯爵旁若无人,忽然说起话来,声音越来越大。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主办音乐会的亲王( )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 )大声训斥贝多芬,以亲王的威势欺压贝多芬。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凭借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贝多芬说完,离开了大厅,顶着风雨,拂袖而去。
10.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1.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我能体会到( )
A.贝多芬琴技高超,《月光曲》优美动听。 B.大厅的音响效果极好,演奏出的音乐很美。
12.用“( )”标出描写贝多芬特别愤怒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贝多芬不畏权势的句子。
13.贝多芬为什么说“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4.按原文填空。
15.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16.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的实际事物,用“﹏﹏﹏”画出描写联想的内容。
17.下面对《月光曲》旋律变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激越→明快→舒缓 B.抑郁→悠扬→激越 C.舒缓→悠扬→激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形式。词语搭配的方法是:
①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
②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认真阅读各选项中的搭配,结合所学可知,BCD三项搭配正确,A选项中“光线微弱的烛光”搭配错误,应是“光线微弱”或“微弱的烛光”。
2.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A正确,根据课文内容,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B盲姑娘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盲姑娘看见”是矛盾的,故错误。
3.B
【详解】
本题 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题中对例句理解不正确的是B项,这句话中并没有说出盲姑娘是随口一说不愿意听贝多芬的演奏。
4.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对子。
对子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汽车是运输工具,渔网是捕鱼的工具,所以,选捕鱼恰当。
5.B
【详解】
A.词序颠倒,“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应该是“一大批有科学文化的”;C.前后项不对应,C项中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应,而缺少和“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成功”前面加上“是否”,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D.缺少主语,把“经过”和“使”删去其中之一即可。故选B
6. 幽静 著名 微弱 清幽 雪亮 恬静 大大 美妙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横线上应填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幽静的小路、著名的曲子、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 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美妙的琴声。
7. 响 梁 香 浴 斑 具 花 炙 夺 赏 余音绕梁 独具匠心 巧夺天工 脍炙人口
略
8.浪花涌过来。
【详解】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答案为:浪花涌过来。
9.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很难弹,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贝多芬弹曲子。 虽然盲姑娘很想去听贝多芬的演奏,但是入场券太贵了,她买不起。 不连贯 不熟练 贫困
【详解】
1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①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②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③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2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3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4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很难弹,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贝多芬弹曲子。虽然盲姑娘很想去听贝多芬的演奏,但是入场券太贵了,她买不起。不连贯 不熟练 贫困。
10.不是 而是 不但 还
11.A
12.(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凭借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13.因为贝多芬不光有极高的音乐才华,而且性格倔强,鄙视权贵。
10.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理解。
阅读句子“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他们在风雨中听演奏,沐浴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中。”可知,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是……而是……”。
阅读句子“主办音乐会的亲王不制止那位破坏全场气氛的伯爵,大声训斥贝多芬”可知,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但……还……”。
11.
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句子“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知此句在写贝多芬琴技高超,《月光曲》优美动听。
12.
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短文内容“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的干扰,他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道:“我绝不能为这些蠢猪们演奏!””、“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对亲王说:“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凭借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可知。
13.
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短文通过写贝多芬成名后,许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但是贝多芬性格倔强,对那些依仗权势的贵族格外鄙视。文章赞扬了贝多芬不攀附权贵的高尚品格。
因为贝多芬不光有极高的音乐才华,而且性格倔强,鄙视权贵。所以说“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14.微波粼粼、恬静
15.C
16.写实的句子: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微波粼粼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虚写的句子: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恬静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7.C
14.
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5.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把月光比喻成银纱。
B项:“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把微云比作轻纱。
16.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通读选段,从“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微波粼粼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可知描写的实际事物。
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恬静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可知联想的内容。
17.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旋律是“舒缓”。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旋律是悠扬。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旋律是激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