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2.人的身体中藏有许多“尺”,“一拃”是指成年人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如图所示。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 )
A.门的高度 B.课本的长度
C.课桌的高度 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
3.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4.“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质量约5kg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40℃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中学生的手长约为80cm
5.下列是某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0.7m=0.7×100=70cm B.5.3m=5.3×100cm=530cm
C.30min=30min×60=1800s D.2h=2×60=120min
6.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00g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6cm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额温)大于37.4oC
8.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0cm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
9.“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10.小明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归纳了使用刻度尺的一些要点,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B.测量时,必须从零刻度线开始量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放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可以不带单位
11.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 )
A.20 mm B.20cm C.20m D.20km
12.光年是( )
A.长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速度单位 D.密度单位
二、填空题
13.(1)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下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它的量程是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
14.(1)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m.
(2)如图,停表的读数为______秒.
15.人们常把集成电路称为微电子器件,这个“微”字不只是微小的意思,在物理学中,微电子器件是指芯片中的线宽在1 m左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宽已降到0.13 m,数年后,有可能降到0.05 m即50nm,则50nm=______m。
16.在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目的是为了______。有五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据数据分析,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三、综合题
17.为了打破燃放烟花的世界纪录,某团队制造了巨型烟花并成功燃爆。在空旷的场地中向天空发射烟花的同时,在发射炮旁边的计时员按下一只停表开始计时,当看到烟花在天空中爆炸时按停停表,停表的读数如图所示,接着才听到爆炸的声音。从看到烟花在空中爆炸到听到爆炸声音,所用时间为3.8s。(声速为340m/s,光速为3×108m/s)
(1)停表的读数为_____s;
(2)爆炸时发光和发声是同时发生的,请解释为什么计时员先看到烟花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
(3)烟花爆炸点距离发射点有多远?(从爆炸瞬间到人眼看到烟花所用的时问忽略不计)( )
18.为了测量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钢丝的直径,小杰同学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圈,然后他再用标准的刻度尺来进行相关的测量,如图所示.则
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细钢丝的直径是多少?
小杰同学通过改变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的圈数后,再测量线圈的长度,五次的记录数据分别为:,、,、,、,、,.其中错误的数据是哪个?线圈的长度是多少?
19.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晴所接收,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越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生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630nm= ___________ 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___________ m/s。
(2)如图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光的色散实质是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3)雾天行车,要开黄色雾灯的道理是黄色光的波长 ___________ (选填“较长”或“较短”),穿过的能量 ___________ (选填“较多”或“较少”),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20.(1)按要求作答。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oC;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2)按要求作图。画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______;作出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______。
2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请指出其中的三处错误:
A._____;
B._____;
C.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cm.
(3)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如图用停表测量比赛成绩,所测时间是_____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
5.65cm-2.00cm=3.65c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成年人“一拃”的距离约20cm,4拃的长度约80cm。门的高度约2m,合200cm,故A不符合题意;
B.课本的长度约26cm,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80cm,故C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约2m,合20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测量硬币的直径,直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会有较大的误差,所以需要用刻度尺与三角尺结合测量的平移法,图D中的平移法中,硬币的下端没对齐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任一刻度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一个鸡蛋质量约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25℃,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符合实际,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手长约为2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A.根据1m=100cm,故有
0.7m=0.7×1m= 0.7×100 cm=70cm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正确;
B.根据1m=100cm,故有
5.3m=5.3×1m =5.3×100cm=530cm
题干中的换算进率及过程正确,故B正确;
C.根据1min=60s,故有
30min=30×1min=30×60s =1800s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中,等式
30min=30min×60
不成立,等式
30min×60=1800s
也不成立,故C不正确;
D.根据1h=60min,故有
2h=2×1h=2×60 min =120min
题干中的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D不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A.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5s,故A不符合题意;
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8g,故B不符合题意;
C.你使用的物理课本长度大约是25~26cm,故C符合题意;
D.你晨检时正常体温约为36.5℃,若体温高于37.4℃则是发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
L=4.00cm﹣2.00cm=2.00cm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因为一张纸的厚度一般小于1mm,故不能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故A错误;
B.测量过程中误差不可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参考书共200页,则有100张,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1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零刻度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但其它整数刻度值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量筒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要求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起点,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刻线量起,测量完成后减去前面部分的值,故B错误;
C.测量时,刻度尺沿着被测物体放正,不能歪斜,故C正确;
D.记录时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的后面标注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约20c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光年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光年是长度单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1.15 101 热胀冷缩 3542 38
【详解】
(1)[1]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2.1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15cm-1.00cm=1.15cm
[2]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且超过1.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41秒处,因此秒表读数为
1min41s=101s
(2)[3]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即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5]由图可知该体温计1分成10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示数为38。
14. 32.0
【详解】
(1)[1]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尺6.00cm,右端对准刻度尺8.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是
(2)[2]从图中可以看到,小刻度表盘每1min有两小格,每1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0到1之间,并且比较靠近1,那么它代表读数应该是30s多,再看大刻度表盘,指针指在2这里,这代表停表的读数为32.0s.
15.5×10 8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详解】
根据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可知,
50nm=50×10 9m=5×10 8m。
16. 减小误差 14.82cm 1mm
【详解】
[1]在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多次测量记录多组数据,是通过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2]观察五次测量结果,14.82cm的准确值与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此数据是错误的。
[3]从测量结果看,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17. 16 见解析 1292m
【详解】
(1)[1]有图可知,停表分针表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偏“0”一侧;秒针表盘分度值为0.1s,示数为16s。则此时停表读数为16s。
(2)[2]看到烟花爆炸是光的传播,听到烟花爆炸是声音的传播。爆炸时发光和发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先看到烟花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3)[3]爆炸声从爆炸点传播到发射点的时间为3.8s,则烟花爆炸点到发射点的距离为
s=vt=340m/s×3.8s=1292m
18.线圈的长度是;细钢丝的直径是;错误的数据是;线圈的长度是.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0.00cm对齐,右侧与15.0cm对齐,估读为15.00cm,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15.00cm 10.00cm=5.00cm. (2)钢丝的直径为d=0.16cm=1.6mm. (3)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7.2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线圈的长度17.82cm.
【点睛】
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②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 L,则细铜丝直径d=.③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19. 6.3 × 10-7 3 × 108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色光) 折射 较长 较多
【详解】
(1)[1]因为1nm=10 9m,所以
630nm=630×10 9m=6.3×10 7m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0×108m/s。
(2)[3]太阳光经过棱镜时,在光屏上看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色带,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4]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时,因为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出现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
(3)[5][6]雾灯最好用黄色的光,因为黄光波长较长不容易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穿过的能量较多,才能让更远的人看到,所以雾灯采用黄光。
20. 23 1.41
【详解】
(1)[1][2]从下到上,刻度越变越大,说明是零上,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23℃;分度值为0.1cm,刻度尺需要估读,故物体的长度是
(2)[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故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如下图所示:
[4]平行主光轴d的光线必然过焦点,根据光路可逆,过焦点的光线必然平行主光轴,故连接折射点和左侧焦点,标上向上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故如图所示:
21. 刻度尺没有放正 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视线没有与刻度线垂直 26.42cm 26.00 偏大 337.5
【详解】
(1)由图知道,其中的三处错误是:A、刻度尺没有放正,这样测量不准确;B、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C、读数时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四次读数中,由于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与错误数据,求平均值时应去掉,故物理课本的长度是:L=25.98cm+26.00cm+26.02cm/3=26.00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在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当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4)在中间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表的读数是5min37.5s=337.5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